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青
(廣東省開平市開僑中學 529300)
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學生碰到“將二氧化碳通入某鹽溶液中”這一問題時,對反應是否能發(fā)生或生成物是碳酸鈉還是碳酸氫鈉總是混亂不清.學生出現混亂的原因是什么?教師可以采取哪些教學處理方式呢?
筆者對所教班級學生布置作業(yè):將CO2分別通入碳酸鈉溶液、偏鋁酸鈉溶液、苯酚鈉溶液、氯化鈣溶液中,寫出相關的化學方程式并思考當CO2少量或過量時生成物有何區(qū)別.批改后對出現原理錯誤的學生進行訪談式了解,錯誤方程式和學生觀點記錄見表1.
表1 學生訪談記錄
弱酸的電離存在平衡,與化學平衡類似,電離平衡的平衡常數,叫做電離常數.相同溫度時,電離常數越大,對應酸的酸性越強.再利用強酸制弱酸規(guī)律,就能判斷反應能否發(fā)生以及產物是什么.
1.CO2與碳酸鈉溶液、偏鋁酸鈉溶液反應
2.CO2與苯酚鈉溶液反應
用同樣的原理和方法類比解決CO2與NaClO溶液、Na2SiO3溶液反應的問題.
3.將CO2通入氯化鈣溶液中會有沉淀生成嗎?
對于學生常犯錯的知識點,教學者應該深入地分析其出現問題的原因,而不是簡單地告訴學生正確答案,對于這些知識點,學生靠機械地記憶,簡單地套用規(guī)律是不夠的,是易犯錯的,用高中已學的理論知識來深入地分析其原理,有理論知識作為支撐,學生會理解更深,更能靈活運用.
參考文獻:
[1]宋心琦.化學反應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吳國慶.無機化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