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兆磊 張偉
摘 要:隨著現代化建筑體系向更高、更復雜和規(guī)模更大方向的發(fā)展,建筑結構形式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功能變得更加齊全。作為建筑工程的重要構成部分,轉換層結構能夠實現功能多樣化,確保工程的穩(wěn)定性及安全性,在具體施工過程中,必須充分掌握相關技術標準,嚴格遵循施工工藝,同時加強質量控制措施,避免產生結構裂縫,延長建筑工程使用年限。
關鍵詞:建筑工程;轉換層;施工工藝
某建筑工程,地上23層,地下2層,轉換層設置到3樓,2335㎡為該層建筑總面積,1635.2m?為該層梁、板混凝土量,2.6m為最大梁高,0.4~1.5m為梁寬。按照鋼筋混凝土比重每立方米2.5t分析,0.7t為每平方米用量。于支模架來講,轉換層梁、板混凝土荷載過大,安裝模板、鋼筋施工極為復雜,為保證施工質量,必須做好施工準備工作,規(guī)范施工工藝。
1 建筑工程轉換層施工工藝
1.1 模板施工
按照建筑物控制點,選取垂直儀進行軸線測量,因3層以上屬于住宅樓,需進行7個控制點設置。按照控制點將柱、梁位置準確放出,并按照設計梁高、集中荷載等因素進行立桿間距的確定。因具有較大梁集中荷載,因此可選取木枋作為墊木用于支模架掃腳桿位置,進一步增大受力面積,降低集中荷載。且選取對拉螺桿用于梁緊固件,并選取直徑120mm硬圓木用于支撐梁下部,避免變形問題產生。除此之外,還需將適量附加扣件增設到梁下部立桿扣件位置,選取剪力撐穩(wěn)固梁,因本工程選取框支柱施工,需向梁底伸入梁上部鋼筋錨固長度,澆筑時,要求先進行柱后支梁模澆筑,其他柱、梁可一次性向梁高50%位置澆筑。
1.2 鋼筋施工
經崗前培訓人員,需持證上崗,嚴禁未通過考核者操作設備。根據施工現場實際情況及相關規(guī)范規(guī)定,合理選取鋼材。因轉換層鋼筋施工較為復雜,加工安裝時,必須對附加筋、框支梁及支柱等錨固長度進行充分考慮,且嚴格按照相關規(guī)范規(guī)定施工全部框支柱、梁配筋結構,并根據抗震屋面框架梁要求施工其他非框支柱。
綁扎鋼筋時,要求選取機械連接法施工直徑在28~32mm之間的梁鋼筋,如直徑在25mm以下,則可選取電渣壓力焊施工。施工需上報試驗檢驗報告,要求焊接前,必須對進場鋼筋分批進行接頭連接工藝檢驗。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1組以上設置各類規(guī)格鋼筋接頭試件;
第二,做好抗拉強度試驗,且在鋼筋抗拉強度標準值以上控制其強度,選取鋼筋實際橫截面積計算鋼筋實際抗拉強度。
除做好工藝檢驗以外,還需進行外觀現場檢驗,要求檢查接頭外觀、閃光對焊接頭質量。相比總數,梁柱構件接頭抽檢量可控制在15%左右,通常一個批次墻板構件接頭量為300個,每批接頭抽檢量為6個,待保證其質量符合施工要求后,即可安放鋼筋。要求先綁扎柱鋼筋、隨后綁扎梁鋼筋及次梁鋼筋。
因梁高不同,且梁鋼筋直徑及集中荷載大,需采用直徑25mm,長度約1m的鋼筋作為梁底鋼筋保護層,向梁底橫向植入,在綁扎時這樣才能避免梁鋼筋變形,才能避免損壞梁鋼筋,起到保護作用。因十字梁存于中部位置,在鋼筋交叉位置量鋼筋有60mm重疊,因此可設50mm為梁上部保護層厚度。
1.3 混凝土施工
選取商品混凝土用于施工,根據施工現場實際情況,先進行非框支柱施工,利用塔吊垂直運輸,選取輸送泵施工其他柱、梁及剪力墻。按照施工要求,需在白天澆筑混凝土,因具有較大澆筑量,要求分段施工,如第一段需由柱向梁50%高澆筑,因同時澆筑、振搗梁、柱,可選取C45P12作為梁、柱混凝土,其中添加12%抗裂膨脹劑。第二段則由梁50%高向樓板混凝土澆筑,要求協(xié)調各方,做好質量檢驗工作。按照相關規(guī)定,當梁在1m以上時,需預留水平施工縫。本工程轉換梁高為1.8~2.6m之間,且為框支柱、框支梁,為此,必須進行水平施工縫留設。按照轉換層梁混凝土施工現狀,為大體積混凝土,因此應做好散熱施工。要求將20mm薄皮鋼管埋設到梁內進行散熱處理,通過冷水循壞功能在混凝土澆筑后實現散熱作用,避免水化熱出現裂紋,同時在施工過程中做好溫度測量工作。
