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璐
[摘要] 目的 觀察患者在采血后按壓執(zhí)行情況,提高按壓依從性。方法 采用典型抽樣法和現(xiàn)場查看法,對社區(qū)醫(yī)院的患者在采血后按壓執(zhí)行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 調查的288例患者采血后正確按壓依從率為10.76%,其中女性、老年人、高學歷患者按標準按壓執(zhí)行較好。結論 應加強采血后按壓宣傳,引起患者正確按壓的重視,提高依從性,減少局部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關鍵詞] 血液采集;按壓;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 R54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8(a)-017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xecution of pressing of patients after blood collection and improve the pressing compliance. Methods The execution of patients in the community hospitals after blood collection was investigated by the typical sampling method and filed view method. Results The accurate pressing compliance rate of 288 cases of patients after blood collection was 10.76%, and the execution of females, senile people and patients with high academic level was better. Conclusion We should enhance the pressing publicity after blood collection, cause the attention of patients to the accurate pressing, improve the compliance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local adverse reactions.
[Key words] Blood collection; Press; Compliance
大部分醫(yī)院靜脈采血后均采用棉簽按壓的方法,筆者經??吹竭@樣的情形:不少患者抽完血沒有聽從護士的指導,屈肘將棉簽夾住,匆忙趕往下個檢查項目,途中不時伸直手肘查看血止住后,自身不重視或迫于下一個檢查需要很快將按壓棉簽扔掉。隨后發(fā)現(xiàn)采血處的皮膚竟然紫了,甚者還伴有腫痛感。采血技術固然重要,但采血后的按壓手法也不容忽視,為了解患者在血液標本采集后局部按壓依從性情況,加強宣教管理,該研究于2018年1—3月,對社區(qū)醫(yī)院患者在血液標本采集后標準按壓執(zhí)行情況進行了調查,現(xiàn)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選取在學校附屬社區(qū)醫(yī)院的采集血壓標本的成年患者為觀察對象,每個采血窗口典型調查3~4例患者,共調查300例患者,觀察采集血液標本后執(zhí)行情況300例次。調查對象的納入標準:①靜脈采血患者;②年齡≥18周歲;③無血液系統(tǒng)疾病,出凝血時間正常;④知情同意該研究。排除標準:既往參與過類似研究。
1.2 調查工具
調查工具包括兩個部分:一般情況調查表、按壓情況記錄表;一般情況調查表參考文獻自行編制,內容包括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職業(yè)等人口社會學資料。按壓情況記錄表,內容包括按壓角度、位置、按壓時長、上臂伸展情況。記錄規(guī)范:判定正確的按壓方法為至少滿足前2條:①抽血完畢后,在針尖抽離皮膚的瞬間,馬上將無菌棉簽與穿刺點所在的血管平行直壓其上4~5 min[1]。②棉簽頂端應超過皮膚針眼近心端,靠近心臟方向1~2 cm[2],同時按壓皮膚針眼和血管針眼;③按壓的時候,肘部應該是伸直的[3];記錄按壓時長:時長精確到分鐘,以開始按壓為起點,以棉簽脫離按壓點為終點,按壓中途臨時拿起棉簽觀看出血情況(<3 s)也一并記錄按壓時長。
1.3 調查方法
通過典型抽樣法和現(xiàn)場查看,觀察員在實地觀察過程中不予提示或暗示,讓患者處于一個完全常態(tài)的環(huán)境中,每個觀察員分別記錄按壓方法和按壓時間,以便準確反映患者在標準按壓的依從性,觀察結束后根據編號查閱患者的一般資料。
1.4 統(tǒng)計方法
收集的數(shù)據錄入EpiData 3.0建庫,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分析。使用頻數(shù)分布、構成比對資料進行統(tǒng)計描述;對調查者不同的社會人口學因素對按壓依從性的影響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5 質量控制
經過統(tǒng)一培訓的采血護士采用同一廠家一次性真空靜脈采血器,在靜脈采血后均使用同一廠家單根棉簽按壓針眼處。采血部位在上臂肘部頭靜脈、貴要靜脈或肘正中靜脈中選取。護士采血后用統(tǒng)一指導語告知患者在按壓位置、面積、角度、力度、時長方面上進行正確按壓采血部位。
2 結果
在該醫(yī)院調查了300例患者,288例患者資料完整,回收有效率96.0%。患者按壓225例,正確按壓者31例,正確按壓依從率為10.76%。不同性別、年齡、學歷正確按壓依從率不同,將年齡、學歷情況進一步兩兩對比(卡方分割法),老年人高于青年人(χ2=6.086,P=0.014)、碩士及以上學歷高于高級及以下學歷(χ2=8.422,P=0.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3.1 患者采血后按壓依從性現(xiàn)狀
