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芳 季斌 朱雷 劉偉毅
摘要:本文剖析《給排水管道工程》教學中存在問題,構建該課程的SPOC教學模式,從教學準備、教學開展和教學評價三方面分析SPOC課程構建實施過程,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理論實踐相結合、師生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充分發(fā)揮教師引導作用,提高學生自我學習能力,探索該課程SPOC混合教學模式。
關鍵詞:SPOC;混合教學;管道工程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8)10-0142-02
《給排水管道工程》是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yè)一門重要的必修課,其教學過程涉及理論教學環(huán)節(jié)和設計、實習等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如何較好地完成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必須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充實教學資源,改革教學模式。當前教育界的熱門研究課題——SPOC混合教學模式給《給排水管道工程》的教學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本文結合《給排水管道工程》教學現狀,引入SPOC教學理念,分析課程構建及其實施過程,實現新的“教與學”方式,以改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一、教學現狀分析
1.教學目標滯后,與社會需求不匹配?!督o排水管道工程》教學目標以普適性教育為主,培養(yǎng)目標重理論輕實踐,學生工程實踐能力較差,畢業(yè)后短時間內難以適應工作崗位要求。
2.教學學時偏少,缺乏互動性。課程學時縮減,很難在正常教學時間內把繁多的內容講精、講透,也加大了學生在短時間內對課程內容充分掌握和熟練應用的難度。該課程以專業(yè)為班級開課,通常在80人左右,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很難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缺乏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3.教學形式單一,學生學習主動性差。當前我校課堂教學采取“板書+PPT”形式,學生存在理解不透徹、記憶不深刻等問題,另外部分學生對自身的專業(yè)定位和未來發(fā)展比較模糊,影響學習的主動性與熱情。
4.理論教學與實踐存在脫節(jié)現象,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管道工程實踐性、應用性強,只有直觀地認識,才能深入地理解。然而很多高校限于學時及資金、教學資源及素材不足,工程實踐很難與理論教學同步進行,影響學習效果。故本文提出在《管道工程》課程中采用SPOC教學模式,以解決現存問題。
二、SPOC課程教學模式構建
1.SPOC介。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即小規(guī)模限制性在線課程。其特點是線上教學、線下面授相結合,首先教師通過在線交流平臺提供學習資料,布置學習要點和作業(yè),其次在實體教學中進行答疑解惑,通過討論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最后根據學生學習情況,組織下一步教學。
2.《給排水管道工程》SPOC混合教學模式。SPOC教學模式設置準入門檻,《給排水管道工程》只對具有大土木工程背景的學生開放,保證學生具有較為相近的知識基礎和學術水平,有助于后續(xù)教學開展。SPOC模式相關教學視頻資源可通過高校共享課程網站或精品課程網站獲得,教師制作部分視頻進行補充,既減少資金投入也減輕工作量,教師重點設計線下個性化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
SPOC模式以學生為課堂主導,基礎知識在課前主動學習中完成;課堂教學用于教學互動,通過強調難點來提高知識,通過強調創(chuàng)新來延展學習。在課后教學中進行有針對性的補充講解和布置不同作業(yè),對學習內容進一步鞏固。教學評價體系采用以教師評價為主、學生互評和學生自評為輔的多元評價方法。綜上所述,針對《管道工程》課程特性,構建SPOC混合教學模式如圖1。
三、SPOC課程構建實施過程
《給排水管道工程》SPOC混合教學模式主要包含三部分:教學準備、教學開展和教學評價,下面按課程構建實施的先后順序分別對這三部分予以具體說明。
1.教學準備。前期的教學準備階段,需要對學生層次進行分析,以安排合適的教學進程,整理上傳學習資料。(1)學生層次分析。申請者全部來自大土建類專業(yè),90%以上都是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yè)學生,有較好的專業(yè)基礎知識儲備。對學生層次判斷,主要從對先導基礎課程的掌握程度、能否保證課外在線學習和群組討論時間等方面進行分析,以便在后續(xù)教學安排中“因材施教”,提供個性化教學。(2)教學進程安排。以培育掌握《管道工程》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獨立獲取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及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的應用型人才為教學目標,來安排教學進程,見表1。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層次分為不同的項目小組,據此挑選難易程度不同的實際工程,引導學生完成給排水管網設計。針對部分對教學內容掌握不是很好的學生,實施個性化教學,即設置延展教學環(huán)節(jié)。(3)學習資料整理。主要學習視頻資料來自各高校的精品課程網站,同時根據學生層次的不同,教學團隊可就某幾個知識點自己錄制相關簡短視頻作為補充。如可針對武漢地區(qū)長江邊的水文地質條件,錄制3—5分鐘的排水管道局部施工過程;以武漢市白沙洲水廠為例,展示大范圍、長距離、規(guī)模級水廠輸送水情況。
2.教學開展。(1)課前自主學習。在課程開始前上傳學習資料,包括所采用的教材、參考資料、學習進程表、教學大綱、相關知識點的簡短小視頻,并布置各章節(jié)學習要點,學生根據情況自行安排學習,老師通過QQ、微信及在線平臺對學生進行指導和評價,共性問題在課堂教學中講解。(2)課中課堂教學。主要講解章節(jié)重難點及課前學習中的共性問題,同時對關鍵問題進行分組討論。對學生而言,在討論中既加深了對規(guī)范及相關概念的理解,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教師而言,通過觀察學生討論,可了解各學生的學習情況,總結學習效果,為后續(xù)教學做準備。通過實踐教學或專業(yè)經典案例示范給水管網設計全過程,包括規(guī)劃定線、水力分析、用水量計算、設計流量分配與管徑設計、泵站揚程與水塔高度設計、管網校核等。通過延展學習,了解相關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綜合考量各參數之間的要求,鞏固對知識點的理解應用及綜合處理的能力。(3)課后升華教學。對于一部分通過課前學習及課中教學后學習情況仍不理想的同學,進行單獨的重難點鞏固學習。對前導課程基礎薄弱的學生,開展專題學習;對本次課中教學內容不理解的同學,可直接進行面對面交流。
3.教學評價。教學評價包括:教師評價,即教師通過課前、課中、課后與學生的交流、討論、互動,根據學生掌握程度給出評價;學生互評,即學生根據平時對同學之間的相互了解對同學進行評價;學生自評,即學生自己對學習這門課程的滿意程度進行評價。
基于SPOC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及網絡資源,通過教學準備、教學開展及教學評價線上線下相結合、理論實踐相結合、師生評價相結合的三階段,較好地解決了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凌琪.面向卓越工程師培養(yǎng)的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yè)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研究[J].價值工程,2017,(5):256-258.
[2]左娜,王祖源,吳天剛.SPOC——對MOOC模式的創(chuàng)新與反思[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