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林運
通常,我們認為小孩只能理解童謠這樣淺顯的語言,如果是背古詩,那肯定是死記硬背。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nèi)绾慰创肮旁娎斫狻?/p>
一般認為小孩子雖然無法理解古詩,但可以體會古詩的音律美,如果大人在念詩詞的時候充滿了感情,這種情緒也可以感染孩子。但我認為,小孩也可以理解古詩。
怎么叫理解一首詩呢?從古代傳至今日的優(yōu)秀詩篇都有很美的意境,很多詩篇也蘊含著深刻的人生道理,這些東西,即便是能夠讀懂字面意思的小學生、中學生去讀,可能也是無法完全理解的。對古詩深入地理解,需要人生閱歷,與讀者的心境也大有關系。也就是說,理解有多種層次,人們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就是從最表面最膚淺的意思,逐步深入到豐富的意境與內(nèi)涵之中。
如果理解古詩并不意味著對古詩的透徹解讀,那么小孩也是可以理解古詩的。其實,小孩子的理解能力超強,比如一門外語,如果經(jīng)常在情景中對孩子說,孩子都能夠理解。古詩用的是我們的母語,古詩與日常生活的距離,并沒有那么遙遠。稍加解釋,孩子就可以有所理解。家長適當?shù)亟忉尮旁?,不僅可以幫助孩子理解古詩,也增加了親子交流的內(nèi)容。
父母如何選擇并講解古詩
父母應盡量選擇貼近孩子生活經(jīng)驗的古詩。給孩子講解古詩,注意不必面面俱到,不必過于拘泥詞句。把詩句的主要意思和孩子能夠理解的重點詞匯解釋清楚即可。
比如春天帶孩子看花回來,可以給孩子念《江畔獨步尋花·其六》:“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苯o孩子講詩里的花壓樹枝,蝴蝶飛舞,小鳥嗚叫,就如同解釋一般的生活場景,孩子結合白天的游玩很容易理解那個情景。經(jīng)父母這樣一講,單純的春游馬上會變得詩意盎然起來。游玩往往過去就過去了,而一首詩卻會長期反復念誦,孩子可以借著古詩回味自然之美。
除了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選古詩外,也可以根據(jù)古詩拓展孩子的生活體驗。比如我給孩子念了《小荷》:“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之后,就帶孩子去公園的荷塘里看剛剛長出的卷成卷的小荷葉,果然經(jīng)常有蜻蜓停在那小荷葉的尖角上面。這就是古詩的魅力,流傳至今,依然生動地刻畫著真實的生活。
我們一般習慣給孩子念短詩,其實也可以給小孩念長篇的敘事詩。從背誦的角度來講,確實短詩容易記憶,但從理解的角度來講,長篇敘事詩是故事性的,更容易理解。比如《琵琶行》的第一段,白居易詳細描寫了從聽到琵琶聲,到與琵琶女見面的過程,這里有詢問、有等待、有邀請。正好2歲多的弟弟有了社交的欲望,但還不會和小朋友建立關系,經(jīng)常采用簡單粗暴的方式,把小朋友嚇跑。我在解釋這一段詩的時候,會點一句,詩人想和琵琶女交朋友……結合自己生活中的交往場景,孩子更容易理解詩人表達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