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素娟
【摘 ?要】
我們應(yīng)從“生活”入手,走進生活,觀察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在生活中激起學生的表達欲望,寫作興趣,讓學生切身感受到“生活處處是作文”。讓每個孩子都參與到寫作的活動中,讓寫作的話題貼近每個孩子的生活。這樣,孩子們才會覺得有話可說,而不是沒有主題地胡拼亂湊。
【關(guān)鍵詞】
參與 ?互動 ?創(chuàng)作 ?展示
又是一年寫作時。接收三年級新生,大家對初學寫作的三年級孩子仍是犯“頭痛”的老毛病,我們該如何引導剛剛接觸寫作的孩子?我卻并不膽怯,因為長期的自我練習和指導學生寫作,讓我有了一些寫作心得。究竟如何才能讓孩子愿寫,樂寫,會寫,寫出滿意的習作。我根據(jù)自己平時所得,淺顯地談?wù)勛约旱牧曌髦笇ё疽姟?/p>
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至理名言,但我認為真正能讓孩子產(chǎn)生興趣的并不是習作本身,而是習作之前的種種活動。讓孩子參加各種活動,這樣學生才會有話可說,有內(nèi)容可寫。特別是對剛剛接觸寫作的孩子,更應(yīng)該聯(lián)系他們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shè)各種活動,進行習作指導、練習。葉圣陶先生曾說過:“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潑地晝夜不息?!笨梢?,“作文即生活”一點不假。因而在作文教學中,我們應(yīng)從“生活”入手,走進生活,觀察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在生活中激起學生的表達欲望,寫作興趣,讓學生切身感受到“生活處處是作文”。
回憶第一次接手三年級習作指導課,也有點茫然。但暑期剛開學的連續(xù)陰雨,給我?guī)砹艘馔獾牧曌髦笇ъ`感。那天課間,我發(fā)現(xiàn)班中幾乎每個孩子手中都有一個飲料瓶子,仔細一看,瓶子中是正在蠕動的蝸牛。課間閑暇時,孩子們就將蝸牛放在課桌上或地板上觀察,玩耍。上課鈴響了,我讓孩子們大膽將蝸牛拿出來,放在課桌上,任意把玩。孩子們樂壞了。有的讓蝸牛爬鉛筆,有的讓蝸牛比賽“跑步”,有的逗蝸牛不斷做伸縮動作……總之,什么玩法都有。我開心其間,感受孩子們的快樂,不時詢問孩子們蝸牛的特點。孩子們有的說長相,有的說行動,有的說吃食和休息,真是五花八門,令我也大開眼界。
這時,我趁勢讓孩子們用自己的筆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孩子們非常樂意。一邊欣賞自己的“朋友”,一邊快速地記述自己所觀察到的,所體會到的。孩子們奮筆疾書,不一會習作上交,內(nèi)容真是令人刮目相看。有個孩子在習作中這樣寫:我的這只蝸牛是“蝸牛之王”。它灰灰的顏色,身子長長的,肉肉的,身上居然沒有殼。老師說我這不是蝸牛,老師哪明白,我的這只蝸牛沒參加那次長跑比賽,所以身上沒有背著獎杯,輕松地活。哈哈哈!……這是三年級初學寫作的孩子的語言,是我不曾想到的,如此的風趣幽默,還有不留痕跡的聯(lián)想和情感流露,真是讓人驚嘆和快樂!
生活,帶給學生前所未有的習作愉悅。孩子們在活動中、玩耍中不知不覺學會表達自己的意愿,感受到習作的快樂,慢慢地就有了寫作的興趣。素有“童話大王”之稱的鄭淵潔老師曾說:讓每個孩子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寫作更是如此,讓每個孩子都參與到寫作的活動中,讓寫作的話題貼近每個孩子的生活。這樣,孩子們才會覺得有話可說,而不是沒有主題地胡拼亂湊。教過蘇教版六年級小學語文教材的老師都有這樣的體會,兩個學期的習作練習中,學生寫得最出彩的習作就是“當老師不在的時候”這個話題。為什么呢?因為這個話題貼近學生生活,是每個孩子都有的經(jīng)歷。可見,選取學生每天生活的片段,來進行習作練習,不失為指導習作的一條佳徑。
而在全班同學面前展示孩子們的習作,更能激發(fā)孩子們的寫作欲望,寫好作文的激情。這是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的延續(xù)。讓每個孩子的習作都有展示的機會,這次沒有,下次一定出現(xiàn)。即使是“最爛”的作品,也有令人欣賞的地方。因此,讓孩子的作品以“佳作”的面容出現(xiàn)在伙伴面前,這份激勵的作用是無法比擬的。
無數(shù)次的創(chuàng)設(shè)活動,無數(shù)次的創(chuàng)作練習,無數(shù)次的品評鼓勵,學生不斷參與、思考、創(chuàng)作、互動,寫作興趣逐漸加濃,對寫作充滿期待,對生活中的點滴細節(jié)逐步學會了觀察揣摩,對老師的習作指導課充滿興趣,習作水平會不斷提升,表達的欲望會更為強烈。不久的將來,即使沒有老師的引領(lǐng),基于平時學習生活經(jīng)驗,學生也會自我創(chuàng)作。尋找到寫作的源頭活水,文章自然會水到渠成!
【參考文獻】
【1】栗木.語文作文教學中的寫作教學研究【J】.課外語文,2015(6)
【2】張亞坤.漫談如何寫好作文【J】.中學語文,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