著名作曲家劉熾
1998年的春天,“火華文館”在北京慕田峪長城風景區(qū)開館。(2006年遷到懷柔城內(nèi))我在小廣場等候各界嘉賓的到來。一輛白色的轎車停下,先下車的是一位女演員,她是來唱我寫的《風光獨秀慕田峪》那首歌的。我走上前表示歡迎。隨后下車的是著名作曲家劉熾老師。在我和他握手時,他說:“你要是歡迎她,我就回去吧?!眲⒗蠋熞痪渫嫘Χ旱么蠹液逄么笮ΑN艺f:“您是重量級的藝術(shù)家大師,是最受歡迎的人?!眲⒗蠋煹男υ捯鸢ㄋ蛉嗽趦?nèi)的女士們?nèi)浩鹋校骸翱磥砑刀什皇桥说膶@承┬⌒难蹆旱哪腥吮扰烁刀?。嫉妒一詞應該把女子旁去掉?!迸總儑\嘰喳喳地批評,讓劉老師很開心,他哈哈大笑起來。劉熾就是這樣一個樂天派,見誰都愛開玩笑,他走到哪里就把笑聲帶到哪里。
我把劉老師請到貴賓室。這里已經(jīng)坐滿了前來參加活動的人們,有北京市和內(nèi)蒙古的領(lǐng)導,有專程來參加“火華文館”開館儀式的日本女書法家草和明,還有諸多新聞媒體的同志們。對于劉熾老師只需要介紹出他是《我的祖國》《讓我們蕩起雙槳》《英雄贊歌》的曲作者大家就知道他的重量了。人們紛紛讓座,問他是哪股風把這個大人物給吹來的。他說是火風,是為火華這股風把我吹來的。
這一天他親自為文館開館剪彩,仔仔細細地觀看了全部展覽。又登上慕田峪長城眺望美景,他顯得特別高興。樂樂哈哈參加完活動的全過程。他對我寄予厚望,說了許多鼓勵我的話。我理解劉老師的良苦用心,也從心里感謝他。隨著我對他的接觸越多越覺得對他知道得太少了。他的履歷,他的作品,構(gòu)成一個龐大的世界,這是一個何等豐富多彩的世界啊。
他出生在1921年,那是一個凄風苦雨的年代。他在9歲就打掃佛堂并學習吹笙、吹笛,成了廟里的一名小演員。他生活很苦,但不忘學習。后來參加了紅軍在劇社當小演員,演出特別出色,美國一位女記者稱他為“少年天才”。在延安他從師冼星海學習作曲和指揮,這為他后來的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新中國成立后他調(diào)到中央戲劇學院歌劇團作曲并任藝委會委員。“文革”后他調(diào)到中國煤礦文工團任團長兼藝委會主任。我與劉老師就是在煤礦文工團認識的。他為人豁達,見人總告訴人要樂觀,每天要想高興的事情,好事都數(shù)不完為什么去想不高興的事呢。我們的生活太幸福了。比我們小的時候不知好多少倍。他在窗前種著花,室內(nèi)放著音樂,營造一個特別美好的氣氛。他是陽光心態(tài),美好人生。
劉熾老師的一生成就非凡。他寫過《翻身道情》《果園姐妹》、他是歌劇《白毛女》的作曲之一,他寫過《崖畔上開花》《讓我們蕩起雙槳》《我的祖國》《英雄贊歌》《藍天和大地》《金色的小船》《新疆好》《祖國頌》。他創(chuàng)作了80多部大型音樂作品和1000多首歌曲。我見到他時已經(jīng)70多歲了,但仍保持著旺盛的活力,才思敏捷,開玩笑機智過人。他說我的生活就是八個字“沒肝沒肺能吃能睡”。
其實他的“能吃能睡” 很有名氣。據(jù)說在延安時他就愛打呼嚕。有一次毛主席來給他們大隊講課,他竟然在課堂上睡著了。呼嚕越打越響,值日排長跑過去用手去戳他的腦袋。想把他弄醒,毛主席說,別戳。這個小鬼肯定昨晚調(diào)皮沒睡好覺,讓他睡好了。
劉老師的故事像滿架的葡萄一嘟嚕一嘟嚕的,聽他講自己,他也開心,我也開心。有這樣一個老師感到很可愛,很有趣。閉上眼睛想他是一個偉大的藝術(shù)家,睜開眼睛看他是一個有趣的大男孩。他是普通人中的藝術(shù)大師,又是藝術(shù)大師中的普通人?,F(xiàn)在劉熾老師已離我們遠去,但他的作品一刻也沒有離開過我們。他把藝術(shù)永留人間,也把歡樂永留人間。
詞作家喬羽