澆筑混凝土前,必須做好清理干凈,確保無雜物。澆筑時,則需指派專人對模板各個部位進行觀測,如出現位移變形問題,則需及時暫停施工,修整混凝土完成澆筑部位,選取插入式振搗棒施工,以梅花狀布設插點,按照既定順序施工,做到無遺漏、無死角。同時在振搗棒半徑1.5倍范圍內控制移動間距。因本工程具有極為密集的柱梁鋼筋分布,應合理控制振搗時間,待表面產生浮漿,無氣泡時,即可停止作業(yè)。
3 建筑工程轉換層施工質量控制措施
3.1 混凝土的裂縫控制是一個綜合性極強的問題,應采用從原材料、外加劑、混凝土的配制、澆筑等一系列措施加以解決。為防止溫度裂縫,在混凝土中加外加劑和優(yōu)質磨細粉煤灰,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熱,控制入模溫度控制在25℃左右避免內外溫差過大導致溫度裂縫。在梁柱、梁梁相交的核心區(qū)域混凝土澆筑完畢的1~1.5h 后在初凝前,用直徑35mm 的振動棒二次振搗,加強混凝土密實度,提高其抗裂性,表層混凝土應收光,以避免水分大量蒸發(fā)而引起收縮裂縫。同時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施工中要求,施工中要求在在滿足泵送混凝土的基礎上盡量用小值,現場實測混凝土坍落度不大于18cm。
3.2 板底的模板一般在選取的時候,我們都應該選用竹壓板來作為適選對象,在竹壓板的四周,我們也可以使用鍍鋅和鐵皮相結合的方式對竹壓板進行包邊處理,這樣可以減輕因為碰撞而帶來的嚴重的損失等現象的產生。對于鋼管在支撐架的頂端等部位,這其中的間距也要掌握好;待模板安裝完成之后,可以利用定子把模板和木枋一起進行固定,對于拼縫我們可以使用比較寬而且那些不干的膠帶來進行適當的封閉,我們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保證板縫等位置不滲漏。
3.3 混凝土方面我們可以從兩方面考慮,一個是混凝土在配合方面的比例設計;另一方面就是關于混凝土的澆筑等方面或者是它的下料具體方法上來控制。關于混凝土在設計配合比的時候,一定要有一個專門或者相應的試驗場所來進行對施工材料進行檢測,例如砂、水泥、石等物質材料進行實驗,從而來設計出混凝土具體的比例配合度,這樣也能防止施工過程中出現冷縫的現象,以及緩凝減水劑方面的用量都要考慮;混凝土在澆筑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應該在房屋的一段,也就是邊梁這樣的位置進行澆筑,把邊梁那部分完成作業(yè)以后在對邊梁之中各個垂直框架進行相應的澆筑工作。在澆筑方面的長度問題應該是到它相鄰軸線之中的框架位置暫停,然后再返還回去,最后一直以此類推的方式進行澆筑工作。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近年來,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推動了建筑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同時也要求不斷提高施工質量,必須在充分掌握工程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選取相應施工技術,確保工程的安全性及穩(wěn)定性。轉換層施工技術的應用,有效銜接了上下層空間結構形式變化,在高層建筑施工中得到廣泛應用,有必要研究具體施工工藝,為工程建設提供積極理論性指導。
參考文獻
[1]陸燕.淺談高層建筑結構梁式轉換層的設計與施工[J].建筑與發(fā)展,2010年05期
[2]李小強.淺高層建筑梁式轉換層施工技術要點分析工[J].科學家,2016年01期
[3]吳鍇.高層建筑大梁式轉換層施工技術要點[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2年29期
[4]力勝.某高層結構轉換層的施工技術和質量控制探討[J].山西建筑,2010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