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城市交通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2018-05-12 01:04:13
      張江科技評論 2018年2期
      關鍵詞:人力車獨輪車上海

      城市交通是城市建設和交通運輸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一部城市交通史就是一部城市文化記憶史,也是一部人類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史。

      城市交通有著悠久的歷史,大體經歷了人、畜自然力時代,西式馬車、人力車、自行車等半機械化動力時代,以及輪船、火車、汽車、飛機等各種動力的機械化時代。20世紀以來,城市交通事業(yè)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生存和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標志。

      早期城市公共交通的形成

      中國與西方國家早期城市均為“步行城市”,居民個人出行主要依賴于步行、騎馬、乘轎等人、畜自然力。城市大眾化公共交通出行始于近代,中國有獨輪車,日本有人力車,西方有馬車。

      ●獨輪車

      獨輪車,又稱“手推車”“羊角車”“江北車”等,是中國城市首個大眾化公共交通工具。獨輪車的發(fā)明源于中國的西漢時期。早期獨輪車的車輪為木制,有大有小。車盤對稱地分成左右兩邊,可載物,也可坐人,大的獨輪能坐八九人。獨輪車因適于長途跋涉、平穩(wěn)輕巧而沿用至當代。

      獨輪車作為城市的公共交通工具是近代以后的事。19世紀60年代,獨輪車由蘇北地區(qū)傳入上海,成為上海租界內主要的公共交通運輸工具。據統(tǒng)計,1870年租界內獨輪車數量已超過上千輛。獨輪車因收費低廉,成為當時紡織女工等平民上班搭乘的主要交通工具。但是,獨輪車因負重發(fā)出刺耳噪聲和對路面的損壞,引起租界當局的不滿,引發(fā)了多起群體事件。上海人力車出現后,獨輪車的載客優(yōu)勢開始喪失。20世紀40年代,隨著電車、公共汽車的運營日趨大眾化,獨輪車才完全退出租界,轉向上海周邊郊區(qū)。

      ●人力車

      人力車,又稱東洋車、黃包車、膠皮車等,是近代中國城市“交通革命”的開始。1874年,法國僑民米拉從日本把人力車帶入上海,不久后即作為營運性載人交通工具。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人力車逐漸由上海傳入中國沿海和內地城市而大興,成為民國時期城市中使用范圍最廣、使用時間最長的大眾化交通工具,達82年之久。

      人力車源自日本,車身前有兩根長柄,柄端有橫木相連,左右各有一只車輪。關于人力車的發(fā)明,一說是旅居日本橫濱的美國傳教士戈布爾(Jonathan Goble)發(fā)明的;一說是三個日本人和泉(Izumi Yosuke)、鈴木(Suzuki Tokujiro)和高山(Takayama Kosuke)發(fā)明的。不管怎樣,1870年,和泉等人向東京政府申請并得到了人力車營運證。因人力車結構簡單、易于仿制,1871年日本營運車輛就有10 820輛,1874年日本營運車輛達到2萬輛。此后,人力車改良了擋泥板、增加了踏足板、裝上了彈簧車篷、換上了橡膠輪胎,在日本得到迅速普及。據統(tǒng)計,1912年日本有15.4萬輛人力車。人力車的便宜與快捷是其突飛猛進、快速普及的根本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隨著運輸工具的發(fā)展,人力車逐步為畜力車和機動車所代替。新中國成立后,人力車被視為人剝削人的象征,大多數人不再乘坐,逐漸被政府廢除。

      ●西式馬車

      西式馬車是最早為公眾提供租乘服務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1819年,法國巴黎首次出現了為公眾提供租乘服務的公共馬車,標志著城市公共交通正式開啟。19世紀30年代,這一新的交通形式迅速從巴黎傳到倫敦、紐約、費城和波士頓。19世紀中期,倫敦出現了最早的馬車服務公交公司,紐約平均每天都有12萬人次乘坐公共馬車,乘坐馬車成為當時西方國家主要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雖然馬車歷史久遠,但是作為公共交通工具的馬車則是指近代意義上鐵、木結構的車輪演變成橡膠車輪的載人馬車,有座式車廂,或雙輪或四輪,車輪及傳動制動裝置等運用了較為先進的機械技術。

