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家
初見麥家先生的時候,溫潤潮濕的南方正經(jīng)歷著一場大雪,采訪的地點定在了“麥家理想谷”,它被譽為“麥家開放的私人書房”。雪落之后的杭州西溪濕地沉浸在一片靜謐之中,可以聽見漫天飄雪簌簌下落的聲音。
麥家先生穿著一件風衣,戴著一頂禮帽,在細密的風雪中向我們走來,一瞬間我想到了木心。
木心說:美學是我的流亡。不同時代的兩個人,遭遇了生活中不盡相同的逆境。
對麥家而言,寫作是他的自我救贖。
第一次退稿后,我經(jīng)歷了一次自我放逐
《解密》是麥家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總共二十多萬字,可是卻用了11年的時間才出版,曾被17次退稿,在經(jīng)歷了二十多次的修改后才公諸于世。
這部現(xiàn)在在世界上都享譽盛名的小說,卻經(jīng)歷了漫長又曲折的創(chuàng)作出版過程。談及第一次被退稿對心理上的沖擊,麥家至今回還印象深刻:“當時完全是一種自我放逐,是內(nèi)心特別痛苦的一種表現(xiàn),但在這種流放的過程當中我的內(nèi)心慢慢地被修復了?!?/p>
1993年的夏天,他把《解密》投給了一家雜志社,兩個月之后,編輯給他寫了一封七八百字的信,但最終還是沒逃過退稿的命運。
當時麥家特別崩潰,因為這部作品耗費了他太多的心血。收到退稿信之后,麥家漫無目的地上了一輛公共汽車,不知道去哪,好像去哪也不重要。最后他去了火車站,隨便上了一輛火車。
在火車上他遇見一個經(jīng)歷過動蕩歲月的老人,這位老人看見年輕的麥家默默不語地坐在那里,臉上有悲傷的神情,便跟他攀談起來。知道了麥家是因為被退稿的事情而傷心難過時,老人哈哈大笑,安慰麥家說:“雖然說作品是一個作家的孩子,但是說得難聽一點兒就是一堆廢紙,你為它傷心痛苦不值得,小伙子回去吧?!?/p>
雖然只是一個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但是老人的智慧卻帶給他莫大的安慰。在旅程中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聽到他們每個人的遭遇,麥家覺得退稿這件事情也沒有那么嚴重,一路上他心靈上的痛苦變得越來越輕。
麥家和他筆下的人物都是被生活壓迫扭曲的弱者,但他們卻有著過人的天才和毅力,而這意志力源于他們心中的信念——把自己的人生交給自己認定的理想和信念,并為此堅忍不拔。
麥家理想谷
麥家《解密》
我本身是一個悲觀主義者
1964年,麥家出生于浙江省富陽市大源鎮(zhèn)蔣家門口村,父母都是普通的農(nóng)民。因為家庭成分不好,麥家的童年缺乏有效交流又備受欺辱,孤獨過早地壓迫了他,把他變成了一個孤僻的孩子,不愛跟人說話,于是他將內(nèi)心的恐懼都寫成了日記,這也為他后來的寫作生涯奠定了基調(diào)。
每個人都有兩個故鄉(xiāng),一個是生養(yǎng)你的地方,還有一個就是你的童年。童年是一個人的精神故鄉(xiāng),所以對于很多的作家來說,童年的經(jīng)歷是滋養(yǎng)他們?nèi)松^、世界觀的故土。
麥家一直在嘗試突破童年陰影帶給他的創(chuàng)作上的局限性,最后他發(fā)現(xiàn)自己無法突破。但是把這種局限性表達出來,本身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在自卑和恐懼中度過惶惑的童年之后,1981年麥家參加高考,并因數(shù)學100分、物理98分的高分和語文60分的低分,僥幸被解放軍工程技術學院無線電系錄取。這是一所培養(yǎng)軍事情報人員的秘密院校,畢業(yè)后麥家被分到某情報機構工作,“無論何時何地保守秘密比你的生命更重要”。他只能跟師傅等極少數(shù)人來往,連隔壁的辦公室也不能去,這樣的生活讓他異常興奮,他也在這里結識了一群特殊的軍人。
但讓他更為震撼的是,這些神秘的軍人一直生活在遠離陽光的角落里,盛滿秘密。他們的情感,他們的命運,他們的故事即使在麥家離開軍營多年之后,仍深深地烙在他的記憶之中。
若干年后,這個地方的一切,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地幻化成麥家筆下的傳奇。
我不喜歡成名之后的喧囂
2014年,《解密》在出版12年后被國際出版界發(fā)現(xiàn)。當年3月,英國、美國同時推出兩個英語版本的《解密》,《紐約時報》《經(jīng)濟學人》《衛(wèi)報》紛紛發(fā)表大篇幅書評。入秋,西班牙語《解密》出版。憑借著那種與過往中國小說“與眾不同”的氣質(zhì),《解密》成為國際出版界的寵兒。
曾經(jīng)不敢想的事情,忽地就闖進了現(xiàn)實,這讓麥家覺得受寵若驚,雖在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西方對中國的不公,很大程度來自于長期不了解而產(chǎn)生的誤會、沖突。直到今天,西方人對中國所表現(xiàn)出的傲慢和偏見還讓人沮喪、憤怒。至少現(xiàn)階段,除了文學,我們很難有其他方式讓他們客觀、公正地看到一個真實的中國。
中國的強大,讓世界上一些國家開始不得不重視、不得不正面來關注我們。
關注一個國家,文學其實是最好的方式,小說是民族的歷史。在沒有機會出國的那個年代,我們也會對俄羅斯、對美國、對西方的很多國家非常了解,就是因為我們讀了那些國家大量的文學作品?!?/p>
對一位作家來說,成名是一件好事情,它意味著精神上的苦苦追尋終于得到了世人的認可;同時又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作家要探究人心靈的深淵,所以時常容易陷入更大的寂寞和孤獨中。它最終是要脫離世俗去追求一種精神上的純粹。
麥家《解密》多國譯本封面
成名之后意味著很多誘惑都會涌來,麥家也曾經(jīng)迷失過,但是最終他還是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所以麥家覺得成名前要耐得住寂寞,成名后要經(jīng)得住誘惑,能夠?qū)W會拒絕,去平衡得失間的關系。
作為一位已經(jīng)名利雙收的作家,麥家并沒有為自己所獲得的成績而沾沾自喜,反而以一種極其謙遜的態(tài)度與前來“麥家理想谷”的年輕人對談。
“我堅信什么叫有天賦,熱愛就是天賦。我相信這種熱愛的程度越深,你對這個事情的天賦也就越大?!?/p>
“麥家理想谷”是麥家私人藏書的集中地,它甚至算不上一家書店,因為這里不賣書,只是提供給熱愛閱瀆的年輕人一個詩意的棲居。
讀書就是回家,這句話被麥家放在“麥家理想谷”的門口。這里有溫暖的燈光,舒適的沙發(fā),并提供免費的茶水,唯獨沒有無線網(wǎng)絡。
我們的世界被網(wǎng)絡連接得很緊密,但人們對文字卻越來越疏遠。科技變得發(fā)達,我們的身體解放了,但同時內(nèi)心就會被遮蔽,而閱讀才是通往人類靈魂的唯一通道。
卡夫卡有一句話說:人類因為沒有耐心就被趕出了天堂,又因為沒有耐心永遠無法返回天堂。當我們在文字面前,在世界面前變得越來越急躁,越來越急功近利時,麥家就這樣給熱愛閱讀的人造了一個天堂,正像他的偶像博爾赫斯說的那樣——“這世上如果有天堂,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
摘自CCTV文化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