在1981年10月的一天,南下的火車包廂里一片嘩然。詞作家喬羽先生正在給大家講笑話,掌聲不斷笑聲不停。躺在上鋪的一位女同志講話了:“能不能別講笑話了,我笑得腸子都疼了?!边@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女作曲家瞿希賢。她曾經(jīng)寫過《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全世界無產(chǎn)者聯(lián)合起來》等歌曲。她這次是同喬羽等人一起去株洲參加歌詞創(chuàng)作座談會的。喬羽先生馬上制止了大家的笑聲。他說從現(xiàn)在開始誰也不準出聲。讓瞿老師好好休息。包廂里頓時鴉雀無聲。愛笑的人把嘴捂上。安靜了三、五分鐘,睡在上鋪的瞿希賢老師又咯咯地笑了起來。喬羽說:天地良心。這次我連一聲也沒吭過。瞿希賢說,你是沒吭聲可我一想起你講的笑話就不由得發(fā)笑,說著又捂著肚子大聲地笑了起來。這是我第一次見到喬羽,這位學界名流,詞壇泰斗很像一位喜劇演員。他講的笑話太誘人了。
在株洲開會的日子,喬羽先生發(fā)表了主旨演講,來自全國各地的詞曲作家發(fā)表了很好的意見。分析了歌詞創(chuàng)作的現(xiàn)狀及未來的發(fā)展,提出了新的見解。與會的這些人的名字彼此都很熟,但只是在報刊上或歌譜的右上角上見過。現(xiàn)在見到了真人都感到很興奮,大會讓大家成為好友。這次會議很有歷史意義,它實現(xiàn)了全國詞家的大聯(lián)合,為成立中國音樂文學學會打下基礎。
第二次是在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召開的代表大會上,出席會議的詞作家紛紛表達成立音樂文學學會的愿望,獲得大會的允許。1985年5月14日在京豐賓館的藤蘿架下召開會議,大家一致推舉喬羽先生為會長。宣告中國音樂文學學會成立。我為此寫了一篇文章《難忘的藤蘿架會議》發(fā)表在江西辦的一家音樂刊物上。
把喬羽推為會長絕非偶然,他在中國歌詞界享有盛譽,會長非他莫屬。他的一生寫了大量的歌詞作品成為一個時代的記憶。《我的祖國》《讓我們蕩起雙槳》《牡丹之歌》《人說山西好風光》《難忘今宵》《思念》《說聊齋》《夕陽紅》《愛我中華》《祖國頌》等等。還寫過電影文學劇本《紅孩子》《劉三姐》。這不僅在老百姓當中耳熟能詳,有的還成為中國外交上的用語。比如“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周總理管他叫“喬老爺”。他對這個稱謂樂此不疲,他愿意人們這樣稱呼他。
喬羽先生不僅業(yè)務上成就卓著,他的為人也特別好,自從我們認識后,他一直把我當成好友一樣看待。我也經(jīng)常得到他的指導和幫助。我們交往的故事有很多。本著刪繁就簡的原則先說說他為我寫的幾幅字吧。有一次在北京開會我請他寫一幅字,他高興地寫了“火靜而朗”四個字。他說這是從《文心雕龍》的一篇文章中摘出來的。原文是“水停以鑒,火靜而朗”。是說水在靜止的情況下可以像鏡子一樣照見外面的景物,火苗在靜止不動時火力最旺。他說你現(xiàn)在的歌詞寫作進入了爐火純青時期,正在穩(wěn)步前進這是出好作品的時候。我感謝喬老爺?shù)墓膭?。在我兒子鄭火和兒媳王靜結(jié)婚的時候我沒有贈品,就把《火靜而朗》的題字轉(zhuǎn)贈給他們。正好一個名字叫火一個名字叫靜,希望他們穩(wěn)步前進,步入輝煌的中年。十幾年過去了,他們果然很好。
喬老爺送給的第二幅字是《天池令》:
一池深綠,雪嶺掩映。萬仞山中,至清。女兒心胸,夏無暑,冬無冰。不聞天子車駕,但憑小舟輕盈。才舍短棹上短亭。忽逢驟雨如繩。
右天池令書奉
火華同志
喬羽
喬老爺送我的第三幅字是《火之光華》。掛在“文館”中熠熠生輝。
喬羽先生是中國歌詞的高山之巔,他可以俯察中國歌詞的來龍去脈,一路風景,也可以探索歌詞發(fā)展去向,再現(xiàn)音樂文學的輝煌。他在歌詞界的權(quán)威性是由他經(jīng)典作品所給予的,是人民大眾所給予的,也是由無數(shù)詞家的信賴所給予的。