      1855年前后,上海街頭首次出現西式馬車,起初只是洋人乘坐,后來一些洋行買辦、商賈富人也開始乘坐。19世紀70年代,上海出現了馬車制造業(yè)和出租業(yè)。20世紀初,上海馬車業(yè)達到鼎盛,租界內出租馬車行有近百家。因馬車行駛需要較為平坦的路面,租界洋人開始用沙石鋪造比較平整耐雨的“馬路”。進入20世紀,北京等內陸城市也開始出現西式馬車。因馬車駕資較貴,還只是富人的專利,直至汽車興起之前,馬車都是中國大城市里的上等代步工具,沒能得到普及。但是,“馬路”的出現使近代中國的城市交通道路有了很大的改觀。

      1855年前后

      上海街頭出現西式馬車。

      1862年前后

      獨輪車由蘇北地區(qū)傳入上海,一度成為上海租界內主要的公共交通運輸工具。

      1868年

      上海街頭首次出現了幾輛自行車。

      1873年

      李鴻章在上海成立中國第一個輪船公司——輪船招商局,規(guī)定官督商辦,招商集股。

      自行車從新奇技術到公共出行的變遷

      自行車,又稱腳踏車、單車、洋車等,是一種半機械化動力交通工具,是個人出行的主要方式,在城市交通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自行車不僅是交通技術創(chuàng)新的重要范例,也是中國城市交通工具變遷的縮影。

      ●自行車是人力轉為推力最有效的發(fā)明

      自行車有200多年的發(fā)明史,甚至可以追溯至中世紀。1493年,意大利藝術大師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繪出世界上第一張“自行車”圖案。1791年,法國人西布拉克(Comte de Sivrac)制作了第一輛木制自行車。1817年,德國人德萊斯(Karl Von Drais)制作出具有轉向裝置的帶把木制自行車,并申請了專利。德萊斯自行車是世界上第一輛具有實用價值的自行車,他被公認為自行車的發(fā)明人。此后,自行車不斷被改進完善。1874年,英國人勞森(Harry John Lawson)為自行車安裝了鏈條傳動裝置,誕生了真正具有現代形式的自行車,但仍然前輪大后輪小,不太穩(wěn)定。1885年,英國機械工程師斯塔利(John Kemp Starley)為自行車裝上前叉和車閘,讓前后輪大小相同,采用鋼管制成菱形車架,使用橡膠車輪,并設計制造出專門生產自行車的機床,被譽為“自行車工業(yè)之父”。斯塔利的工作為自行車的批量生產和廣泛應用做出了重要貢獻。1889年,英國人鄧洛普(Boyd Dunlop)發(fā)明了充氣輪胎。至此,自行車基本定型。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當前自行車的發(fā)展也日新月異,目不暇接。在動力系統(tǒng)創(chuàng)新方面,出現了裝有小型發(fā)動機、電動機、混合動力裝置的電動自行車、風能自行車、氣動自行車等;在車輪和輪胎方面,出現了山地車輪、實心膠輪、采用可調碳纖維棒的減震車輪等;在鏈條鏈輪方面,出現了無鏈設計、皮帶傳動、自由輪轂等;在輪轂輪輻方面,出現了無輪轂輪輻化的設計概念;在零部件方面,出現了更具一體化和人性化特征的碳纖維越野型車架、簡單有效的桿式安裝碟剎、自行車座、打氣筒等。

      ●自行車是近代交通技術本土化的寫照

      自行車是“舶來品”,在清朝末年傳入中國。1868年11月,《上海新報》首次報道了上海街頭出現的幾輛自行車。此后,上海的自行車日漸增多,騎車的中國人臉上寫滿了得意,成為上海一景。此時,內地其他城市也陸續(xù)出現了自行車,常常引起路人的圍觀。自行車成為近代中國人心中“文明”“先進”和“現代”的象征。

