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獼猴:啾啾先生,我請一位書法家給我題了幅字,他寫的是“鵬程萬里”,可是我不是鳥??!
啾啾先生:哈哈,“鵬程萬里”很好啊。很多人都取名叫“鵬”呢。從這一期開始《成語電臺》講出自《莊子》的成語了哦?!谤i程萬里”就是出自《莊子》,那就先講講“鵬程萬里”吧。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莊子·逍遙游》
如果你有朋友叫張鵬的話,如果他不介意,你可以叫他大鵬;叫小鵬就不太好,仿佛在叫“小朋友”似的。而且,“鵬”這種動物,從來都沒有小過。
鵬是一種非常非常大的鳥,大到就連當初描述鵬這種鳥的古人都說,真的不知道它大到有幾千里長(如果是幾千里,那幾十萬個同學再加上老師、家長手拉手站在鵬的身上都是可以的,比航空母艦都大了不知道多少)。
如果鵬不是由小鵬長大,變成大鵬的,那它是怎么來的呢?古人并不知道進化論,他們認為鵬這種鳥是由魚變成的。原來在北邊的大海里,有一種很大很大的魚,古人也不知道它大到有幾千里長,就把它叫作鯤。只要鯤一動,海浪就洶涌澎湃,鯤就駕著波濤去南方的大海,鯤游啊游,就長出了翅膀,就這樣變成了鵬。鵬用翅膀擊打海面,激起了更大的海浪,而且形成了旋風。鵬乘著旋風飛啊飛,飛上了九萬里高空(九萬里其實只是說很高很高,并不是說真的有九萬里,數(shù)字大到?jīng)]法計算,往往用“九”這個數(shù)字表示一下)。
有一種叫斥鷃的小鳥,只會在草叢里飛來飛去地叫。它仰頭看到鵬在展翅飛翔,鵬的翅膀就像天邊的云一樣。這只飛不高的小鳥自說自話:“我使上所有的勁也只能飛幾米高,鵬到底要飛到哪里去呢?它飛那么高干嗎?”在樹上的一只蟬和一只小灰雀在聊天,它們都在笑,覺得鵬真傻。它們說:“飛那么高,飛到天上去又有什么意思呢?我們從這棵樹飛到那棵樹,肚子還是飽飽的,要飛得更遠一點,就要提前一天準備充足的東西吃,如果要飛一千里,就要準備三個月,鵬這樣飛,一定要吃很多很多東西,要吃很久很久,那也太累了!”
可是,鵬在天上飛啊飛,根本就看不到這些小動物,因為它覺得浩瀚的天空和蒼莽的大地也不過如此,而自己能在天上飛翔,飛得高也看得遠,真是逍遙自在,快樂得很……又或許,它作為一只神鳥也能聽到那些譏諷,不過它懶得和這些小動物一般見識吧。
這就是“鵬程萬里”的故事。
在這個故事里,鵬飛得高,看得遠,所以它的視野寬廣,心胸廣闊,有很大的天地可以馳騁。我們應該像鵬一樣,勇敢、自由地在天地翱翔,使自己不斷進步,而不要像那些嘲笑它的小鳥們一樣,局限于狹小的世界,不思進取。
你不贊成下面哪位同學的說法?可以和爸爸媽媽探討一下或者請教老師。 ( )
A.小王:“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小麻雀哪里知道大雁的志向呢)和“鵬程萬里”有異曲同工之妙。
B.小馬:“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是秦代的窮小子陳涉說的。
C.小張:陳涉說的是“茍富貴,無相忘”(如果有誰富貴了,不要忘記兄弟我?。?。
D.小李:陳涉最后衣錦還鄉(xiāng)了,并且沒有忘記當初的難兄難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