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給我推薦了某幣(為免薦幣嫌疑匿了)。他告訴我,世界杯之前,至少漲4倍。我把賬戶里的一些比特幣換成了某幣,效果不錯,那幾大部分的幣都在大跌,但這個幣還維持著7%左右的漲幅。
不用想,某幣必然請了專業(yè)的“幣值管理公司”,那個朋友對此也直言不諱,讓我只管買就行?!皫胖倒芾砉尽笔且粋€體面的叫法,實際上是專門操縱幣價的操盤手。今年年初,在上海,我接觸了一家?guī)胖倒芾砉?。這家公司自稱之前是專業(yè)炒股的,但是證監(jiān)會加大力度打擊操縱股價的行為,他們的團隊也就再難像以前那樣獲利。2017年,數字貨幣火爆起來之后,他們看中了時機。與股市相比,幣圈就像是課堂上的模擬炒股,套路、玩法異常簡單,并且沒有法律監(jiān)管。對他們來說,簡直是印鈔票的生意。
我想談的不是幣值管理公司,只是希望借此讓人們認識到,99%以上的數字貨幣都是騙局。他們沒有技術,沒有產品,靠專業(yè)的幣值管理公司來拉升幣價,造成一片繁榮的假象,進而吸引更多的韭菜進場。
央行前不久說,ICO和交易所已經無風險地退出中國市場。其實,這些ICO和交易所,只是掛了一個海外的馬甲,繼續(xù)在國內大行其道。央行這一結論出來后,很多幣圈的人也在暗喜,來勢洶洶的央行,這么容易就被忽悠了。
相信絕大多數受過傳統(tǒng)媒體訓練的人,都會天然地警惕幣圈,看著幣圈一天天擴張,甚至會感到羞恥——有一天這個大泡沫被刺破,作為財經記者竟然任由泡沫在身邊肆意吹起。
科技創(chuàng)業(yè)公司有泡沫,但他們吸引的是專業(yè)投資機構,幣圈吸收的則是普通人的錢;創(chuàng)業(yè)公司再不靠譜,融資上也有一個從少到多的過程,也會有像樣的產品出來。而幣圈只有一張寫著概念的白皮書,一做ICO,就是數千萬甚至數億美元。股市也有泡沫,但股票背后的上市公司能夠產生產品,吸收的資金能夠轉化成生產力,而數字貨幣吸引的資金只是在空轉。這種零和游戲,沒有哪一點符合經濟學常識。
我并不否認區(qū)塊鏈、比特幣所帶來的技術革新。但是,根據我這一年的觀察和采訪,將區(qū)塊鏈視為可以顛覆一切的技術,將比特幣視為黃金,將其他數字貨幣視為繼股票、債券之后的又一投資產品,或許真的是一個笑話。
當然也有人會認為,你這樣固執(zhí)己見,不與時俱進,才是一個笑話。我希望自己是笑話,這樣最起碼在泡沫破滅時,哭的人會少一些。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我賬戶只有少量的比特幣,是為了寫幣圈交易,順手購買的。
媒體人 王偉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