      19世紀末,隨著自行車的流行,一些外國洋行和中國公司開始銷售、租賃自行車,自行車修理隨之成為一門營生。1897年,諸同生在上海南京路開設了中國第一家自行車行——同昌車行(鳳凰自行車廠前身),比日本的自行車工業(yè)起步還早2年。1911年,上海郵政局從英國購買了100輛自行車用于郵件投遞,自行車首次成為中國城市的公用交通工具。此后,中國其他城市紛紛仿效。20世紀二三十年代,幾乎所有城市的郵政局、電報局、電話公司、公用局、警察局都配備了自行車,自行車在城市中產階級中得到普及。據統(tǒng)計,上海租界的自行車從1925年的9 800輛增加到1933年的29 500輛。

      1874年

      法國僑民米拉從日本把人力車帶入上海,不久后即作為營運性載人交通工具在上海租界營業(yè)。

      1875年

      英國在上海鋪設的吳淞鐵路是中國第一條營運鐵路。

      1897年

      諸同生在上海南京路開設了中國第一家自行車行——同昌車行(鳳凰自行車廠前身)。

      1901年

      中國第一輛小汽車在上海出現。

      1908年

      上海成立了第一家出租汽車公司——環(huán)球供應公司。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能源的緊張促進了自行車的再次興起,成為城市代步和運貨的主要工具,自行車因租賃業(yè)務大興,開始成為城市公共交通工具。1940年,日本人在上海開辦了第一家自行車廠——昌和制作所(永久牌自行車廠前身)。太平洋戰(zhàn)爭使上海自行車民族工業(yè)再次興起。從1941年到1945年,上海先后成立了20多家車行,每年可生產自行車20多萬輛,以應戰(zhàn)時之需??箲?zhàn)勝利后,上海已能全部應用國產零部件組裝自行車,中國自行車工業(yè)體系初步形成。新中國成立前夕,上海全市共擁有自行車23萬輛。

      ●自行車是中國利用率最高的交通工具

      1950年,新中國第一個全部國產化的“飛鴿牌”自行車在天津誕生。1958年,上海267家小廠合并,組建成了上海自行車三廠。20世紀六七十年代,自行車仍是稀有之物,與手表、縫紉機并稱為家庭“三大件”,是幸福生活的象征。八九十年代,中國形成了“永久、鳳凰、飛鴿、紅旗、金獅”五大品牌,擁有制造廠60多家,自行車年產量、消費量、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中國成為名副其實的“自行車王國”,自行車終于走進普通百姓家。但是,高峰時段成千上萬輛自行車擁堵在各大城市的街頭成為那個時代中國城市歷史記憶、交通之痛。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私人轎車的普及,使自行車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

      隨著現代社會對生態(tài)環(huán)保、機動車擁堵問題的重視,被遺忘的自行車再次受到人們的青睞,一些城市開始嘗試建立公共自行車交通服務系統(tǒng),讓自行車承擔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的職責。荷蘭是最早建立公共自行車系統(tǒng)的國家,20世紀60年代就實施了“白色單車計劃”,放在城市中心,供市民免費使用。此后,美國、歐洲、韓國等多有仿效。2008年,我國杭州率先推行了公共自行車系統(tǒng)。此后,北京、上海、西安、武漢等大城市也進行了積極探索。2016年,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背景下,中國人發(fā)明了“共享單車”,并以不可阻擋之勢得到快速發(fā)展,中國再次成為“自行車王國”。但是,“共享單車”在給大家?guī)肀憷耐瑫r,同樣也帶來了諸多問題。

      機動車交通工具的發(fā)展

      工業(yè)革命后,隨著機械動力的出現和電力的應用,世界城市交通進入了以汽車、電車、地鐵為代表的機動車時代。

      ●小汽車成為城市現代化的主要推動者

      汽車按發(fā)動機,可分為蒸汽機汽車、汽油機汽車和柴油機汽車;按用途可分為客車和貨車。城市公共交通工具,主要指小型汽車和公交車,公交車又稱“城市客車”“公共汽車”“巴士”或“大巴”。1875年,第一輛蒸汽機汽車在奧地利制造成功。1885年,德國人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和本茨(Karl Benz)制成了第一輛現代意義上的三輪汽車。1886年,戴姆勒與邁巴赫(Wihelm Maybach)合作研制成功了第一輛四輪汽車。汽車的發(fā)明改變了人類傳統(tǒng)的出行方式,開啟了現代交通運輸的新紀元。進入20世紀,汽車以驚人的速度發(fā)展,僅1900年各國就生產汽車9 000輛。60年代,世界汽車總量達到12 087萬輛。80年代,汽車逐漸步入電子化、智能化、環(huán)保數字化時代。

