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星島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我國在2004年頒發(fā)《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內部治安保衛(wèi)條例》,將“開展治安防范宣傳教育”設定為單位治安保衛(wèi)機構和人員的第一職責?!秶窠洕蜕鐣l(fā)展第十三個五年規(guī)劃(2016~2020年)》中也明確提出要加強全民安全意識教育?!渡虾J写髮W生安全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6~2018年)》對于高校安全教育作出了明確要求。
隨著招生層次及規(guī)模、后勤社會化、第三方服務等的不斷發(fā)展,高校校園內人員構成趨于復雜、各類設備設施劇增、校園環(huán)境范圍廣且隱蔽角落多、管理難度大。當前大學生群體存在安全防范意識淡薄、危險情況應對能力差、心理承受力脆弱等問題。比如學生隨意放置個人物品,食堂、教室、體育場館等場所成為盜竊高發(fā)區(qū)。高校對于安全教育的重視程度也參差不齊。
安全教育如何更好開展,如何產生實效,它的復雜性綜合性決定了它的研究意義和方向。高校安全教育可以看作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涉及到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各類主體,需要學校、政府機構各個部門通力合作。
通過文獻研究發(fā)現(xiàn),美國的教育部門常用系統(tǒng)工程理論來改善校園安全狀況[1],日本2012~2016年安全教育課題明確學校安全教育要具備定量的教學時間和恰當的教育方法和指導體系[2]。系統(tǒng)工程方法論在研究復雜系統(tǒng)時是一種有效手段,可以使得研究更完整、技術應用更綜合、管理決策更科學。而其中美國系統(tǒng)工程專家霍爾(A.D.Hall)提出的三維結構模型影響最大?;魻柸S結構(如圖1)在大型工程項目中的應用較多見,但其實它作為一種“硬系統(tǒng)方法論”可以借鑒其研究思路和邏輯來研究軟科學問題。在高校管理領域,車莉[3]運用霍爾三維結構研究大學生素質培養(yǎng)問題,郭貽曉[4]在研究應急演練模式時采用了霍爾三維結構。
霍爾三維結構由知識維、邏輯維、時間維構建系統(tǒng)的整個過程以及內涵,具體包含內容,如圖1。該結構可以清楚表述出系統(tǒng)研究過程中任一方法和思路步驟。時間維是系統(tǒng)活動經歷的全過程,邏輯維是時間維的每一個過程需要遵守的思維邏輯和工作內容,知識維是解決這個系統(tǒng)問題時所需要的知識儲備和技能支持。
圖1 霍爾三維結構模型圖
本文所要探究的主題,將在高校安全教育重難點、大學生安全現(xiàn)狀的基礎上,結合當前社會發(fā)展進程及高校實際,融合當下大學生的情感與心理需要,運用霍爾三維結構的優(yōu)點修改構建出高校安全教育模式,如圖2。
圖2 基于霍爾三維結構的高校安全教育模式圖
在高校安全教育中,霍爾三維結構中的時間維設置為教育階段。一般情況下,從學生入學到畢業(yè),都是三年、四年或者五年等一個固定的時期,期間有一些特殊的固定節(jié)點,而根據以往經驗,這些時期也是大學生安全問題的高發(fā)期和實行全覆蓋安全教育的好時機。所以將時間維——安全教育階段劃分為新生入學、軍訓、暑期社會實踐、其他日常時間、實習、畢業(yè)。
(1)新生入學階段。
要做好高中到大學的銜接,高中階段呈現(xiàn)封閉式管理、全程跟蹤式管理,學生基本不會離開學校老師或者家長的可控范圍,而大學階段呈現(xiàn)自由、開放、包容的特點,無特殊情況下,學生基本處于“放養(yǎng)”狀態(tài)。任課老師、輔導員、家長未必能在第一時間掌握學生的各項動態(tài)。所以此階段主要是讓學生樹立起一個正確及有效的安全意識和防范意識,讓學生了解大學校園生活相對單純但是安全隱患也可能時刻在身邊。
(2)軍訓階段。
鞏固學生的國防安全意識、國家安全意識。
(3)暑期社會實踐階段。
學生組團赴某一地區(qū)或者單位進行自主調研活動,面臨更加復雜的安全問題。暑期的特殊在于,學校教職工多數為休假狀態(tài),少數人值班。
(4)其他日常時間。
一方面通過合理方式保持安全宣傳教育的不間斷與常態(tài)化,告知學生面臨安全威脅時的正確處理方式;另一方面通過專題形式為學生詳細講解各類安全問題。
(5)實習階段。
