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現代建筑工程數量日益增多、工程規(guī)模日益擴大以及建筑結構形式日益多樣化,對建筑結構設計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拐鹪O計作為建筑結構設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尤其要得到重視。因為抗震設計事關建筑結構的安全性與穩(wěn)定性,只有進行合理的抗震設計,才能夠有效避免地震對建筑造成的損壞,以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關鍵詞】建筑結構;結構設計;抗震設計
地震災害會給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形成嚴重的損害,對其加以有效的防范就能夠為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提供良好的保障。相關從業(yè)人員應該積極探索,對國外的一些先進技術和理念加以借鑒,與我國建筑行業(yè)發(fā)展的實際情況相結合,繼而創(chuàng)建出一套符合我國國情的建筑結構抗震設計體系,為我國建筑業(yè)健康的發(fā)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1、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概念
基于地震災害的極強破壞性,我對于建筑工程的結構抗震設計要從整體局面考慮,加強結構的整體抗震設計。具體到工程設計中,需要相關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結合實際情況,綜合考量,考量建筑整體的抗震性能,考量每個單元之間的具體鏈接方式,從簡到繁,有邏輯的科學設計。其中結構抗震設計的核心觀點就是采取怎樣的構件連接方式,如何設置抗震防線,從而形成縝密有序邏輯交圈的抗震系統。由此出發(fā)選擇不同剛性,不同延展性能的構件,進行不同的組合連接,探討各種組合方式下的抗震效果。
2、抗震設計在建筑結構設計中的重要性
地震災害的發(fā)生是不可控制的,其危害往往很大。地震發(fā)生時,地面產生振動。當它達到一定強度甚至裂縫時,會對地面上的建筑物和道路造成嚴重的破壞。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都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甚至摧毀了整個城市,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地震造成的損失。在城市化不斷發(fā)展的當下,高層建筑不斷增多,人口密度和城市發(fā)展不斷變化。一旦地震發(fā)生在該地區(qū),必將產生巨大的影響。在世界上,地震災害的預測仍處于不完全準確的階段。雖然一些方法已經被用來預測地震,但它沒有相應的效果,而且預防策略也不能成功應用。如何利用現代先進手段來減少地震對建筑物的影響,是我們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
3、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抗震設計的要點
3.1 合理選擇建筑抗震場地
一個建筑項目在建設前期,首先需要做的一項工作就是選擇修建地址。建筑的修建地址并不是隨意選擇的,而要充分考慮到多方面因素,其中抗震性能就是所需考慮的最關鍵的因素之一。建筑應要修建在對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上,才能夠提高其抗震性能,有效減輕地震災害所帶來的損害。同時,建筑抗震場地選擇也是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抗震設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地震運動并非普通的地表錯位,其一旦發(fā)生,對建筑物及建筑場地均會產生很大的破壞,加之受地層劇烈震動的影響,建筑結構本身就會產生一定的損害,所以更加凸顯出了選擇一個具有較好抗震性能的建筑場地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樣的場地才具有較好的抗震性能呢?一般來說,那些土層較硬、砂土不易被液化的土地的抗震性能較好,反之土層松軟或砂土易被液化的土地則抗震性能較差,因此應盡量將建筑選址在前者,而若在選址時難以避免后者,則需要先根據建筑的預期抗震性能對土地進行一定的改造,使其滿足抗震場地標準,才能夠再在上面修建建筑。
3.2 做好建筑結構的參數計算
建筑結構設計的抗震設計是一項非常專業(yè)的工作。在設計過程中必須合理、科學,以保證抗震設計的完整性。在設計過程中,設計者必須能夠設計出具有精確參數的更安全的抗震設計,并結合相關的材料參數和結構系統,計算出建筑結構的承載力。通過對現代仿真系統的使用,對建筑物的整體結構進行了地震沖擊力模擬,了解了地震災害可能造成的結構損失,并根據所獲得的參數的結果編制了有效的應急系統設計。通過對參數各方面的綜合分析,確保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合理性和準確性,提高地震效果。
3.3 多重抗震防線的設置
我國是個地震多發(fā)的地方,而對于建筑的設計,為加強建筑的可靠性,多重抗震設計是有必要的。多重抗震防線的設置,通常是指在建筑結構設計的過程中,設計人員根據實際情況來對建筑進行多重抗震設計,特別是在建筑的組成構件上。在進行抗震設計時,設計人員應當選擇延展性、剛度較好的構件作為抗震的“第一道防線”,同時設置第二道以及第三道防線,加強抗震性能,形成良好的抗震防線體系。在上述情況下,當第一道防線被地震破壞后,還會有第二道、第三道防線發(fā)揮實際作用,為人們的生命安全、財產安全提供保證。此外,多重抗震防線的設置對設計人員的綜合能力要求非常高,因此,設計人員需要提高自身對抗震設計的重視程度,并在此基礎上嚴格要求自己,學習更多專業(yè)領域的知識,以便在抗震設計中發(fā)揮更多效用。
3.4 做好結構平立面布置
對于建筑結構抗震設計工作的落實,在平面和立面結構的設計方面進行嚴格把關同樣也是比較重要的一環(huán),其主要就是為了較好針對建筑物體型進行合理規(guī)劃,促使其能夠盡量簡單規(guī)則,如此也就能夠保障建筑結構的立面和平面較為合理,有效規(guī)避了可能形成的明顯缺陷威脅,同時也能夠避免因為應用復雜結構帶來的受力計算難度增大問題。在建筑結構立面和平面的布置中,往往還需要關注到剛度和質量的分布狀況,促使其能夠表現出較強的對稱性效果,避免在實際應用中出現明顯扭曲問題,對稱的布置方式能夠增強建筑結構的外力抵抗效果,對于地震作用力的分散也較為均勻合理,降低破壞程度。
3.5 提高抗震設計質量
一旦地震災害發(fā)生其威力是巨大的,產生的危害也是無法估計的。所以,工民建建設中抗震性能的發(fā)揮至關重要。雖然,我國建筑工程者意識到抗震設計的重要性,但是整體設計水平還較低,設計方案與結構、環(huán)境不匹配程度加劇了建筑成本。建筑承重和自身重力的不協調,更使得在發(fā)生地震災害時加重危害力度。對此,要保證前期抗震設計方案合理性和科學性,并嚴格遵照抗震標準實施方案,在提高結構性能、承載能力、鋼構材料質量上下功夫,在確保建筑穩(wěn)定行的基礎上,提高其承重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建筑結構設計工作的落實,重點加強對于抗震設計工作的關注同樣也是比較重要的一環(huán),這種抗震結構設計工作需要把握好建筑結構設計的各個方面,確保平立面較為規(guī)則對稱,材料的應用較為恰當合理,能夠綜合提升整體建筑結構穩(wěn)定性效果。
參考文獻:
[1]蘇奕丹.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抗震設計分析[J].四川水泥.2018(07).
[2]王霞.關于建筑結構設計中抗震設計的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8(35).
[3]賈昭.建筑結構抗震設計問題的研究[J].住宅與房地產,2016(12).
作者簡介:
張?。?981.4-),性別:男,學歷:大學本科,職稱:工程師,研究方向:建筑結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