      1908年

      上海首條有軌電車線路正式運行,標志著上?,F代交通的開始。

      1914年

      英商上海電車公司開通了國內第一條無軌電車線路,時稱“上海唯一之新發(fā)明”。

      1917年

      上海建成了我國第一個大型機場——龍華機場。

      1924年

      上海成立了華界地區(qū)第一家商辦公共汽車客運公司。

      1897年,德國斯圖加特誕生了世界首家出租車服務公司,小汽車進入了城市公共交通系統(tǒng)。1901年,中國第一輛小汽車在上海出現。1908年,上海成立了第一家出租汽車公司——環(huán)球供應公司。新中國成立初期,上海僅有出租車行29家,營運車輛400輛,小汽車離普通百姓還很遙遠。改革開放以后,特別是90年代以后,我國小汽車工業(yè)有了長足的發(fā)展,中國城市開始進入汽車時代。1984年,天津汽車工業(yè)公司與日本大發(fā)公司合作生產的中國第一輛“大發(fā)”微型汽車誕生。1985年,上海汽車和德國大眾合資的桑塔納開始量產。1987年,天津出現了第一輛“大發(fā)”車型的出租車,此后風靡全國。90年代初,北京街頭滿眼黃色“面的”,“天津大發(fā)”成為新中國歷史上第一任真正意義的出租車。后來,出租車換成了更為舒適的“夏利”,現已今非昔比,出現“滴滴出行”等智慧出行方式。小汽車的普及極大地改變了中國城市的交通設施、空間尺度和城市形態(tài),城市越來越大,馬路越來越寬,出行越來越智慧。

      ●公共汽車使城市交通從貴族化走向大眾化

      1891年,法國人龐納赫(Panhard)、1892年美國人杜里埃(Frank Duryea)分別制成了客車。1906年,福特公司成立,客車在美國得到迅速發(fā)展。此后,客車技術不斷改進,誕生了高速汽車。20世紀50年代,世界客車進入大發(fā)展時期。

      1924年,上海成立了華界地區(qū)第一家商辦公共汽車客運公司,先后開辟了三條線路。此后,一些長途汽車公司陸續(xù)成立,承擔了從市區(qū)到郊區(qū)的客運業(yè)務。新中國成立初期,公交車是戰(zhàn)時留存的道奇、福特、雪佛蘭等老式“洋客車”。20世紀60年代,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出現了稱為“大篷車”“巨龍車”的鉸接式公交車。八九十年代,公交車得到發(fā)展,成為城市公共交通主要工具。如今,中國到處都是舒適、豪華的大巴、雙層巴士、快速公交系統(tǒng),公交智慧出行開始興起。鐵。截至1900年,全世界僅有7個城市修建了地鐵。1969年,北京地鐵建成通車。1993年,上海地鐵建成通車。截至2017年,上海地鐵運營里程合計617千米,居世界第一。地鐵作為大型綠色時尚的公共交通工具,已成為現代化大都市身份和時尚的標志。

      對于教學來說,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于交流。對于網絡教研來說,更是如此,在信息技術的大規(guī)模普及下,教師對于自身的教研成果能夠直接運用于課堂教學,顯得十分迫切。在此背景下,要想實現教師個人空間的高效性,可以采用MVA三層架構的模式來進行。這種模式不僅能夠將數據庫進行任意移動,還能夠增加訪問率,能夠使受眾面大幅度提升。

      ●軌道交通工具是大城市的“身份證”

      城市軌道交通主要指大城市中的電車、地鐵等。世界上最早的有軌電車出現在德國。1879年,德國西門子公司首次展出了電氣牽引的電車。1881年,德國的里希特菲爾德(Lichterfelde)建成了世界第一條有軌電車客運交通工具。此后,有軌電車在西方各國迅速普及,成為20世紀初城市公共交通系統(tǒng)的風景線。20世紀二三十年代,有軌電車逐漸衰落,無軌電車興起。

