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輝
這期聊聊《洛神賦圖》的繪者顧愷之的趣事。
顧愷之,字長庚,小字“虎頭”。晉陵無錫(今江蘇無錫)人。生于東晉穆帝司馬聃永和四年,卒于東晉安帝司馬德宗義熙五年(348-409年)。出身江東土著世家大族,累世高官,其父顧悅之,官至尚書右丞。所以顧愷之少年時就以工詩賦,善丹青聞名。其一生雖做過參軍、散騎常侍等官職,卻不曾有過什么軍功或政績,是魏晉重清談,論風度那個時代的名士。顧愷之生平事跡散見于《世說新語》、《晉書-顧愷之本傳》等處。
顧愷之生平有三絕。一日畫絕:顧愷之作人像,畫畫好了卻數(shù)年不畫人的眼睛,人問其故,答曰:“四體妍蚩,本無闕少于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再則:荊州刺史殷仲堪(東晉權(quán)臣)有眼疾,顧愷之給他畫像,他怕畫出來不雅,說什么都不肯。顧愷之再三保證一定讓他滿意。在畫殷仲堪的眼睛時,顧愷之用“飛白”的手法來處理,讓殷仲堪的眼睛看上去有了“飛白拂其上,使如輕云之蔽曰”的奇效。
二日才絕:顧愷之少年時有人在宴會上彈箏。他當即寫就一篇《箏賦》,文辭優(yōu)美:“其器也則端方修直,天隆地平,華文素質(zhì),爛慰波成。君子喜其斌麗,知音偉其含清……”。又日:顧愷之擔任散騎常侍時與謝瞻為同事,一次,他在夜晚于月下長詠,謝瞻聽著新鮮,不斷叫好,顧愷之非常得意,夜深了謝瞻要睡覺了,又不忍心掃顧愷之的興,就讓仆人代自己贊嘆,顧愷之不覺有異,一直獨詠到天明。
三日癡絕:顧愷之曾以一廚畫寄放在桓玄(東晉權(quán)臣)處,糊題其前,皆其深所珍惜者?;感l(fā)其廚后竊取,而緘閉如舊以還。顧愷之見封題如初,但失其畫,直云妙畫通靈,變化而去,亦猶人之登仙,了無怪色。再有:顧愷之迷信民間流傳蟬躲藏的地方,有葉子蓋著,鳥雀都看不見它,這片樹葉叫作“蟬翳葉”,若人以“蟬翳葉”遮蔽自己,別人就看不見。一天桓玄送給顧愷之一片柳葉,說是“蟬翳葉”。顧愷之像小孩子一樣非常高興地用柳葉擋住自己,問桓玄是否看得見他?;感室鈱λ瞿?,而他卻說這是桓玄看不見他,才將小便撒在他身上的,于是將這片柳葉珍藏起來。顧愷之的癡,一半是癡,另一半是的狡猾。在魏晉南北朝那個戰(zhàn)亂的時代,委身于權(quán)臣之下,這種癡絕也未嘗不是一種智慧。
誠然,顧愷之是有真才能的,東晉大名士謝安評價顧愷之的藝術(shù)成就:“自有蒼生以來未之有也!”當然,顧愷之也有亂世自保的癡愚和狡黠。最能說明其稟性的還是那個著名的故事:顧愷之食甘蔗,自尾至本。人怪之,顧愷之云:“漸入佳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