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林
[摘要] 目的 探究微信臨床教學在心血管內科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該地區(qū)醫(yī)學院畢業(yè)班學生260名,時間段為2016年1月—2017年1月,分別兩組,其中對常規(guī)組給予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對實驗組給予微信臨床教學,對比兩組的教學成果。結果 教學結束后,實驗組學生的理論成績評分、實踐操作成績評分均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P<0.05);實驗組學生對教學模式的滿意度為97.69%,常規(guī)組為83.08%(P<0.05)。結論 在心血管內科教學中,選擇微信臨床教學模式,便于優(yōu)化教學成果,提高教學滿意度,建設優(yōu)質的醫(yī)學隊伍。
[關鍵詞] 心血管內科;教學;微信;可行性
[中圖分類號] R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8(a)-0169-02
對于醫(yī)學院學生來說,臨床實習屬于必不可少的教學任務,在日常教學課程中十分重要[1]。其中心血管內科屬于重要的臨床內科實習科室。通常情況下,進行實習的時間為1~2個月之間,在實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對常見的疾病判定、診療標準嚴格掌握,還需對心電圖進行觀察與記錄,導致在較短的時間內學生難以掌握。為此,如何幫助實習學生提高教學效果的意義重大[2]。隨著近些年來互聯(lián)網事業(yè)的迅猛發(fā)展,許多教師發(fā)現(xiàn)可以利用微信APP進行信息共享與日常教學,為此,該次研究將相關的資料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地區(qū)醫(yī)學院畢業(yè)班學生260名,時間段為2016年1月20日—2017年1月20日。
分為兩組(n=130,信封隨機分組模式)。常規(guī)組:58名男,72名女,18歲為最小的年齡,22歲為最大的年齡,(20.12±1.12)歲平均年齡;實驗組:56名男,74名女,18歲為最小的年齡,23歲為最大的年齡,(20.36±1.20)歲平均年齡。將兩組學生的基礎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常規(guī)組學生給予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依照書本上的內容與教學大綱進行日常授課。對實驗組學生利用微信平臺進行日常教學,主要內容為以下幾方面。
①典型病例教學:實習時間相對較為短暫,若面對心血管疾病的典型病例,學生通常已經至下一科室進行教學,導致最佳的實習機會喪失。選擇微信平臺進行臨床教學,便于有效規(guī)避上述問題,教師與實習管理人員應對教學的進度合理安排,可加入微信帶教群,一旦出現(xiàn)了典型的案例,應及時進行詳細講解,將涉及到的文字、圖片、視頻等重要信息在征得原患者同意后上傳至微信群中,便于群成員共享信息,且告知學生可回到科室患者床邊給予實習議建。還可依據微信的功能,及時延伸心電圖的教學內容,將相關的內容上傳至微信群眾,便于學生自主進行學習與探討,將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
②發(fā)布實踐技能信息:實際臨床操作中,許多患者不樂意接受實習醫(yī)生的治療,對于實習醫(yī)生甚至會表現(xiàn)出厭惡的情緒,導致實習醫(yī)生更加無法得到實踐操作的訓練。以往實習醫(yī)生反映某些科室在輪轉時期,無法體驗到胸穿、腹穿等機會。為此,實驗組可在帶教教師的領導下進行腹腔穿刺、胸腔穿刺、心包穿刺、骨髓穿刺、深靜脈置管等基本技能訓練,并將信息及時發(fā)布在微信群內,便于其他的實習學生進行觀看或者操作,利于有效增加實習醫(yī)生實踐學習的機會,提高了自身的實戰(zhàn)技能。
③實行師生互動的模式:由于醫(yī)院日常事務十分繁忙,醫(yī)生工作壓力大,存在多個科室?guī)Ы探處?,以往可選擇書面通知、電話通知等方式,但是難以獲得較高的辦事效率。為此,實驗組可依據微信平臺,對相關信息及時發(fā)布,便于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學員能夠及時看到教師發(fā)布的信息,同時教師可將日常的實習考核、教學通知、講座時間等信息發(fā)布在微信群內,極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學效率。
1.3 評價指標
對比兩組的教學成績,教學完成后進行教學成績考核,分為理論與實踐操作兩類,分別為100分(滿分)的分值,評分越高表示教學成果越佳[3-4]。
對比兩組學生對教學的滿意程度,包括教學態(tài)度、學習效率、信息發(fā)布及時性等方面。
1.4 統(tǒng)計方法
將兩組的統(tǒng)計學資料納入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中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教學成績
實驗組的理論、實踐操作成績評分均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P<0.05)。見表1。
2.2 滿意度
實驗組學生的滿意度明顯更高(P<0.05)。見表2。
3 討論
