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倩
Q老師您好!我今年38歲了,是一位5歲孩子的母親。最近這半年覺得月經前一周特別容易發(fā)脾氣,煩躁,還特別容易哭,睡眠也不好,生孩子之前也會有一點這樣的感覺,但現在覺得明顯比以前加重了。在孩子面前我會盡量克制自己,可有時真的是力不從心,控制不住地對孩子發(fā)火,事后也很后悔??僧敃r的我真的像中了魔一樣,自己都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我很擔心這樣會對孩子有影響,我是不是得什么病了?我該怎么辦呢?
曉萍
A曉萍你好!非常感謝你的信任。其實,你信上所說的情況我想很多女性朋友并不陌生,我身邊的很多女性朋友也或多或少都有遇到,不知道你有沒有找周圍的朋友了解過。很多平時神清氣爽、工作效率特別高、情緒穩(wěn)定的女性朋友,總有那么幾天的時間怪怪的,暴躁、不耐煩、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wěn)定,甚至焦慮、抑郁,工作更不在狀態(tài),簡直讓人無法捉摸,甚至不敢接近,像個地雷,有可能還沒踩到就爆炸了,可是過了幾天,她又完全恢復如常了,談笑風生,應對自如,就像什么事情都沒有發(fā)生過一樣。
真的是女人的心思你別猜嗎?是這樣的,有研究表明50%-80%的女性會在經前一周及月經期間存在輕度的情緒不佳,如煩躁不安,情緒低,食欲不佳,失眠乏力,易怒等癥狀,這些癥狀在程度上往往達不到抑郁癥的診斷標準,持續(xù)數天到一周的時間,在月經來潮后會逐漸減輕至消失。在此期間,家人、朋友、同事可謂“誰挨著她誰倒霉!”那如果這不是抑郁癥的話,是什么病呢?其實這在臨床上被稱為經前期心境不良障礙(PMDD),PMDD是一組嚴重影響女性家庭、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經前期心理、身體和行為癥狀。世界衛(wèi)生組織2010年的估計,符合PMDD診斷標準的女性,在全球女性人口中占5.8%,國內育齡期婦女發(fā)病率高達3%-8%。有調查顯示,有PMDD的女性患抑郁癥的風險較高,離婚率也較高。
大家對于PMDD的認識往往是女性月經期間的煩躁易怒,不可理喻。其實嚴重的患者甚至可以出現一系列暴力攻擊行為,包括自殘、自殺和傷害他人。在上世紀80年代初,英國接連發(fā)生兩起與PMDD有關的殺人案,其司法判決還引發(fā)了巨大爭議。
具體來看,經前期心境不良可以大體分為以下幾組癥狀:
◎ 情緒:煩躁易怒,焦慮緊張,挑剔,情緒波動大,脆弱敏感;
◎ 身體:失眠乏力,食欲差,頭暈頭痛,口腔潰瘍,乳房脹痛;
◎ 認知:記憶力減退,注意力集中困難;
◎ 行為:沖動行為,主要表現為攻擊、自傷或傷害他人。
如果你在連續(xù)兩個月經期都出現了上述癥狀,并且已經對社會、職業(yè)、生活,學習造成了影響,就要警惕自己是否患上了PMDD。大多數人認為這種經前期心境不良在月經期過后會消失,因此不需要治療。如果這樣認為的話,你就大錯特錯了。經前期心境不良需要治療是肯定的,至于治療方式,取決于其嚴重程度。
輕度者主要以非藥物治療為主,包括:
1生活方式改變。
養(yǎng)成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須保持充足的睡眠、養(yǎng)成定期運動的習慣,最主要的是持久、規(guī)律地運動,可做中等強度、規(guī)律性的有氧運動,如慢跑、游泳、騎自行車等。在月經前1-2周適當增加運動量,會緩解不適。調整飲食結構,避免攝取高脂、過甜、過咸及生冷的食物,合理地增補礦物質、維生素、碳水化合物,減少糖、鹽、咖啡因及酒的攝入。
2心理疏導。
患者首先要做好心理準備,不要對這幾天有畏難情緒,要知道這是大多數女性都經歷的生理周期。也許你不刻意地去想著它,它反而不會來打擾你。保持樂觀、自信的態(tài)度可幫助你應付甚至預防出現一些不適。其次每日觀察并記錄經期及情緒狀態(tài),了解自己經前的癥狀及情緒變化,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對自身情緒狀態(tài)的掌控感,并適時選擇合適的方式做出調整。
3與家人和朋友
多多溝通。
經前期心境不良的女性,雖然會給身邊的人帶來一些“痛苦”,但她們更需要理解包容,幫助她們調整自己,更好地度過這專屬于女性的月經期,也需要家人和朋友的鼎力相助。
4尋求專業(yè)的
心理咨詢。
在心理咨詢師的幫助下患者調整自身心理狀態(tài),認識疾病和建立勇氣及自信心,給予心理安慰與疏導,進行放松訓練、行為激活、自我監(jiān)督、情感宣泄,心理教育等,讓精神放松,有利于緩解癥狀。若無法通過前述方式改善不適癥狀,須尋求專業(yè)精神科或心身科醫(yī)師進行評估,接受必要治療,避免因拖延病情,病情發(fā)展,而且嚴重影響生活工作質量,造成更大的煩惱。
曉萍,就讓我們從了解自己、調整自己開始,嘗試著讓我們自己越來越自信、越來越美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