21世紀之初,電視臺記者采訪喬羽先生請他談談對火華的印象。他說,火華同志是我的朋友,也是我的詞友。他是當代中國歌詞重要作家之一。他在內(nèi)蒙古的歌詞重鎮(zhèn)發(fā)揮作用?;鹑A的歌詞成就是我們大家共有的成就,都算是中國歌詞的成就。實際上他是漢人,一個漢人寫出來的歌變成內(nèi)蒙古同胞最愛唱的歌。他的歌大部分是用蒙語唱的。這是一個很不得了的事情,我希望我們的詞友們在這方面都向火華同志學習,在你所在的地區(qū)把你的根扎得非常穩(wěn),非常深,像一棵大樹那樣根深才能葉茂,才能碩果累累。
喬羽先生的講話在電視臺播出已經(jīng)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了,但人們?nèi)匀挥洃洩q新,喬羽本身就是讓人們永遠記住的人。
高產(chǎn)作曲家呂遠
記得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我們從內(nèi)地來的一幫大學畢業(yè)生到呼和浩特脫下舊衣?lián)Q上軍裝,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員。參加內(nèi)蒙古生產(chǎn)建設兵團報社的籌建工作。我們的辦公室正好對著大青山。大家不約而同地唱起“連綿的大青山大青山喲,我在山下放過牛羊……”
報社分成了幾個組,人家那幾個組都是些會生活的人,他們窗臺上擺上幾盆花,桌上放著熱茶,窗明幾凈日子溫馨,常有領(lǐng)導光顧。而我分到評論組,我們四個是只知道寫文章不懂生活的人。連房間都很少收拾,桌子上除了書和稿件別無旁物。冷冷清清很少有人來。我們用唱歌來自嘲“沒有陽光,沒有茶香,花兒不開放。啊,評論組的辦公室……”
前面唱的是歌曲是《登上高高的興安嶺》中的兩句,后面是套用《克拉瑪依》的旋律加上我們編的詞而唱的。這兩首歌的作者居然都是呂遠。可見呂遠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呂遠是什么樣的人他在哪里我們?nèi)徊恢?,但他的作品卻深深地印在我們腦海里,成了我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我真正和呂遠相識是在十幾年之后頒獎晚會的貴賓室里。《歌曲》編輯部的詞作家陳曉光把我領(lǐng)進貴賓室。這里已經(jīng)坐了不少人。有位戴大檐帽的人也在其中,我把他當成警察。我奇怪怎么警察也來領(lǐng)獎嗎?曉光把我介紹給這位大檐帽。說這就是作曲家呂遠。這讓我很吃驚。我說真對不起我把你當成警察了。當時部隊正在換裝,海軍比我們先發(fā)新軍服。所以鬧了誤會。呂遠比我年歲大,顯得成熟穩(wěn)重。他為人謙和很愿和我交流。很快我們熟悉起來。這次活動中主辦方組織了詞曲作家座談會,不少大家在會上談了創(chuàng)作體會。在此之后我們還參加華北音樂節(jié)。在京豐賓館召開的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代表大會上,我們同屬解放軍代表團的成員,這讓我有機會了解呂遠。
呂遠原名呂元鳳,是東北丹東人,1929年出生。他走上音樂之路純屬偶然。他在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父親的一個朋友送給他一支口琴,他對這支口琴愛不釋手,很想學會,很想演奏出一支曲子來。他就在學習口琴的過程中愛上了音樂,從此走上了音樂之路,盡然走出一條寬廣的音樂創(chuàng)作之路,一條多姿多彩的輝煌之路。