由于智能手機的普及,導致微信軟件在帶教教師中的使用率接近100%,其中高級職稱的帶教教師使用率略低,但是也超過了90%,得知微信的普及率十分高。而實習生方面在手機與微信的使用率均已經達到了100%,相比傳統(tǒng)的信息媒體,包括微博、郵件、短信等,實習生更加樂意使用微信進行信息共享,便于師生之間進行教學互動[5]。
微信屬于近些年來較快發(fā)展的一類免費軟件,具有較低的入門檻,現(xiàn)今我國加入微信的用戶已經達到了3億人次,分析微信交流的特點包括以下幾方面:便于提高操作的速度,微信軟件具有簡潔的界面,支持多種輸入法進行語言輸入,利于進行文字與語音之間的切換[6];便于將溝通時效性進一步提高,空間與時間均不會在微信軟件上受到限制,只要用戶群所在地存在網絡,便可達到信息共享、互動、交流的目的,可及時接收到微信上發(fā)布的信息[7];存在豐富的交流內容:微信軟件支持文字、語言、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進行交流,進一步豐富了交流的內容,符合實習學生對教學信息的需求[8]。
但是實際操作時,微信軟件在日常教學工作中仍然存在著一定的欠缺之處,主要包括隨著醫(yī)療環(huán)境的不斷變化,某些患者對于發(fā)布的臨床信息存在不良情緒,許多患者不樂意將自身的病情發(fā)布在微信群內,應需要醫(yī)生與患者進行更加細致的溝通交流[9];實習醫(yī)生的教師均為十分有經驗的住院醫(yī)師,其輪轉頻率較快,甚至比實習生的輪轉頻率還快,導致進行交接工作時,帶教教師與學生未能夠嚴格對應,某些學生未及時接收到教學信息,影響教學進度[10-11]。
該次研究結果得知,對實驗組學生給予微信平臺教學后,教學成績與教學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進一步證明了上述微信平臺教學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在心血管內科教學中,選擇微信臨床教學模式,便于優(yōu)化教學成果,提高教學滿意度,建設優(yōu)質的醫(yī)學隊伍。
[參考文獻]
[1] 秦浙學,劉曦,曹霞,等.自媒體在心血管病臨床教學中的價值及應用[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6,34(23):50-51.
[2] 汪雁博,谷新順,郝國貞,等.微信群在心血管內科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教學中的應用[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7,31(6):8-9.
[3] 孫冬冬,馮嘉旭,張磊,等.以導師制為基石的教學方法在心血管內科實習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醫(yī)學與臨床,2015,35(12):1709-1711.
[4] 范一帆,楊新春.智能模擬人在心血管內科診斷學教學中的作用[J].中國病案,2016,17(1):86-88.
[5] 楊紅梅,郝婧,許春芳,等.階段性情景模擬演練教學法在心血管內科新護士臨床技能培訓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6):845-846.
[6] Yu-Fen Chen,Yi-Chun Hu,Hsi-Che Shen,et al.Clinical implications in the 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cardiovascular factors of elevated serum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levels among elderly agricultural and fishing population in Taipei, Taiwan: experience at a teaching hospital[J].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medicine,2014,62(1):88-96.
[7] 孫玉芹,韓海玲,宋文剛,等.典型病例+PBL教學法在心血管內科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3,20(5):775-776.
[8] 惠崗任,王珺楠,趙卓,等.PBL教學模式在心血管內科教學中的應用與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7,21(4):756-758.
[9] 曠紅.任務式教學對心血管內科實習生學習能力和滿意度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5):1114-1116.
[10] 崔秀珍,殷慧慧,王迪,等.PBL教學查房在護理本科生心血管內科實習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18):120-122.
[11] 王軍,李天發(fā),李繼科,等.應用Mini-CEX量表評估心血管內科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J].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16, 33(4):70-71.
(收稿日期:2018-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