大三、大四期間,部分學生會選擇到各類企事業(yè)單位實習,為就業(yè)做準備。這個階段,由于學生社會交往接觸面擴大、不穩(wěn)定因素增加,也有學生找實習過程中面臨欺詐等情況,所以需要在職場交往、社會交往上做出正確引導,同時告知學生正確的求職途徑。
(6)畢業(yè)階段。
一方面求職期的人身財產安全教育;另一方面,需要結合學?;蛘邔I(yè)情況,對即將進入職場的畢業(yè)生進行一場職業(yè)道德操守教育。
(1)問題搜集。
海因里希(H.W Heinrich)法則表達了關于事故的兩個基本點:一是嚴重事故的發(fā)生是一般事故量積累的結果,二是要防范事故發(fā)生需要從基礎事件入手[5]。所以對于校園安全問題的歸納整理具有重要意義。高校安全教育既要有普適性,又要有針對性。完成這個看似矛盾的任務,需要我們找出高校安全問題的癥結所在、重難點與熱點。Catullo等人運用統(tǒng)計學方法來歸納美國高校中主要的校園安全問題[6]。一般我們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搜集信息:一是總結分析過去幾年的案件登記和事故報告情況;二是關注時下新興熱門事件,如網絡金融貸款平臺大量出現(xiàn)后引發(fā)的校園貸危機;三是匯總新生信息,尤其是留學生及少數民族學生。
(2)明確目標。
在時間維的每一個階段,具有不同的安全教育目標。此點在時間維的闡述中已有介紹。新生入學階段、軍訓階段、畢業(yè)階段安全教育要做到全覆蓋到每一個學生。暑期社會實踐階段、實習階段,則可以針對性進行。
(3)確定方案。
安全教育方式的選擇和創(chuàng)新是邏輯維中的難點。目前較多見的方式有課堂理論教學法、專家講座法、新媒體宣傳法等。本文將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及新興科技,梳理在時間維的各個階段可采用的安全教育方式。
在新生入學階段,給全體新生發(fā)放安全教育讀本、學校及周邊環(huán)境示意圖。開發(fā)緊急求助文創(chuàng)用品等。緊急求助文創(chuàng)用品內容應包含所屬派出所電話、火警電話、醫(yī)院急救電話、保衛(wèi)處電話、各家銀行的官方服務熱線、心理咨詢中心電話等。以此讓新生及其家長知曉身邊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如何預防、以及發(fā)生事故如何求助。同時,可以邀請公安、消防、法學、公共安全、心理學等領域的專家舉辦專題講座。在此基礎之上,開展一次全校性的安全知識大獎賽,做到人人參與、班班參與、院院參與。每個班級自行組織活動,選拔參賽隊員;每個學院選拔代表隊,參與全校比賽。班級層次、學院層次需在活動結束后反饋典型案例。并以精神與物質激勵結合方式,提高學生與老師的積極性,以此實現(xiàn)安全意愿的提升。
在軍訓階段,結合軍事訓練,可以穿插消防逃生演習、國家安全教育。在暑期社會實踐階段,可選擇學生出發(fā)前進行交通安全、急救常識、防災減災、水上安全、食品安全、國家安全等內容再次集中教育。
在其他日常時間:一是可以通過合理方式保持安全宣傳教育的不間斷與常態(tài)化,例如通過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報道時下安全熱點問題,提醒學生及老師提高警惕。二是通過專題形式為學生詳細講解各類安全問題,例如通過開設必修課或者選修課,以先感興趣的學生帶動其他學生更加注重安全意識的培養(yǎng)和安全技能的掌握。三是設置校園安全意見薄,通過學生匿名寫意見的方式促使學生完成“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轉變。四是開放式安全體驗教育,是一種通過情境模擬如現(xiàn)在引領科技潮流的VR虛擬技術、戲劇表演、現(xiàn)場實際操作等方式的體驗活動,增加安全教育的趣味性與吸引力。此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變當前宣傳鋪天蓋地而學生沒有切膚之痛的現(xiàn)狀。
實習與畢業(yè)階段,主要是對學生求職安全、及進入職場后的職業(yè)道德操守進行教育。以我校畢業(yè)生為例,大部分畢業(yè)生將從事金融業(yè)相關工作,而金融業(yè)高風險高回報可操作性強的特點容易使人誤入歧途,所以我校采取了警示教育法,告誡畢業(yè)生恪守法律法規(guī)與職業(yè)道德操守。
(4)實施與評估。
方案確定后,需要有知識維的支持,準備具體的安全教育內容,并根據學校實際與師資情況循序漸進實施。考試通過率、活動參與人數和受眾人數、講座上座率等指標可以對實施效果作初步評估。
