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秋敏 曹小雪
【摘要】“標簽化”現(xiàn)象在社會生活中定位了群體和個體的階層和身份,是個體在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符號標記。本文從符號學視角出發(fā),分析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中人物被“標簽化”的現(xiàn)象,探討其成因以及對人物身份塑造的影響。
【關鍵詞】《穿普拉達的女王》;符號;標簽化
影片《穿普拉達的女王》是根據(jù)勞倫·魏斯伯格(LaurenWeisberger)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講述的是一個女大學生安德莉亞·桑切絲(Andrea.Sachs)進入一家頂級時尚雜志《Runway》擔任主編米蘭達·普雷斯麗(Miranda.Priestly)助理的故事。她從初入職場的迷惑到從自身出發(fā)尋找問題的根源,最后成為了一個出色的職場與時尚達人。但為了追求內(nèi)心真正想要的生活,她離開時尚圈,找到了一份自己最喜歡的報社工作,實現(xiàn)自己最初的夢想,回歸了自己原本最想要的生活。一直以來,國內(nèi)外的學者從不同角度對該作品進行了研究,在該作品展現(xiàn)的時尚文化與傳達的美國價值觀尤為引起學者的關注,然而作品中所展現(xiàn)的“標簽化”現(xiàn)象很少被學者們注意?;谇叭说难芯浚疚膹姆枌W的角度對電影中兩位主人公被“標簽化”現(xiàn)象進行解讀,進而探討社會生活中的“標簽化”現(xiàn)象。
一、標簽化
皮爾斯認為“整個宇宙……哪怕不完全是符號構(gòu)成,也是充滿了符號”。趙毅衡則給符號一個清晰的定義“符號是被認為攜帶意義的感知:意義必須用符號才能表達,符號的用途是表達意義。反過來說,沒有意義可以不用符號表達,也沒有不表達意義的符號”。符號攜帶著意義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例如人們用玫瑰代表愛情;人們用名字符號區(qū)別自己與他人的不同;人們使用的語言是一個語言符號系統(tǒng),人們生活在一個符號的世界里。而在影片中“女魔頭”作為一個符號塑造了米蘭達的身份特征,她是一位做事雷厲風行,不折不扣的女強人,也是一個苛刻、冷漠傲慢和不近人情的人,所以“女魔頭”的符號也是米蘭達身份的象征。人類社會最初的身份只是指個體成員交往中識別個體差異的標志和象征,它給予社會以秩序和結(jié)構(gòu)?,F(xiàn)代社會中的身份是指社群中個體成員的標識和稱謂。簡單來說,個人身份或群體身份受身處環(huán)境的影響,從而形成與他人或其他群體的不同差異,人們給予能夠表示他們身份的符號,因此身份的塑造與重塑是通過使用符號的編碼和解碼,從而形成標簽。而所謂的“標簽化”思維,其實質(zhì)是用高度簡單化和概括化的方式,將獨立的個體約化為某一特定的全體,用群體屬性代替?zhèn)€體特性的一種思維方式。作為一種先入為主的思維習慣,“標簽化”思維是人類認知事物的一個普遍而基本的特質(zhì)。
二、《穿普拉達的女王》中人物被“標簽化”的現(xiàn)象
(一)女魔頭:米蘭達
在索緒爾看來,“符號不是別的,而是能指和所指的二元關系”。在一部電影或電視劇中最顯著的圖像符號就是人物形象。電影在米蘭達這一人物出場時使用了特寫鏡頭,將視角定格到米蘭達的紅色高跟鞋上,并伴隨著她步伐的前行,將忙碌慌忙的雜志社職員攝入鏡頭之內(nèi),該系列的鏡頭分切以對比的方式凸顯了米蘭達這一“女魔頭”形象,尤其是接下來的米蘭達進入電梯間,先她入內(nèi)的女職員主動離開以期讓出獨立空間所表現(xiàn)的敬與畏,當職員們聽說米蘭達調(diào)整行程提前到辦公室,頓時表現(xiàn)得十分慌張,立刻進入“戒備”狀態(tài),而米蘭達一進門便將外套和手袋扔向助理的辦公桌上,繼續(xù)目不斜視地往前走,同時面無表情地以冷酷威嚴的聲音發(fā)出一連串沒有間斷的命令,其助理艾米麗則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記下指令,被動地接受米蘭達的苛刻指令和諷刺。米蘭達的語言及行為展現(xiàn)了她傲慢、嚴苛、冷漠的個性,“女魔頭”形象栩栩如生。