說到他的成功,他說這一輩子他只相信兩個字那就是“志”和“勤”,一是要樹遠大的志向二是要勤奮努力去實現(xiàn)它。沒有志向的勤奮是盲目的。沒有勤奮的努力,志向是難以實現(xiàn)的。只有二者緊密地結(jié)合起來才能成功。他從很小就開始業(yè)余創(chuàng)作,但深感知識底子太差。后來到東北大學深造,畢業(yè)后調(diào)建筑文工團工作,之后又調(diào)到海政文工團搞專業(yè)作曲。為了學習音樂他曾付出別人無法想象的努力,終于取了成功。他的一生寫了1000多首歌曲、100多部歌劇舞劇和影視音樂。大家耳熟能詳?shù)淖髌酚小兑粋€美麗的傳說》《牡丹之歌》《泉水叮咚響》《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我們的事業(yè)比蜜甜》《克拉瑪依之歌》《走上這高高的興安嶺》。這里我沒有寫他得什么獎,因為這對于他來講并不重要。俗話說“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老百姓天天唱他的作品,這就是對他的最高獎賞。
在我寫這篇文章時很想找出一張和呂遠的合影,但沒有找到。后來在《1981年中國文藝年鑒》上發(fā)現(xiàn)當時新華社發(fā)的一張照片,說明文是“詞曲作家左起呂遠、火華、王酩、喬羽”。還有呂遠為我寫的一幅書法作品“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火華同志留念 。呂遠 。乙丑仲夏京豐賓館”,也在這里發(fā)表以示紀念。
《學習雷鋒好榜樣》的曲作者生茂的故事
自從我寫了《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的歌詞之后,有些同志在報刊上介紹我,這讓我覺得心里很不安。其實和大師們比較起來,我自己是很渺小的。在我成長的道路上得到過許多人的教誨和鼓勵,我永遠都不會忘記他們。有位大作曲家生茂,他寫了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每當我聽到《學習雷鋒好榜樣》《看見你們格外親》《馬兒啊你慢些走》這些歌曲總讓我想起這些歌的作曲者生茂。他是一位大師,也是一位可愛的兄長。不僅雷鋒是我的榜樣,生茂也是我學習的榜樣。
生茂原名叫婁盛茂。1928年6月出生于河北晉縣。從小喪母,是姥姥把他拉扯大的。生活的艱辛,使他對勞苦大眾的生活有很深的了解。也許正是因為這些,他經(jīng)常被一些事情感動,遇到一些反映勞動人民疾苦生活為內(nèi)容的作品他常常是潸然淚下。被同志們稱為“愛哭的作曲家”。他1945年參加八路軍就一直生活在部隊里,直到2007年去世,他都是一名軍人。1950年部隊送他入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專修班學習,使他在作曲方面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后來調(diào)戰(zhàn)友文工團任歌隊隊長、創(chuàng)作組長,寫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好作品,除上述作品外還有大家耳熟能詳?shù)摹墩媸菢匪廊恕贰独戏繓|查鋪》《祖國一片新面貌》《遠方的書信乘風來》《走上練兵場》等,還有聲樂組曲《長征組歌》(與唐訶、晨耕、遇秋合作),并出版有《生茂歌曲集》。
我與生茂認識是在粉碎“四人幫”之后。那時我剛到內(nèi)蒙古軍區(qū)文工團任創(chuàng)作組長,經(jīng)常到北京軍區(qū)去開創(chuàng)作會議,而生茂同志正好在北京軍區(qū)戰(zhàn)友文工團工作,所以能夠經(jīng)常見面。生茂同志個頭不高但很發(fā)福。樸樸實實,是個冷幽默。有一次他講了一個“四人幫”追查政治謠言的故事。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說是追查謠言追到一個知識分子頭上。上級派來的人問他:
“聽說謠言是從你這里傳出的?”
“是的。”
“你是聽別人說的,還是自己造的?”
“聽別人說的?!?/p>
“那個人叫什么?”
“不知道,他沒說他是誰?!?/p>
“哪人長得什么樣?”
“不知道,他說話時是背對著我們的。”
“他個子有多高?”
“不知道,他說話時是蹲著的?!?/p>
“他穿什么衣服?”
