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君策(河南省淅川縣林業(yè)局 河南 南陽 474450)
木通屬為毛茛目木通科的一屬植物,分布于亞洲東部(中國、日本和朝鮮)。木通為落葉或半常綠木質(zhì)纏繞藤本?;▎涡?,雌雄同株同序,多朵組成腋生的總狀花序。已知有4種,中國有3種及2亞種。該屬多數(shù)種類的根、藤和果實均可作藥用,果味甜,可食。
這3種木通的俗名多達50種,有八月瓜、八月炸、八月札、八月果、木通果、土香蕉、瓜蕉、北方白香蕉、香蜜瓜、中華腎(圣)果、羊開口、預(yù)知子、合歡果等,也有的稱為蜜罐果、臘瓜、拉瓜、狗腰藤、牛腰子果、小八瓜、九月炸、哪瓜、狗腎瓜、木王瓜、野人瓜、刺藤果、牛懶袋果、畜葍子、拿子、桴棪子、覆子、八月楂、木通子、壓驚子、百日瓜、牽藤瓜、冷飯包、拉拉果、八月瓜藤、三葉拿藤、活血藤、甜果木通、爆肚拿、牛腰子、鬧魚果、牛廣瓜、牛卵子、女萎、青木香、三葉木瓜、三葉拿藤、土巴戟、通草等。
2014~2017年,在對浙川縣15個鄉(xiāng)鎮(zhèn)進行植物資源本底調(diào)查時,發(fā)現(xiàn)全縣木通屬的3個種類分布較多,并呈現(xiàn)一定的分布區(qū)域特點。
木通為落葉木質(zhì)藤本,掌狀復(fù)葉互生或在短枝上簇生,通常有小葉5片,偶有3~4片或6~7片;葉柄纖細,傘房花序式的總狀花序腋生,果孿生或單生,長圓形或橢圓形,長5~8cm,直徑3~4cm,成熟時紫色,腹縫開裂。木通為陰性植物,喜陰濕,較耐寒。常生長在低海拔山坡林下草叢中。在微酸、多腐殖質(zhì)的黃壤土中生長良好,在中性土壤中也可生長。莖蔓常匐地生長。
木通在淅川縣主要分布在丹江口水庫南岸的倉房鎮(zhèn),具體分布位置為磨溝村、清泉村和上寺林場,多分布于林緣、路旁、溪旁、耕地邊緣以及旁邊的石鏈上等,特別是林緣低矮的林分分布最為集中。另在林分中間也有分布,主要集中于郁閉度較低的樹林,且通常攀緣到樹冠上層,生長比較旺盛,占全縣分布量的5%。
三葉木通為落葉木質(zhì)藤本植物。莖皮灰褐色,三出羽狀復(fù)葉或在短枝上簇生;葉柄直,葉片紙質(zhì)或薄革質(zhì),卵形至闊卵形,先端通常鈍或略凹入,基部截平或圓形,邊緣具波狀齒或淺裂;總狀花序自短枝上簇生葉中抽出,總花梗纖細,雄花花梗絲狀,萼片淡紫色,闊橢圓形或橢圓形,花絲極短,藥室在開花時內(nèi)彎;退化心皮長圓狀錐形。雌花花梗較雄花稍粗,柱頭頭狀,具乳凸,橙黃色。果長圓形,直或稍彎。種子極多數(shù),扁卵形,種皮紅褐色或黑褐色,稍有光澤。4月開花,7~8月結(jié)果,9月中旬成熟。
適應(yīng)性強,分布廣,淅川縣主要分布在荊紫關(guān)鎮(zhèn)、寺灣鎮(zhèn)、西簧鄉(xiāng)、毛堂鄉(xiāng)南山一帶和金河鎮(zhèn)西部,生境與木通相似。
白木通是木通屬物種三葉木通的亞種,是一種藥用植物,別名通草、附支、丁翁、丁父、葍藤、王翁、萬年、萬年藤、燕蕧、烏蕧、活血藤,為落葉或半常綠纏繞藤本,全體無毛。三出羽狀復(fù)葉,小葉革質(zhì)狹長,卵狀長圓形或卵形,先端狹圓,邊通常全緣;總狀花序腋生,花紫色微紅或淡紫色;苞片線形,花絲三角形,種子矩圓形,暗紅色。
適應(yīng)性強,分布范圍廣,在淅川縣主要分布在金河鎮(zhèn)、毛堂鄉(xiāng)、西簧鄉(xiāng)、寺灣鎮(zhèn)、荊紫關(guān)鎮(zhèn)和大石橋鄉(xiāng)等區(qū)域的林緣、地邊的石鏈上、疏林地和灌木林地等,占全縣分布量的75%。
木通主要分布在淅川縣的最南部,緯度最低,緯度逐漸北移,白木通開始出現(xiàn)分布,隨著緯度升高,白木通和三葉木通逐漸混交出現(xiàn),最北部主要為三葉木通。
3種木通多分布在坡位較低的下坡、谷底。
木通多分布在海拔較低的地方,平均海拔在250~450m之間;白木通主要分布的海拔為300~500m;三葉木通分布的海拔多為400~550m。
三種木通分布的坡向沒有明顯區(qū)別,無論陰坡、半陰坡、陽坡和半陽坡都有分布,但陽坡、半陽坡生長比較旺盛。
3種木通分布的坡度沒有明顯區(qū)別,無論平地、緩坡、陡坡都有分布。
土層厚度對分布沒有影響,但土層厚度較大時木通生長比較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