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嘉柯
我家的小區(qū)里有一個小賣部。里面的東西擺放得雜亂不堪,貨品也和外面的便利店不太一樣。
起初我發(fā)現(xiàn)了鹵肉。那個時候老爺爺和老婆婆還在一起看店。鹵肉是老婆婆按照她家鄉(xiāng)的風(fēng)味自己制作的,跟我在餐廳里面吃的不一樣,有種別樣的醇厚香味。后來我讓媽媽去買,她們交流過,只是多了一道傳統(tǒng)程序,稍微熏過而已。
可惜,好吃的鹵肉只比曇花一現(xiàn)多了兩三次,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后來又冒出菜包子。說來有趣,我從小賣部的冰柜里拿雞胸肉,看見包子就順手拿了幾個,打算自己做水煎包。老爺爺則笑起來,說這是他家自己做來吃的,要買就五角錢一個吧!
有天晚上,便利店、大超市都關(guān)門了,天還下著雨,只有這家小賣部的燈光還亮著。家里的冰箱空了,我工作了一天,一股腦處理了五六件事后,不知不覺中夜深了,整個人又疲憊,又饑餓。
饑腸轆轆的我,打著雨傘去買食物。在他的店里面“安營扎寨”的兩只大白流浪貓,主動朝我叫喚了兩聲。老爺爺用他顫巍巍的溫和聲音沖我打招呼:“你好??!”
我的倦意頓時消了一半。我買好了食物,慢慢走回家。拎著一大包東西,聽著雨滴在樹葉上平緩敲打的聲音,讓我想起音樂家舒曼的曲子。
其實這個小賣部就是他家的客廳改造的。我去一趟小賣部,只不過是從我家的樓棟,走到附近的樓棟。
我不知道老爺爺?shù)哪昙o(jì),但他的確非常老了,似乎進入了生命中最溫和的階段?;蛘咚拘跃褪沁@樣和藹,從年輕時就這樣。
小賣部的老爺爺只是守著他的店,度過他的晚年。沒有什么工作壓力,也沒有什么盈利目標(biāo),更沒有利潤增長的業(yè)績要求。他就在店里坐著,有時候抽根煙,有時候弓腰駝背,在貨架之間徘徊。
他的妻子,那個很擅長做鹵肉和菜包子的老婆婆,去另外一個城市幫忙照顧孫子去了。于是一年多了,店里都只有這個老爺爺。后來我才搞明白,為什么鹵肉和菜包子消失了。
我一度覺得他太寂寞了。每次去店里,他都要跟我打招呼,結(jié)賬時從來都不會跟顧客計較。我有時候忘記帶零錢了,就隔天再給他送過去。有一回,他還額外給了我的家人一盒餃子,說那是他自己包的。
除了一聲問候,或稍微聊上幾句,他的話并不多。不攀談著問東問西,也從來不會粗聲高音講話。他最多偶爾提示一下我,有幾種蔬果是剛送到的,如果我需要蔥蒜,就自己拿。
就連流浪貓,他也是有空就喂一下,不逗弄,也不打擾。人和貓,互不黏膩。
如今隨處可見標(biāo)準(zhǔn)化的便利店,發(fā)達的互聯(lián)網(wǎng)更實現(xiàn)了我們足不出戶就可以購物的愿望。然而,有些東西是標(biāo)準(zhǔn)化的便利店和網(wǎng)絡(luò)永遠(yuǎn)不會有的。
我希望那個小賣部一直都在,就像是一種有默契的陪伴。老爺爺在,這個小賣部就會在,兩只流浪的大白貓也會在,心平氣和、安安靜靜地在。
落雪的天氣,下雨的天氣,烈日暴曬的天氣,我都想去小賣部隨便買點什么。因為無論我買點什么,他都會附贈一份平靜。
讀了這篇文章,你知道“人生的小贈品”指的是什么嗎?作者希望老爺爺?shù)男≠u部一直都在,這是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