      1906年,天津建成國內第一條環(huán)城有軌電車。1908年,上海首條有軌電車線路正式運行,標志著上?,F代交通的開始。有軌電車開通后,乘客不斷上升。據統(tǒng)計,1911年乘客總數已達2 800萬人次。1914年,英商上海電車公司開通了國內第一條無軌電車線路,時稱“上海唯一之新發(fā)明”。20世紀90年代,我國有20個城市建成無軌電車,上海無軌電車達到鼎盛,擁有923輛,居亞洲第一。20世紀70年代,小汽車的普及使美國和歐洲國家的無軌電車網絡快速萎縮。同樣,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我國無軌電車也因“以汽代電”而衰落。截至2011年,上海無軌電車僅剩200輛。當前,受環(huán)保影響,有軌電車、無軌電車以城市輕軌、超級電容電車的面目再次出現。

      地鐵是城市交通擁堵的產物。1863年,英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條地

      1929年

      美國在上海成立了中國飛行公司,并開通了上海至漢口的航線,龍華機場被改為民用機場。

      1940年

      1985年

      上海汽車和德國大眾合資的桑塔納開始量產。

      1993年

      上海地鐵建成通車。截至2017年,上海地鐵運營里程合計617千米,長度居世界第一。

      2006年

      上海修建的世界上首條商業(yè)化磁懸浮列正式投入營運。

      現代城際交通工具的出現

      現代化輪船、火車、飛機的普及,極大地縮短了城市之間的距離,使地球變小,過去幾十天才能實現的洲際旅行現在一天就能完成。

      ●輪船:連接陸地交通的主要工具

      水上交通運輸有著悠久的歷史。19世紀以前,水上交通運輸都是靠人工搖櫓和風帆推進的木船。1807年,美國工程師富爾頓(Robert Fulton)發(fā)明了第一艘蒸汽輪船,使水上交通運輸發(fā)生了革命性變化。1884年,英國發(fā)明家帕森斯(Charles Parsons)設計出了以燃油為燃料的汽輪機。19世紀初期,客船和貨船是不分的。到了1894年,英國實行商船法,客船和貨船從此區(qū)分開來。

      產業(yè)革命造成的大量移民使北大西洋航線出現激烈的競爭,各國相繼成立輪船公司,客船制造業(yè)快速發(fā)展。1820年前后,西方列強就把輪船開進中國。鴉片戰(zhàn)爭以后,輪船成為中國南北廣大地區(qū)遠途交通的主要交通工具。1873年,李鴻章在上海成立中國第一家輪船公司——輪船招商局,規(guī)定官督商辦,招商集股。1895年以后,各國輪船遍行內河內地,各地華商開始興辦輪船運輸企業(yè)。民國初年,已初步形成了一個覆蓋全國的輪船航運網。新中國成立后,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沿海和內河客運供不應求,造船工業(yè)得到長足的發(fā)展。隨著火車、飛機的興起,水上客運逐漸衰退。

      ●火車:城市對外交通的主動脈

      先有鐵路后有火車。英國早在17世紀的木軌上就出現了手推和馬拉車輛。1802年,英國人特里維西克(Richard Trevithick)制成了第一臺實驗性蒸汽機車。1825年,英國人斯蒂芬森(George Stephenson)經過10多年的努力終于研制成功可在鐵路上行駛的蒸汽機車,這段從斯托克頓到達林頓的鐵路是公認的世界上第一條正式的鐵路。從1826年至1830年,斯蒂芬森和他的兒子一起研制出第一臺載客火車“火箭號”,從此開啟了蒸汽機車鐵路交通的時代。19世紀與20世紀交替時期,西方發(fā)達國家鐵路網已基本形成。蒸汽機車由于熱效率低、污染嚴重,20世紀40年代逐漸被柴油機車和電力機車所取代。六七十年代,工業(yè)化國家已基本停止使用蒸汽機車。

      1965年,日本制成了第一輛速度為400~500千米/時的磁懸浮列車模型,80年代才在東京和大阪通車。1978年,德國建成了速度達500千米/時的磁懸浮列車。2006年,上海建成世界上首條商業(yè)化磁懸浮列車正式投入營運。

