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峰
(廈門日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廈門 361100)
無內(nèi)胎汽車鋼圈由于具有安全性優(yōu)良、使用油耗低、安裝和替換方便等優(yōu)點,替代老式的有內(nèi)胎鋼圈節(jié)奏呈逐年加快之勢。近年來,無內(nèi)胎鋼圈輕量化發(fā)展也成為市場主流,材料強度越來越高、厚度越來越薄。從其美觀性和承載能力的角度考慮,涂層的防銹能力是重要的性能指標。當前汽車鋼圈主要采用底漆和面漆兩涂層防銹。底漆采用電泳涂裝工藝,涂層厚度15~30 μm,起著主要的防銹作用。面漆用液態(tài)油漆噴涂或者用粉末噴涂,然后經(jīng)烤爐烤干,涂層厚度25~50 μm,面漆防銹能力不及底漆,主要起美化作用。涂層防銹能力評價的方法是涂層的耐鹽霧試驗,國標要求工件涂層耐鹽霧至少500 h不會失效。
無內(nèi)胎汽車鋼圈電泳涂裝底漆過程中排氣和漏液問題是工藝上必須要解決好的重點。無內(nèi)胎汽車鋼圈電泳涂底漆過程中,由于無內(nèi)胎鋼圈自身結構和承載的特點,無法增加工藝孔排氣和漏液[1],不論它采取何種角度進入電泳槽液中,都不可避免會形成空氣袋,會導致該區(qū)域無法接觸電泳漆,從而不能形成正常的電泳漆膜,鋼圈經(jīng)烘烤后在電泳槽形成氣袋的部位會產(chǎn)生明顯的銹蝕現(xiàn)象(如圖1所示),降低防銹能力,嚴重影響鋼圈品質[2]。目前鋼圈制造企業(yè)多采用拋光銹蝕部位、然后噴修補漆的方法來彌補,效率低下,而且常因處理不到位容易導致修補漆脫落(如圖2所示),給質量控制帶來很大困難。另外,鋼圈從電泳槽出來時,其內(nèi)側積液如不能及時順利排出(如圖3所示),容易造成槽液的過快損耗,導致電泳漆的浪費。工藝上用空氣吹水、回流的方案來減小槽液的浪費,需要能源和場地的投入,存在方案優(yōu)化的空間。排氣和漏液問題與鋼圈涂層質量和生產(chǎn)成本關系密切,存在改進的空間和可能。
圖1 鋼圈銹蝕 圖2 修補漆脫落 圖3 鋼圈內(nèi)側積液
針對鋼圈進入電泳槽液中形成的空氣袋和兜液問題,設計了排氣和漏液方案。經(jīng)過試驗,用潛水泵抽電泳槽液向空氣袋部位噴射的方法排氣效果較好;采用氣門孔在正下方的上掛方式來排液,容易排去原來積液90%以上的量,鋼圈出槽后進入噴淋工序,經(jīng)過噴淋表面粘附的多余底漆和剩余未排干凈的底漆基本被除去。如圖4所示,在電泳槽1中,鋼圈3懸掛于掛具2之上,每個掛具可掛兩個鋼圈,氣門孔位于垂直最下方,使用排管5將泵抽取的槽液噴向鋼圈內(nèi)側上方形成空氣袋的位置,噴射在槽液4液面以下進行。
圖4 電泳槽中噴液排氣示意圖
如圖5、6所示,在電泳槽加裝2臺立式耐空轉化工泵,型號為程達CL-65SK-10,一臺常開,另一臺常關,常開泵運行到溫控點時停止運行,此時啟動另一臺泵,兩臺泵互換式輪流工作,抽電泳槽液,通過排管道在液面以下向鋼圈內(nèi)側上部形成空氣袋部位噴射,排氣效果顯著,達到了鋼圈出槽后電泳漆全覆蓋的效果,如圖7所示。鋼圈上掛時氣門孔位于正下方,鋼圈出槽后積液能快速從氣門孔流出,達到了及時漏液的目的,如圖8所示。鋼圈出槽后經(jīng)過噴淋,如圖9所示,表面粘附的多余底漆和剩余未排干凈的底漆基本被除去,如圖10所示。
圖5 電控柜和泵安裝位置圖 圖6 管道安裝位置圖
圖7 排氣后電泳漆全覆蓋到原空氣袋位置圖 圖8 氣門孔朝下排液圖
圖9 噴淋圖 圖10 噴淋后表面圖
在無內(nèi)胎汽車鋼圈電泳涂裝底漆過程中,設計有效的排氣和漏液方案,能保證電泳底漆對工件表面的全覆蓋,解決了涂層附著力局部不達標的隱患,同時也為節(jié)約生產(chǎn)成本提供了較好的方法。
參考文獻:
[1]徐國慶.淺談新車型前處理電泳生產(chǎn)準備[J].上海涂料,2014(8):34-37.
XU G Q.Disscution on the Production Preparation of Pretreatment Electrophoresis for New Models[J].Shanghai Coatings,2014(8):34-37.
[2]王輝,華云,宗言峰,等.淺談車身涂裝過程中排氣問題及解決措施[J].現(xiàn)代涂裝,2012,15(9):37-38.
WANG H,HUA Y,ZONG Y F,et al.A Brief Talk on Car Body Painting Process Exhaust Problems and Solving Measures[J].Modern Paint and Finishing,2012,15(9):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