“他沒有穿衣服?!?/p>
“他怎么可能沒穿衣服呢?”
“在澡堂子里,大家都沒穿衣服?!?/p>
這個故事逗得大家哄堂大笑,生茂自己一點也不笑。
后來在和生茂同志接觸中發(fā)現(xiàn)他是一個特別認真的人。同行們請他看作品,他直言不諱地提出意見。從不拐彎抹角。他對自己作品的要求格外嚴格,大有一種“曲不驚人死不休”的感覺。難怪他有那么多好作品問世。他是做了超出常人的努力,才得到了超出常人的成功。
生茂同志經(jīng)常下基層,到部隊,深入邊疆村寨采集民歌,搜集創(chuàng)作素材。由于他積淀深厚,博學多才,他的創(chuàng)作來得特別快。據(jù)說他的《馬兒啊你慢些走》的旋律是他走在一座小山上想起來的,當時口袋里只有一個短短的鉛筆頭,沒有紙就把香煙盒撕開,記錄下這傳之久遠的旋律。也使歌唱家馬玉濤從此有了屬于自己的代表作,時至今日人們提起馬玉濤就會在耳邊響起《馬兒啊你慢些走》的美妙歌聲。
唱了近半個世紀的《學習雷鋒好榜樣》是生茂用半個小時寫出來的。他早晨在廣播里聽到毛主席為雷鋒同志題詞,下午就把寫好的歌曲《學習雷鋒好榜樣》寫在戰(zhàn)友文工團的黑板上召集大家前來學唱。
當然洪源同志的歌詞也在這中間起了關(guān)鍵的作用。洪源當時也在戰(zhàn)友文工團工作。他原名吳洪源,是位有影響的詞作家,也是位高產(chǎn)作家。他后來寫過《北京頌歌》《創(chuàng)業(yè)者之歌》等作品。當時生茂催得很急,他想起了榜樣這個詞,在學習雷鋒的過程中應該時時刻刻把雷鋒作為榜樣,然后把向雷鋒學習的幾個方面寫進了歌詞。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把雷鋒精神進行了高度的概括。歌詞生動準確,曲子鏗鏘有力、節(jié)奏鮮明便于傳唱。這首歌在學習雷鋒熱潮中不脛而走。唱紅京城、唱紅大江南北直至全國,成了一個時代的最強音,在我們這輩人里幾乎人人會唱。
1981年10月,全國歌詞創(chuàng)作座談會在湖南株洲召開。這是全國詞作家第一次大聚會。大約有120多人出席大會,作曲家生茂也應邀參加了大會。朋友相見大家總愛與生茂開玩笑。有人說:“生茂同志,你的作品影響太大了,就連我們村里的人都知道。有一次村里死了人就請來吹鼓手為死者送葬。前面的人抬著棺材走,后面的人吹嗩吶,你猜吹的是什么調(diào)?”“吹的是什么?” 生茂好奇地問,“吹的是您的大作《真是樂死人》。” 這句話引起了人們大笑。生茂很冷靜,他說:“樂死總比哭死要好啊。我們生活需要樂,樂對身體有好處。以后死人都可以這么吹?!?/p>
八十年代初,我作詞的《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已經(jīng)在全國有些影響。人們見到我總要問我是不是蒙古族。我說我是漢族,出生在北京遠郊區(qū)的山溝里。生茂對我這樣回答非常不滿意。他說,火華說自己不是蒙古族是錯誤的。這是因為他對自己的身世不知道。我認為他就是蒙古族。人們問生茂,“難道你比人家自己還了解得多嗎?”“那當然。”生茂非常自信地拉開了話匣子。他說,你們想一想,一個民族的語言可以學,民族習慣可以學,但民族情感不容易學,但他有蒙古民族的情感。北京是天子腳下良田萬頃,他家卻住在深山老林里。這里面大有問題。據(jù)我的考察,火華的祖上在元朝是個大官,握有重權(quán)??上г谒麨楣贂r已經(jīng)到了元朝衰敗時期。當明朝的大將徐達統(tǒng)兵百萬逼近京城的時候,他的祖上倉皇出逃。不敢留在京城周圍,怕被人辨認出來。逃進深山老林,在人跡罕至的地方住了下來。不敢說自己是蒙古族,為了掩人耳目,選擇最能代表漢族的姓氏“鄭”作為自己的姓。