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福林
李興濂先生在其文章《讓成語綻放新綠》(本刊原創(chuàng)版2018·6·上)中表述的觀點,竊以為有值得商榷處。
先生說成語“是中華民族語言的精華”,基本正確,準確地說,是“漢民族語言的精華”。
先生說,成語“似乎是一成不變、一字不易,定為一格、釋為一義,成了一具老古董”?!稘h語大詞典》(以下簡稱《詞典》)釋義成語是“結構定型,意義完整的固定詞組”。可見,成語就得一成不變,是不可以易其字、變其格、二其義的,否則就不是“結構定型”了。何謂“古董”?《詞典》:“①珍貴罕見的古物。②比喻迂腐守舊的人。”成語既不是“物”也不是“人”,不宜以“古董”喻之;再者,它何曾“迂腐”過?
先生說:“我們被這千年成語禁錮得太久了……我們何不打開禁錮千年的牢籠,呼吸自由的空氣,讓千年成語重新鮮活起來?!贝苏f令我錯愕,完全是沒有的事嘛。
我們在言談中,在紙質(zhì)書寫中,在鍵盤敲擊中,總會恰到好處地信手拈來個成語,為文章增色。所有搦管擒章者的實踐證明,成語從未被“禁錮”,在文字獄時期,也未曾發(fā)生過因某個成語而被“禁”的。既然無所謂“禁錮”,也就無所謂“牢籠”,既然無所謂“牢籠”,成語也就一直生活在“自由的空氣”里,既然成語是自由的,它也就是鮮活的,既然是鮮活的,干嘛還要令其再次“綻放新綠”?就像把煮好的飯再煮一遍,多此一舉。
下面,逐個商榷先生列出的擬使其“重新鮮活起來”的幾個成語樣本。
東施效顰。先生認為這是“嘲笑”(他人),是“狹隘的偏見”?!对~典》釋義就是“嘲笑”:“嘲諷不顧本身條件而一味模仿,以致效果很壞的人?!痹诂F(xiàn)實中,東施效顰式的建筑物比比皆是,搞得千城一面了無特色,對此“嘲笑”一下有何不可?文章家們的文章不乏“東施效顰”之作(嚴格說那是抄襲),難道不該被嘲笑嗎?嘲笑還不夠,還應援引有關知識產(chǎn)權保護律條追究其法律責任。據(jù)報道“外國有個小伙子喜歡一個明星,按照明星的模樣整容(卻)整出了一張悲催的臉”,不忍嘲笑,但也不能點贊吧。女明星東施效顰(效心儀的美女)整容,結果,“中國至少有10位整容失敗,以致慘不忍睹”!不忍嘲笑,但也不能鼓勵吧。不點贊不鼓勵,難道就是“狹隘的偏見”嗎?
邯鄲學步。先生認為:“我們哪一個在學習過程中,沒有走過彎路呢?……跌倒了可以自己再爬起來,又何必苛求嘲笑古人呢?”且不論把“學步”的概念偷換成了“走彎路”,單看權威的《詞典》釋“邯鄲學步”之義吧:“比喻模仿不成,反把自己原有的長處丟失了。”我們改革開放,學習外國,絕不可邯鄲學步,丟掉自己的長處,否則,那才是“走彎路”甚至“跌倒”呢。在日常生活中,邯鄲學步的笑料屢見不鮮,為節(jié)約篇幅,就不贅述了。
葉公好龍。先生認為:“(這)有何錯?”當然是錯!《詞典》釋義:“比喻表面上愛好某一事物,實際上并不真愛好?!痹谌娣锤新漶R的那些官員,都曾振振有詞賭咒發(fā)誓地表達過廉潔奉公的決心,事實證明,不過是用“好龍”來裝飾自己,真的“龍”來了(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了),則是一臉的“蒙逼”不知所措。
見風使舵。先生認為這是個“夸獎船老大的詞”,不是“阿諛逢迎”的貶義詞。《詞典》釋義:“比喻做事無定見?!毙〉揭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單位一個國家,行事無定見,不僅做不成事,還會壞事。在“激烈競爭的環(huán)境”(先生語),尤其得守住本真,絕不可見風使舵。在現(xiàn)實生活中,見風使舵不乏其人,被人鄙夷被人貶損,那是咎由自取。
明目張膽。先生認為這是:“睜開眼看事實,舒張膽量去辦自己認定合乎正義的事情,何過之有?”是“過”無疑!《詞典》釋義:“形容公開作惡,無所畏懼。”現(xiàn)實中,那些犯罪分子和貪官污吏,哪個不是明目張膽(或暗渡陳倉)地作惡!那種“有膽有識、敢作敢為”豈止是“過”,簡直就是十惡不赦的犯罪!在日常生活中,明目張膽地在大庭廣眾之中、眾目睽睽之下做不雅的事,比如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雖然是“小惡”,那也不“合乎正義”。
得隴望蜀。先生認為這是“人類生生不息的進取精神”?!对~典》釋義:“比喻貪心不足。‘物苦不知足,得隴又望蜀(李白語)。”人類如果不能有效遏制這種私欲膨脹的“進取精神”,定會陷入全面的零和博弈之中,就只剩下叢林法則了,其最后結果,必是人類文明的終結!
中華文化之所以是世界上唯一沒有斷續(xù)的文化,原因之一就是方塊字比起拼音文字具有無與倫比的穩(wěn)定性。漢語(特別是漢語中的成語)的穩(wěn)定性不容動搖,否則,那一定會給中華語言文化造成混亂。網(wǎng)絡時代,網(wǎng)語泛濫,漢語的穩(wěn)定性遇到嚴峻挑戰(zhàn),這引起很多人的憂慮。如果讓成語“綻放新綠”,那必定是亂上添亂!
有個口號叫“為漢語的純潔而斗爭”,仍有現(xiàn)實意義。純潔的前提是穩(wěn)定,為了成語的穩(wěn)定與純潔,就不要“讓成語綻放新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