靜脈采血作為臨床一線最常見的一項臨床護理操作技術,對于門診患者是獲取患者疾病狀態(tài)的必要檢查項目途徑之一,但采血后如按壓方式不當會很容易導致穿刺處出血或者淤血,給患者帶來不適與疼痛。靜脈采血后常見的按壓方式有3種:棉簽垂直并且上臂伸展、棉簽垂直并且上臂彎曲、棉簽平行并且上臂伸展,與其他學者[4]的研究相似。該文視第3種為正確按壓方法,前臂伸肘按壓法由于按壓部位固定,棉簽按壓位置固定不容易發(fā)生偏移,穿刺點受力也更加均勻,并且在按壓同時有利于患者直接觀察按壓部位的狀況,從而更加有效地按壓穿刺點。另外,有研究[5-6]將屈肘按壓與伸肘按壓進行了效果比較,結果顯示臨床靜脈采血后采用伸肘按壓法可有效減輕采血后疼痛、出血及淤血發(fā)生率。該調查顯示,88.5%的患者在采血后聽從護士健康宣教進行按壓了止血操作,但僅僅有10.76%的患者執(zhí)行了正確的按壓方法,這可能與患者醫(yī)學知識比較欠缺有關,患者在按壓角度上,習以為常地認為抽血后只有一個針眼,錯誤有將棉簽垂直于上臂按壓,并未能有效按壓住血管上的出血點,因此容易會出現(xiàn)皮下滲血、淤血情況。該調查顯示,在按壓處理的時間控制方面,80.4%患者在按壓時間<1 min,抽完血后由于血小板還沒有凝固,血管針眼處仍在繼續(xù)出血,沒有達到止血目的,正常抽完血后止血一般要3~5 min[7],凝血功能不佳的患者應當適當延長按壓時間[8]。
3.2 患者采血后按壓依從性的影響因素
該研究結果還顯示,性別、年齡和學歷對按壓依從性有影響,女性患者可能是在皮膚的保護意識上優(yōu)于男性患者,因此依從性更好,男性患者對應護士的宣教不夠重視,往往在按壓不到1 min后就將棉簽扔掉,容易造成穿刺部位出血。不同年齡的患者正確按壓依從性不同,老年患者隨著年齡的增加機體功能逐漸退化[9],皮下組織疏松,皮膚變得松弛,血管彈性相對降低,血管脆性增加,所需凝血時間相對延長,所以按壓時間一定要充足[10],按壓依次性好。該研究結果表明,不同學歷的患者在無監(jiān)督時的按壓依從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受教育程度越高,按壓時間越長,正確按壓依從性越好,高文化程度對正確按壓的依從性有促進作用。其中碩士及以上學歷的患者依從性高優(yōu)于高中及以下學歷的患者,分析差異產生的原因可能與文化程度高的患者知識閱歷方面更豐富,對采血相關知識了解多,自我保護意識也較強,因此,按壓依從性也較好。
4 小結
該研究結果顯示,采血后正確按壓依從率偏低,其中女性、老年人、高學歷患者按標準按壓執(zhí)行稍好。為有效避免靜脈采血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可在采血前等待時間通過展板、電視、新媒體加強采血注意事項宣傳,或臨時增設采血窗口人力和優(yōu)化體檢流程,保證采血護士在采血后能夠有足夠時間加強按壓宣傳。建議護士采血操作前除了對患者穿刺部位進行評估,還要根據影響因素的情況,評估患者按壓的依從性和按壓時間,對有自理能力的患者,拔針后給予患者及時有效的按壓方面知識指導,詳細給患者和家屬交代和示范按壓要點,減少因采血后按壓方法不當和時間不夠給患者造成的痛苦,更好地預防靜脈采血后穿刺部位皮膚淤紫、皮下脹腫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對活動不方便、無陪護人的患者,護士必須給予足夠時間的按壓,或采取相應的防出血措施,如拔針后在棉簽上加膠布固定,或使用敷貼和加壓包扎帶包扎[11],以防患者出現(xiàn)穿刺部位皮膚并發(fā)癥。該次調查對象的范圍有一定的局限性,僅僅是一家醫(yī)院的患者,有待今后多中心擴大樣本量進一步研究探討,同時為保證觀察效果,未對體檢者采血后不正常按壓和并發(fā)癥發(fā)生進行跟蹤隨訪,有待今后進一步研究驗證。
[參考文獻]
[1] 蔡春梅.靜脈采血拔針后按壓針眼時間的比較[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3,26(12):1658-1659.
[2] 李運鳳,張志賢.靜脈采血拔針后雙手指直壓止血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07,21(17):1577-1578.
[3] 單玉范.不同按壓方式對靜脈采血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影響[J].當代醫(yī)學,2015(12):86-87.
[4] 馬小玲,李新輝.不同按壓方式對靜脈采血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的現(xiàn)狀調查[J].農墾醫(yī)學,2012,34(5):464-467.
[5] 何麗琴.靜脈采血拔針后兩種按壓法的止血效果比較[J].吉林醫(yī)學,2011,32(1):168-169.
[6] 廖金萍,萬婷,謝湘梅,等.肺栓塞患者靜脈采血后不同按壓方式不良反應情況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5(33):89-90.
[7] 蔡春梅.靜脈采血拔針后按壓針眼時間的比較[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3,26(12):1658-1659.
[8] 張艷,吳芳琴,孔祥萍.肝移植患者術后靜脈采血按壓止血時間的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5,15(6):428-429.
[9] 曹曉丹,王蕾,金惠玉,等.靜脈采血后不同按壓方式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的現(xiàn)狀分析[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4,26(13):119-120.
[10] 汪春英,莊淑梅.肘正中靜脈采血后按壓方面的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14(17):1544-1546.
[11] 楊銘.肘正中靜脈采血后按壓處理相關研究進展[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12):2370-2371.
(收稿日期:2018-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