(火華姓鄭,原名鄭桂富)然后娶妻生子,過起老百姓的平安日子。又過了多少年火華出生了,他有機會到了內(nèi)蒙古工作,與蒙古民族同志朝夕相處,使本來就有蒙古族血統(tǒng)的他與蒙古族的情感完全融合在一起。所以寫出了代表蒙古族心聲的作品《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生茂儼然像一位歷史學家,講得頭頭是道。使很多人都相信了他的話。從此,生茂版的“火華身世考”在會上廣為流傳。我說話便沒有人聽了。人們都說“聽生茂的?!边@成了會上的一個笑談。
1998年,在我的家鄉(xiāng)北京市懷柔縣建立“火華文館”。在征集名家賀詞賀信時,我的這位老哥生茂寫來了熱情洋溢的賀詞,并將他《學習雷鋒好榜樣》的手稿交我收藏。時間過去了很久,當年大家在一起時的逸聞趣事變成了回憶,當年的手稿成了永久的紀念。
《紅色娘子軍連歌》的曲作者黃準
看了這個題目給人以偏概全, 掛一漏萬的感覺。作為影視作曲家,黃準一生寫了上百部的音樂作品,怎么可能是一首歌呢?不過《紅色娘子軍連歌》確實是她很有影響力很有代表性的作品。
我和黃準老師是在上海認識的,1997年上海有一個“人民警察歌曲”評獎活動,我作詞、阿拉騰奧勒作曲的《夜風輕輕》一歌獲獎。我與老阿一起去上海領(lǐng)獎并舉行了座談會。我正是在會上與黃準老師見面的。
我們那個時代的人文化活動較少, 看一場電影就成了很大的享受。黃準的名字常出現(xiàn)在電影屏幕上,在生活中一見到真人感到很新奇。讓我萬萬沒想到黃準竟然是個女的。對黃準來說這種事情發(fā)生得太多了。因為她的名字太男性化了,人們給她寫信稱黃先生,孩子們給她寫信稱黃爺爺。她本來叫黃雨香,1926年生于浙江黃巖。12歲到了延安,為了迎接全新的生活,決定改掉“雨香”這個軟綿綿的名字,可又想不起來什么名字為好。怎么也定不下來,后來干脆由姐姐拿來一本字典,隨便翻,她自己閉上眼睛,點到哪個就是哪個,最后點到“準”字上,于是就用了一輩子。
黃準老師很健談,她典雅、端莊、落落大方,見到她你就會想到母親、慈愛、寬容等字眼,具有中國知識女性的一切優(yōu)點。她有過良好的教育,受到大師的真?zhèn)?。她在延安因為唱歌樂感很好,受到冼星海的贊賞,吸收她為“關(guān)門弟子”,從此改變了她的一生。
她從延安魯藝畢業(yè)后開始了電影音樂創(chuàng)作, 先后完成《太原戰(zhàn)役》《踏上生路》、大型紀錄片《新中國的誕生》、故事片《新兒女英雄傳》的主題歌音樂創(chuàng)作。她在上影完成了《淮上人家》《燎原》《秋翁遇仙紀》《女籃五號》《紅色娘子軍》《舞臺姐妹》《牧馬人》的主題歌創(chuàng)作。
黃準老師是一位和藹可親的人, 和她交談很有意思,但她又是一個很有主見的人。據(jù)說她與謝晉導演合作拍電影《紅色娘子軍》時,想找一個現(xiàn)成的連歌。她們向老紅軍要當時的連歌。但誰也說不出來,或者事實上就沒有連歌。于是有人就想用《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來代替。黃準堅決不肯,她要堅持自己寫一首“連歌”出來。見她這么堅決也就只好先讓她試一試。等她的初稿出來一唱,大家也就同意了。
黃準老師待人熱情,她的身體很好,看上去她比她的真實年齡要小得多。和我在一起時她已70多歲了。但感覺像是五六十歲的樣子。她有一套自己的養(yǎng)生辦法。永遠保持一個“美麗的老太太”的形象。
在北京成立“火華文館”征集賀品時,她熱心地寄來《紅色娘子軍連歌》總譜,后來又寄來《紅色娘子軍連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