安全是一門交叉性綜合學科,此特征決定了它所包含內容的廣義性。凡是和人的生命與健康、財產安全、社會穩(wěn)定和國家安全相關的議題都需要探討。為此需要從安全科學原理、法學、心理學、醫(yī)學、思想政治、教育學等領域分析總結與高校安全教育相關的內容,從課程建設、師資配備、內容創(chuàng)新角度提供技術及智力支持。
從安全科學原理梳理出安全意識與安全科學、人身與財產安全、防災減災、消防與用電安全、交通安全、實驗室安全六個模塊。人身與財產安全模塊重點在于防盜竊、防詐騙、女大學生安全。消防與用電安全模塊重點在于學生宿舍合理使用電氣設備與火災逃生方法。實驗室安全是很多理工科院校的重中之重,近年來實驗室火災爆炸或者中毒事故時有發(fā)生,敲響了實驗室安全教育與管理的警鐘。
從法學角度梳理出大學生法制教育模塊,包括大學生常見的違法犯罪行為及原因分析。
從心理學角度梳理出心理健康模塊,包括自我認知、環(huán)境適應、人際交往、學業(yè)與就業(yè)期望、情緒與性格五個模塊。學校心理咨詢中心、輔導員、保衛(wèi)處應持續(xù)關注高危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預防危機事件發(fā)生。
從醫(yī)學角度梳理出急救、食品藥品安全兩個模塊。急救與食品藥品安全知識在大學生群體中以及在教師群體中都呈現(xiàn)一種匱乏狀態(tài),可由高校醫(yī)務室牽頭,協(xié)同保衛(wèi)處、學生處、工會等部門,邀請專家進行基本培訓。從思想政治角度梳理出國家安全教育模塊。隨著我國對外開放與交流逐漸加深,各類隱蔽敵對勢力利用大學生這一較為單純的群體實現(xiàn)危害我國國家安全的不良目的。思政系列教師與國防教育老師可協(xié)同在形勢與政策等課程中穿插介紹防失密、防泄密知識。
雖然高校安全教育的核心是大學生,但是安全教育作為一個系統(tǒng)化的大工程,它所涉及的不只是大學生,還有普通教職工、各級領導干部、相關的政府部門以及和高校有業(yè)務交集的企事業(yè)單位等。在將安全教育主要精力放在學生個人這一主體上時,也不能忽略與學生家庭的關聯(lián)、校方領導安全承諾、各級政府部門積極作為的重要性。
由此本文提出需要對大學生、普通教職工、安全保衛(wèi)專兼職隊伍、校領導進行分級分類安全教育與培訓。公安、消防、安監(jiān)、教育主管部門等政府部門協(xié)助高校并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如圖3。所有相關方可以建立一種溝通機制,使得安全隱患信息、事故信息等互通互曉。所有相關方需及時上報匯總各類不安全不穩(wěn)定因素。
圖3 高校安全教育相關方
高校安全教育成效取決于各相關方包括學生及其家庭、高校、政府及社會在時間維、邏輯維、知識維上的分析和控制力及相互之間的配合、互動狀態(tài)。本文基于霍爾三維理論,結合當前社會發(fā)展進程及高校實際,融合當下大學生的情感與心理需要,對高校安全教育的時間維(安全教育階段)、邏輯維(安全教育方式)、知識維(安全教育內容)進行了分析與歸納,安全教育階段劃分為新生入學、軍訓、暑期社會實踐、其他日常時間、實習、畢業(yè),邏輯維給安全教育實施者提供思路,為高校安全教育向常規(guī)化、自主化、科學化、系統(tǒng)化發(fā)展提供一種可能的借鑒。
[1] 何樹彬.美國校園安全治理的新特點與啟示[J].犯罪研究,2014,(4):103-109
[2] 顧蕾.日本的學校安全機制[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3,(10):11-12
[3] 車莉.基于霍爾三維結構的大學生培養(yǎng)體系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13,(10):70-73
[4] 郭貽曉.基于霍爾三維結構的應急演練模式研究[J].中國公共安全(學術版),2013,(1):53-56
[5] 羅云.安全科學導論[M].北京:中國質檢出版社,2013
[6] Catullo L A,Walker D A,Floyd D L.The Status of Crisis Management at NASPA Member Institutions[J].Journal of Student Affairs Research & Practice,2009,46(2):301-324
[7] 劉偉,汪麗.大學生安全教育點點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