與職員的忙碌緊張相比,加之與《Runway》雜志職場環(huán)境格格不入的安迪則顯得十分被動和弱勢,面試失敗幾乎已成事實,然而事情出現(xiàn)了轉(zhuǎn)機,米蘭達給了安迪一個機會,擔任自己的助理,這讓觀眾對米蘭達的人物形象有了新的看法。之后安迪逐漸得到米蘭達的認可,獲得到米蘭達家送雜志初次排版原件的機會,她誤入其起居室,看見米蘭達與丈夫的爭執(zhí),原本一直高高在上的米蘭達,終是從觀眾捧起的神壇上跌下,安迪看到了米蘭達作為妻子和母親的失敗,高傲冷酷的“女魔頭”形象開始出現(xiàn)裂痕。在影片的第80分鐘米蘭達素顏亮相,其憔悴萎靡的面容老態(tài)盡顯,加上再次離婚的打擊,縱使事業(yè)如日中天,也逃不過生活給予的痛苦,此時米蘭達“女魔頭”的標簽也一步一步被撕掉,展示出職場風光的背后不為人知的心酸。然而,在影片最后,米蘭達與投資人的矛盾沖突重新給米蘭達貼上冷酷無情的“女魔頭”標簽,呈現(xiàn)了其真實性格。面對《Runway》雜志替換主編這一職場危機,米蘭達為保住自己主編的位置而不擇手段,犧牲自己的老部下奈杰爾,將原本屬于奈杰爾的位置送給自己的競爭對手芙蕾,并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資源對投資者施壓,從而成功保住主編位置。米蘭達有很強的能力,為保住自己的利益犧牲自己老部下奈杰爾的前途的行為,符合了其“女魔頭”人物形象設定。
(二)菜鳥:安迪
夢想做一名普通記者的女主安迪,在尋找工作無果的情況下進入了一家頂級時裝雜志《Runway》應聘,以自己的聰明得到了米蘭達的特許,擔任她的第二助理。米蘭達將安迪引入與之格格不入的時尚界,她不愛打扮,對時尚亦是一無所知。始入公司,安迪便深感人際氛圍之冷漠。初次見面,同事艾米麗當面嘲笑她樸素過時的穿著,不屑于把她介紹給其他人,奈杰爾則毫不客氣地指責她早餐吃的洋蔥味兒面包圈臭不可聞,諷刺安迪不注意控制體重,穿著土氣。同事的嘲笑,上司的苛刻刁難和傲慢無禮,面對如此屈辱的人際關系及龐大的工作量,安迪的工作局面矛盾重重。安迪艱難的職場困境向觀眾們展示了一個初入職場的“菜鳥”形象,凸顯了始入職場的安迪所攜帶的“菜鳥”標簽。
在電影中,機票事件將安迪的工作矛盾引入高潮,安迪的工作態(tài)度開始轉(zhuǎn)變。米蘭達在天氣惡劣,所有航班都取消的情況下,毅然要求安迪給她購買從邁阿密回紐約的機票,在安迪盡己所能依然沒有完成米蘭達的要求后,米蘭達予以安迪嚴苛、無情的責罵。短暫的抱怨和沮喪后,安迪在一位前輩的指導下開始改變自身形象,逐步了解,接觸時尚潮流世界以改變目前的消極被動的工作處境。不久,安迪的審美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工作也有條不紊地進行,安迪也迅速掌握了米蘭達的心理和行為特點,預知她接下來的動作,并做出合理的安排。而且也學會了在各種場合用什么方式更加容易獲得目標人物的認可,通過人脈和運氣完美完成米蘭達吩咐的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影片中,在慈善宴會上,安迪不計前嫌地幫助艾米麗,為米蘭達維持外界形象,經(jīng)歷這一事件后,安迪贏得了米蘭達的認可,同時安迪與第一助理艾米麗的位置有了明顯的轉(zhuǎn)換。最終安迪以出色的工作能力收獲了奈杰爾的友誼、艾米麗的感動、馬琳達的信任。至此,安迪代替艾米麗陪同米蘭達出席巴黎時裝周,頻繁出現(xiàn)在聚光燈下,安迪實現(xiàn)了“菜鳥”的華麗逆襲,成為了職場和時尚達人。
電影情節(jié)發(fā)展到最后,安迪目睹了米蘭達為保住自己的利益而犧牲自己老部下奈杰爾的前途的經(jīng)過,米蘭達的自私、冷漠無情讓安迪感到震驚,更讓她吃驚的是,米蘭達居然把她看作同類人———踩在別人的肩膀往上爬,以犧牲別人的利益來保全自己。安迪意識到,長期在這種環(huán)境中自己可能會被同化,從而迷失自我。她的良知使她斷然決定告離奢華,離開“Runway”時裝雜志社??赐噶嗣?,看透了表面上流光溢彩、內(nèi)里爾虞我詐的時尚界,她回到了最初———換上休閑隨意的服裝,伴著樸素的男友,在記者工作中享受自我,同時撕掉了“菜鳥蛻變職場與時尚達人”的標簽。
