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靜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副主任醫(yī)師陳雙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5歲的丁丁患有哮喘,這段時間,天氣反復無常,丁丁哮喘發(fā)了,醫(yī)生給丁丁開出了霧化的治療單,丁丁媽媽卻有點猶豫,霧化是不是都是激素治療?會不會形成依賴?這也是很多家長心中的疑慮。
霧化吸入療法是將藥物直接作用于病變部位,與口服藥物相比,其用藥劑量小、見效快、副作用少、使用方便、療效顯著。呼吸道局部藥物濃度高,可避免或減少全身使用藥物,有時患者只需被動配合,就能保證藥效的發(fā)揮,霧化已成為當今較為理想的一種給藥途徑。不過,有調(diào)查顯示:目前80%的人霧化治療并不規(guī)范。
究竟哪些孩子需要做霧化?霧化有哪些副作用?怎樣做霧化才是正確的方法呢?
近來網(wǎng)上流傳著一種“霧化藥物含有激素,霧化比輸液更可怕”的說法,讓不少家長開始恐慌,拒絕孩子進行霧化治療。那么,霧化真的像傳聞說的那般恐怖么?
其實,當孩子出現(xiàn)喘息或醫(yī)生考慮孩子氣道有慢性炎癥、高反應性時,會在霧化藥物中加入糖皮質(zhì)激素,但因為藥物是直接作用于呼吸道的,其藥量僅為全身用藥的幾十分之一,可以說是很微量的。因此,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或減少全身給藥產(chǎn)生的潛在不良反應;而如果有極少量藥物經(jīng)過胃腸道吸收進入血液循環(huán),這部分藥物也會在肝臟被滅活后快速清除。因此,即使是長期吸入,其安全性也是可以得到保證的。
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FDA)在1990年至2002年期間,對18歲以下的哮喘患兒進行了吸入治療的安全性追蹤評價,沒有發(fā)現(xiàn)長期吸入治療后引起的各種不良反應,包括兒童生長發(fā)育方面也沒有發(fā)現(xiàn)不良反應。
對于兒童患者而言,急性喉炎、急性喉支氣管炎、哮喘、肺炎、毛細支氣管炎、喘息型支氣管炎、其它伴有支氣管痙攣的肺部疾病等都可以進行霧化治療。
有些家長面對醫(yī)生霧化治療的建議會說,我做過,沒有什么效果。每當這個時候,我們就應該分析,如果孩子有需要霧化治療的指征,那么導致治療失敗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1.霧化裝置使用不當
霧化的療效取決于霧化顆粒的大小,直徑小于5微米的顆??梢缘竭_支氣管與肺泡,直徑大于5微米的顆粒只能到達口咽部,而霧化顆粒太小也不行,如果霧化顆粒小于1微米,不能沉積到肺部就被呼出,也達不到治療效果。
所以,霧化治療要有效,就要求霧化機輸出的霧化顆粒大小在1~5微米之間。
那么,該如何鑒別霧化機輸出的霧化顆粒的大小是否達標呢?其實很簡單,拿一張白紙,放在霧化面罩的出氣口,如果霧化微粒大于5微米,白紙20秒就濕了,如果霧化微粒小于5微米的話,別說20秒了,一兩分鐘都不會濕。
2.霧化藥物選擇不當
誤區(qū):1.選擇專用的霧化劑型的藥物;2.有些家長看到有些霧化藥物被大量推廣應用,便自行給孩子使用這些霧化藥物;3.還有些家長看到孩子癥狀好轉(zhuǎn),因為擔心霧化的副作用,便立即停藥。
建議:家長應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遵照醫(yī)囑,按療程足量、規(guī)范地進行霧化治療。
3.霧化的方法不當
首先,霧化面罩要將孩子的鼻子和嘴都罩住,并且盡量與面部貼合。
其次,家長懷抱患兒處于坐位或半坐位,盡量避免仰臥位,因為仰臥位使患兒橫隔上抬,胸腔容積變小,影響霧化療效。
第三,家長手持霧化器時,應保持其垂直向上,以確保有霧氣出來。
第四,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哭鬧的時候,霧化效果更好。事實上,哭鬧會減少藥物在肺部的沉積,影響治療效果。因此,對不配合霧化治療、哭鬧厲害的患兒,應當采取安撫、分散其注意力辦法,仍不能安靜合作者,應暫停霧化或采取睡眠后霧化;治療時間一般控制在10分鐘左右。
一般來說,患兒的霧化治療一般由臨床醫(yī)護人員進行,或家長在兒科醫(yī)護人員的指導下進行,具體可粗略概括為以下幾點:
①在行霧化吸入之前,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有無相關(guān)藥物過敏史并告知醫(yī)生。
②霧化盡量選擇在餐前進行,有助于霧化后排痰,吃飯情況下,飯后一小時后再進行霧化吸入。
③霧化后須讓患兒漱口,并以溫水潔面,以免藥物霧粒留存于口腔及面部引起皮膚黏膜過敏或者其他不適。
④霧化后可適當給患兒拍背,促進咳嗽,以便氣道分泌物的排出。
⑤霧化裝置使用完畢后,霧化器應用清水洗凈,晾干備用。
⑥霧化時須密切關(guān)注患兒面色、呼吸及神情,若出現(xiàn)面色蒼白或青紫、呼吸急促、吵鬧不安,應立即停止霧化觀察患兒情況,嚴重者應立即就醫(yī)。同時,還要注意是否有嗆咳和支氣管痙攣或呼吸困難等不適癥狀。因為霧量過大、霧化吸入時間過長、水分過多或應用對呼吸道有刺激或過敏的藥物時,可能引起支氣管痙攣或其他不適。
⑦詳細閱讀藥物說明書,不能因為孩子用藥效果不明顯而自行增大霧化用藥劑量,劑量不要超過說明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