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英 王妮娜
[摘要] 目的 探討運用微信平臺對出院后的抑郁癥患者進行自我管理教育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4月—2017年10月這一階段從該院出院的60例抑郁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兩組均為30例。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的出院護理,研究組采用微信平臺對患者實施自我管理教育。比較兩組的護理效果。結(jié)果 干預后,研究組HAMD-17(7.21±3.73)分,低于對照組(P<0.05);服藥依從性(17.66±1.65)分,護理總滿意度96.67%,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 運用微信平臺對出院后的抑郁癥患者進行自我管理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服藥依從性,緩解抑郁程度,且患者的滿意度高。
[關鍵詞] 微信平臺;自我管理教育;抑郁癥;依從性;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8(c)-0177-02
抑郁癥屬于一種精神疾病,相關調(diào)查表明[1-2],全球約為11%的抑郁癥患病率,在我國約占3%~5%的發(fā)病率,成為我國排名第二的疾病類型,給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的壓力。該文旨在探討運用微信平臺對出院后的抑郁癥患者進行自我管理教育的效果,分析2016年4月—2017年10月間這一階段該院收治的60例抑郁癥患者的臨床資料,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從該院出院的60例抑郁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兩組均為30例。研究組男12例,女18例;年齡18~56歲,平均年齡(32.56±9.21)歲;平均病程(7.22±5.71)個月。對照組男14例,女16例;年齡20~59歲,平均年齡(32.98±9.68)歲;平均病程(5.75±8.29)個月。兩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的出院護理,包括常規(guī)的出院指導、康復指導、提醒其按時復診等。研究組采用微信平臺對患者實施自我管理教育,干預時間為6個月,主要措施為:成立微信平臺護理小組,小組成員包括:副主任醫(yī)師、主任醫(yī)師、護士長、心理治療師、康復師和管理員各1名+主管護師2名。①出院后1周,向患者詳細介紹疾病誘因、臨床癥狀及藥物的功能、用法用量、不良反應等,避免錯服、多服、漏服;出院后2周,對患者開展心理輔導,指導其多聽喜愛的輕音樂、看書或跑步等轉(zhuǎn)移注意力;出院后3周,有針對地對患者進行飲食、運動、娛樂活動等方面的指導,同時告知患者家屬家庭支持的重要性;出院后4周,提醒患者注意是否有復發(fā)的征兆、按時復診等。每個月的內(nèi)容反復發(fā)送,反復強調(diào)。②所有成員每天需在線0.5 h,負責對患者及其家屬的疑惑進行積極解答;全部患者每周需有一天同時在線0.5 h以相互進行溝通交流。確保每一例患者都能積極參與互動,而小組成員則負責引導,且詳細記錄好患者的反饋,之后再進行討論和改進。
1.3? 觀察指標和評定標準
觀察并比較兩組的抑郁程度,采用HAMD-17[3]進行評分,低于7分為無抑郁,7~17分為可能抑郁,18~24分為肯定抑郁,高于24分為嚴重抑郁;服藥依從性采用Morisky服藥依從量表[4]進行評分,滿分20分,分數(shù)越高則代表患者的服藥依從性越好。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問卷調(diào)查表,包括非常滿意、一般滿意和不滿意。
1.4? 統(tǒng)計方法
使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例和百分率[n(%)]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兩組HAMD-17評分和服藥依從性比較
干預后,研究組HAMD-17評分低于對照組,服藥依從性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護理總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抑郁癥主要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心境或情感低落等,具有難以治愈、容易反復發(fā)作等特點,容易并發(fā)認知功能障礙等一系列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zhì)量,甚至使患者自殘或自殺。
該研究結(jié)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HAMD-17評分低于對照組;服藥依從性評分和護理總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運用微信平臺對出院后的抑郁癥患者進行自我管理教育有利于緩解患者的抑郁程度,提高服藥依從性和護理滿意度。分析其原因:當前,人們開始不斷增強健康意識,愿意于出院后接受延續(xù)性護理。基于微信平臺的自我管理教育主要是針對患者出院后制定的護理方案,其遵循“以人為本”[5]的理念,以患者為中心,通過微信平臺對患者進行延伸式服務,是一種新穎、符合當代護理需求的護理模式,相較于常規(guī)護理模式更具針對性、計劃性、組織性,同時不被時空限制。隨著智能手機的大量普及,微信閱讀不但具有經(jīng)濟性、連續(xù)性,而且操作簡單、可以有效節(jié)省時間,使患者可以對自身病情進行實時監(jiān)測,并與病友相互分享痛苦,從而加快康復。主要優(yōu)勢體現(xiàn)為:微信平臺護理小組全體成員均具備良好的溝通、表達和協(xié)調(diào)能力,全面了解自我管理教育相關的專業(yè)知識,熟練掌握微信的所有功能,且于培訓和考核通過后方上崗。首先,出院前1 d,向患者及其家屬發(fā)放介紹微信功能和印有公眾平臺二維碼的卡片,由主管護師協(xié)助患者下載、安裝和使用。全體成員一起編寫微信發(fā)送的內(nèi)容,審閱人員審閱后由管理員以文字、圖片、語音或視頻等形式進行發(fā)送,通過對患者進行一系列的健康宣教,并主動與患者溝通,認真傾聽其不滿,積極解答其疑問,指導其轉(zhuǎn)移注意力的方式,調(diào)節(jié)自我情緒,同時告知患者家屬多關心、陪伴患者,使其倍感溫暖,感受到家庭和社會的關懷,有利于緩解其抑郁心理,提高服藥依從性和護理滿意度。最后,病友之間相互溝通交流,小組成員積極引導,有利于進一步緩解患者的負性心理。由于受到時間、樣本量等因素的限制,本研究未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等情況進行分析,有待臨床進一步研究證明。
綜上所述,運用微信平臺對出院后的抑郁癥患者進行自我管理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藥依從性,減輕抑郁心理,提高護理滿意度,具有臨床可行性。
[參考文獻]
[1]? 周潤興,周美霞,黃倩萍.微信平臺在產(chǎn)婦出院后延續(xù)性護理中的應用[J].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2017,43(6):451-452.
[2]? 蔡瑜瑋,張繼玲.微信平臺教育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及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農(nóng)村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18, 38(3):347-348.
[3]? 蘇雷,胡玲,趙媛媛,等.微信平臺對腫瘤患者抑郁及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醫(yī)學研究與教育,2016,33(6):41-44.
[4]? 魏麗萍,陳麗富,何少麗.微信健康教育對提高靜脈輸液港留置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 14(3):118-120.
[5]? 李美銀,羅玉玲,楊俏平,等.延續(xù)性自我管理教育在抑郁癥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吉林醫(yī)學,2015,36(12):2639-2640.
(收稿日期:2018-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