      1865年,英國人在北京宣武門外修建的一條鐵路,被慈禧太后以破壞風水為由下令拆除。1875年,英國在上海以欺騙手段鋪設的吳淞鐵路是中國第一條營運鐵路。1881年中國人自建的第一條鐵路——唐胥鐵路建成通車。1894年以后,西方列強陸續(xù)在中國修建了一些鐵路。1909年,中國京張鐵路是第一條用自己的技術力量建成的鐵路。從1875年到1949年,中國可以通車的鐵路為21 989千米。1952年,新中國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誕生了。2008年,第一條高速鐵路——京津高速鐵路正式通車。截至2017年底,我國鐵路營運里程已達12.7萬千米,居世界第二,高速列車里程達2.5萬千米,居世界第一,高鐵已成為中國一張靚麗的名片。

      ●飛機:20世紀一種全新的出行方式

      像鳥兒一樣飛行是人類自古以來的夢想。2 000多年前,中國發(fā)明的風箏可視為“飛機”的鼻祖。最早把人類帶上藍天的是氣球和飛艇。1888年,法國人卡爾約菲特(Karw?fert)首次把戴姆勒汽油機裝上氣球,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可供實用的飛艇。1903年,美國的萊特兄弟發(fā)明的活塞式飛機試飛成功,開創(chuàng)了人類飛行的新紀元。1911年,從英國的亨登(Hendon)到欣德索(Hindsor)的郵件實驗性航線是飛機運輸業(yè)的開始。1919年,英國開辟了從倫敦到巴黎的世界上第一條國際航線。國際航線的開通帶來國家與國家的領空權的問題,導致召開了世界首次巴黎國際民航會議。之后,歐洲許多國家都成立了航空公司,開辟了多條航線。1917年,上海建成了我國第一個大型機場——龍華機場。1920年,中國第一條航線京滬線北京—天津段正式開通。1929年,美國在上海成立了中國飛行公司,同年上海龍華機場被改為民用機場。1930年,中國飛行公司與交通部滬蓉航空線管理處合并為中國航空公司。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后,飛機生產和民航事業(yè)得到重大發(fā)展。1937—1945年,飛機年產從2萬架增加到17萬架。飛機發(fā)動機由活塞式逐步發(fā)展到噴氣式,速度由最初的170千米/時提高到800千米/時。1947年,美國貝爾飛機公司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架超音速飛機。1968年,蘇聯研制成功第一架超音速客機,使航空運輸事業(yè)進入超高速階段。

      總之,技術革命是交通發(fā)展的主要動力,帶動了城市現代化的進程。第一次、第二次技術革命為現代交通運輸的大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第三次技術革命使各種交通運輸方式向專業(yè)化、自動化和大生產的方向深入發(fā)展。近10年來,隨著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的興起,交通運輸技術逐步由“數字化”向“智能化”“智慧化”方向發(fā)展,人們出行方式隨之改變,城市也逐步呈現為數字之城、智能之城、智慧之城。

      猜你喜歡
      人力車獨輪車上海
      上海電力大學
      上海之巔
      少先隊活動(2021年5期)2021-07-22 09:00:02
      共產黨“大官”也坐人力車
      時代郵刊(2021年5期)2021-03-27 11:46:22
      共產黨“大官”也坐人力車
      上海諦霖鄒杰 Hi-Fi是“慢熱”的生意,但會越來越好
      行政管理與勞資關系的調適*——以1934—1942年滬公共租界人力車業(yè)改革為論例
      近代史學刊(2018年1期)2018-12-06 09:21:12
      “天才”的發(fā)明
      北廣人物(2017年33期)2018-01-27 19:46:41
      推獨輪車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
      人力車夫
      巴楚县| 安宁市| 右玉县| 乌拉特前旗| 天镇县| 富源县| 温宿县| 鱼台县| 庆城县| 桦甸市| 德化县| 凤山市| 昭通市| 丹阳市| 汤原县| 旬邑县| 平度市| 松潘县| 保山市| 四川省| 自贡市| 横山县| 寿宁县| 常山县| 阿瓦提县| 庆阳市| 建瓯市| 砚山县| 南漳县| 开鲁县| 雅江县| 读书| 丰原市| 合阳县| 任丘市| 团风县| 沐川县| 泾源县| 日照市| 江西省| 黄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