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虹
【摘要】討論是課堂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法,可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實現(xiàn)課堂范圍內(nèi)的平等對話,有助于實現(xiàn)教學相長,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質(zhì)和能力。
【關鍵詞】課堂討論;實施方法
【中圖分類號】TU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2-0298-01
一、充分做好準備工作
首先,要精心設計問題。有了問題才能引起學生的思考探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設計問題時應注意問題的趣味性、探究性、開放性、層次性。其次,分組平衡合理,要充分體現(xiàn)“異質(zhì)同組,組間同質(zhì)”的思想。這樣,學生在討論中可以互相啟發(fā)和補充,優(yōu)等生主動帶頭發(fā)言,差生可消除自卑感。
二、突出重點,深化知識
課堂教學一定要做到重點突出,對于課文重點問題,應多角度讓學生思考和討論?;虿殚嗁Y料,深入了解;或緊扣課文,認真挖掘;或以點帶面,聯(lián)動分析;或濃縮概括,畫龍點睛。通過對重點問題的討論,深化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及時把握好討論時機
組織學生討論時,要以啟迪學生思維為中心。40分鐘里,學生的思維并非時刻都處于亢奮狀態(tài),而是有張有弛、高低起伏的。當學生的思維處于“低谷”時,可及時組織討論,將學生的思維重新推向高潮,以形成高低起伏、錯落有致的教學節(jié)奏。另外,在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感到茫然時,教師不能一手包攬,可引導學生展開討論,發(fā)揮學生集體的智慧,達到茅塞頓開的目的。
四、討論氣氛的控制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無疑課堂小組討論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對話平臺,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每個學生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力量載體,帶著富有個性色彩的經(jīng)驗感受、見聞知識、思想靈感,興致勃勃的參與活動,他們在相互的心靈溝通、思想交流、智慧碰撞中,得到各自的吸納、豐富和提升。因此,小組成員就學習的意義來說,其地位是平等的。我們鼓勵各抒己見,歡迎創(chuàng)新思維。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避免那種尖銳的對抗性活動,使他們坦誠相待,在友好的氣氛中進行討論,讓大家學會傾聽別人發(fā)表的意見,學會批評,尤其是自我批評。讓學生懂得:蘋果與蘋果交換,雙方得到的仍然是一個蘋果,而思想與思想交流,雙方得到的不僅僅是兩種思想,還有他人的思維品質(zhì)、思維方式、思維邏輯等。
五、討論方向的穩(wěn)定
我們進行小組討論,其目的是為了出色完成學習目標。著名教育家布魯姆說:“人們無法預料到教學所產(chǎn)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圍,如今的課堂正顯示出剛性向彈性轉(zhuǎn)變的趨勢,更關注過程和體驗,關注過程和體驗中即時生成的東西。在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中出新思想、新創(chuàng)意。”正如葉瀾教授說的那樣,“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xiàn)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靶滤枷?、新創(chuàng)意”,“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正是教育者所期待的,無疑是積極實現(xiàn)學習目標。但是,如果討論目標轉(zhuǎn)移了,學習目標的實現(xiàn)就會受到影響。特別是同學關系協(xié)調(diào)的小組,討論比較隨便,很容易轉(zhuǎn)移話題,甚至是不著邊際的閑聊,天南海北的侃大山,或者是膚淺的討論。對此,我們應該采取一些約束。
六、課堂討論要注重實效
見到好多老師上課讓學生進行討論時,根本不注重討論的實際效果,更有甚者卻不管問題的簡單與否,也不考慮問題的價值大小,一出示思考題就馬上讓學生小組或同桌討論、交流,只管讓學生嗡嗡嗡地討論一翻。而老師卻不論學生討論得怎樣,自己也不怎么去引導學生,不是真正解答學生心中的疑惑,只是看看時間差不多了,就馬上喊停,急匆匆地小結(jié)一下,接著便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似乎“討論”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這樣做只是為了保證課堂環(huán)節(jié)的完整而已。
我覺得這種做法不但有悖思維的認知規(guī)律,而且極大地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挫傷了學生討論交流的積極性。試想,當你興致勃勃地干著一件事的時候,別人粗魯?shù)卮驍嗄愕乃魉鶠槟銜鯓??甚至有的老師看時間還不到,即使好多學生討論結(jié)束已正襟危坐,教師也依然故我的“耐心”等待,全然不顧學生的討論情況和感受如何,只是在班上巡視啊,轉(zhuǎn)悠轉(zhuǎn)悠的拖延時間。討論完全成了走過場,給人看的擺設。我覺得這樣的討論實在沒有多大價值,因為喊停太早,學生討論不完,半途而廢;喊停太晚,早討論完的學生又坐在那兒無事可做,白白浪費時間。所以我覺得,課堂討論一定要注重實效,要以學生為中心,適時、準確地把握學生的討論進度,而不是以老師為中心,掐著表按分秒來定奪學生的討論。其次還要值得注意的是學生明確討論內(nèi)容后要展開討論,與誰討論呢?這是關系到討論的效果問題,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教師不能隨便安排幾個人一起討論。最好是遵循學生自主選擇討論伙伴的原則,因為這樣學生與自己喜歡的人一起討論會暢所欲言,無所顧忌,能為學生討論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學生就能始終處于興奮的狀態(tài),這樣學生也會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潛力。
七、建立小組評價機制
由于各討論組之間存在著天然的競爭關系,恰當?shù)脑u價和適度的競爭會激發(fā)起小組的活力。教師如果長期漠視小組的評價,必然會導致小組凝聚力不強,小組合作效果差。評價的方法很多,比如可采用積分法,小組奪標法,小組過關法等。
八、精心設計要討論的題目
討論題目的設置并不是越難越好,也不是越容易越好,太難和太易,容易使學生失去討論的積極性,從而喪失了學習興趣,使討論流于形式。所以教師在設置要討論的問題時,一定把握好尺度,盡量選擇學生感興趣的、難易適中的問題,在討論中應該讓學生體會到“跳起來吃到桃子”的感受。
九、巧妙得出課堂討論的結(jié)論
語文課堂討論中常采用的方式有同桌討論、小組討論、全班討論三種,無論采用哪種方式,最重要的都是得出一個結(jié)論。這個結(jié)論怎么得出,是很有講究的。通常,我們教師會把教參上的結(jié)論照搬到幻燈片上,但是,有些結(jié)論是脫離學生實際的,是某些人的“一廂情愿”。我們必須在課堂討論中引導學生在表述觀點時要關注實際,結(jié)合生活進行思考,也許他們的閱歷不夠,也許他們的表達能力不足,但是不要緊,教師可適時從旁引導,讓學生的思維深化,從而得出比較深刻而又符合學生實際的結(jié)論。
十、結(jié)束語
組織學生討論是教學中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它具有其他教學方式所無可比擬的優(yōu)越性。但它不是“靈丹妙藥”,到處可用,它有自己適用的地點、時間和空間,甚至還會帶來許多問題,影響教學質(zhì)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討論要與其他教學方法一起進行,盡量避免其不利因素。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它的作用,促使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
參考文獻
[1]陳旭遠.推進新課程.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2]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