三、標簽化的成因及其影響
每一社會現(xiàn)象的發(fā)生必有其背后根源,而“標簽化”思維有其客觀和主觀原因。在主觀方面,與人們的認識習慣有關。美國著名新聞人李普曼曾指出:“多數(shù)情況下我們并不是先理解后定義,而是先定義后理解。置身于龐雜喧鬧的外部世界,我們一眼就能認出早已為我們定義好的自己的文化,而我們也傾向于按照我們的文化所給定的,我們所熟悉的方式去理解?!备鞣N事物復雜的影響因素使人們難以厘清決定事物本質(zhì)的主要因素,于是人們常常采用類型化的方式來解釋世界,試圖將所有發(fā)生的事件納入到自己的知識系統(tǒng)中去認識,用自身已有的習慣去分析,將研究對象化繁為簡,以便清晰地把握事物的特征。標簽化就是這種分類方式的偏差,是一種錯誤而懶惰的概括,錯誤在于它把同一特征歸屬于群體中的每一個人,而不管群體成員中的實際差異,懶惰在于不愿意花力氣去認真分析,只是簡單地將個別性的、特殊性的因素歸為現(xiàn)有的普遍性的理論。例如在影片《穿普拉達的女王》中,米蘭達因她的傲慢、冷酷無情、自私、苛刻的性格特點與“魔頭”所含特征相符,而被貼上“女魔頭”的標簽,米蘭達的“女魔頭”標簽背后的一面卻不為大眾所知曉。在客觀方面,諸多社會問題的發(fā)生且逐漸惡化的趨勢。例如階層分化由過去空洞、抽象的理論,變得日益清晰起來,階層的輪廓浮現(xiàn)出來,隨著物質(zhì)資源分配的市場化,以隱藏形式存在的階層,逐步通過物質(zhì)層面的差異顯現(xiàn)出來,客觀上產(chǎn)生了階層的等級差異是不爭的社會事實。階層的標簽化在物質(zhì)生活以及社會生活層面被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社會中的個體在無形中都被貼上了不同的標簽。
“標簽化”思維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標簽的暗示作用可以影響人的“個體意識”的自我認同。群體中潛在的共同認知會不斷地讓圈外人進行調(diào)試,從而使得圈外人在改變自我原認知的情況下,逐漸適應圈內(nèi)標簽施加在其身上的潛在規(guī)約。不同的社會群體、機構(gòu)或者人際圈需要不同的身份標簽。在時尚圈這個名利場,人人都會帶上人格面具,在長期的人格面具所設定的角色中,人們從不適應,到適應,再到如魚得水,人格面具潛移默化深入其骨髓,而個體真正的本我已經(jīng)被碾壓得體無完膚。米蘭達想要回歸真我成為一種不可能。而初入職場的安迪因為在名利場浸淫不深,基本上還可以全身而退。其原初的標簽化讓她參與了自我發(fā)現(xiàn)之旅,也給其個體的成長帶來了積極和消極的影響。安迪的去標簽化體現(xiàn)在放棄名利場的工作,以期通過從事還原事實真相的新聞工作而保留部分真我。她的新標簽“新聞記者”所帶來的規(guī)約或許在重塑身份的時候會符合其個體本真的需求,從而在某種意義上和本真達成部分一致,自我和超我得以部分實現(xiàn)。
四、結(jié)語
“標簽化”是社會中的個體對其身份定位的一個不可或缺的認知和行為,它無所謂好與壞,是個體參與社會生活的符號標記,也是個體對自我身份的被迫性認同。在標簽化的規(guī)約下,本真如何和標簽達成一致或者部分一致,則需要個體自我意識的覺醒、探索、磨合才能完成。
參考文獻
[1]楊連友.袁玉霞.正確運用標簽理論[J].考試(教研),2011(03).
[2]趙毅衡.符號學[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
[3]吳美.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人物形象刻畫[J].電影評介,2015(15).
[4]朱力.泛標簽化扭曲社會認知[J].人民論壇,2013(11).
作者簡介:宋秋敏(1998—),女,江漢大學外國語學院,學生,學號152214101302;曹小雪(1976—),女,江漢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跨文化交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