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深圳市第二外國語學校教師,全國中學生化學競賽金牌教練員,深圳市首屆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優(yōu)秀中考命題教師,深圳市高考工作先進個人,深圳市中小學教師評審專家?guī)斐蓡T。出版了《做“有問題”的班主任》等十余本教育專著,其中多本專著入選“全國中小學教師閱讀推薦書目” “影響中國教師的100本書”及“全國中小學圖書館推薦館藏書目”。
如何處理校園欺凌問題
近日,國內(nèi)媒體接連報道了幾起校園欺凌事件——
17歲的小敏(化名)因為晚上睡覺打呼嚕,被舍友聯(lián)合他班女生殘暴圍毆,最終導致小敏耳膜穿孔、右耳喪失聽力等;學習成績位列年級第一的初一女生小琪,因為不堪同學欺凌而跳樓自殺……
不得不說,校園欺凌問題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我們必須全力解決的地步了。
那么,到底該如何解決校園欺凌問題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什么叫欺凌。
著名教育顧問芭芭拉·科盧梭在她的《如何應(yīng)對校園欺凌》一書中給出了自己的看法:欺凌是作惡者以羞辱和傷害他人為目的,故意或蓄意對他人做出的攻擊性的、惡毒的,或侮辱性的行為,并從他人遭受的痛苦或不幸中獲得快樂。
芭芭拉·科盧梭認為,欺凌包含以下4種因素:力量不對等(包括力量、地位、情緒等方面的不對等);旨在傷害(欺凌就是為了排斥、嘲弄、凌辱);進一步侵害的威脅(可能再次發(fā)生,逐步升級);制造恐懼(這不僅僅是手段,更是欺凌的目的,使被欺凌的孩子完全無力反抗)。同時,芭芭拉·科盧梭將欺凌分為言語欺凌(表現(xiàn)為起綽號、嘲笑人、講閑話等)、肢體欺凌(表現(xiàn)為推搡、踢打、揪頭發(fā)、吐口水等)、關(guān)系欺凌(表現(xiàn)為合伙排擠、集體威脅、聯(lián)合歧視等)。
對于芭芭拉·科盧梭對欺凌的定義及分析,我認為有一點不夠準確——“欺凌是作惡者以羞辱和傷害他人為目的”。我認為,“羞辱和傷害他人”只是眾多欺凌目的中的一個,并不是全部。
可以肯定的是,每一次欺凌事件都會對被欺凌者造成嚴重的生理及心理傷害。從這個角度來說,將“羞辱和傷害他們”從欺凌目的轉(zhuǎn)變?yōu)槠哿杞Y(jié)果,可能會顯得更加準確。因此,我們在定義欺凌問題時,不應(yīng)從欺凌目的出發(fā),而應(yīng)從欺凌結(jié)果來看:凡是讓對方感到羞辱或傷害的行為,都可以被視為欺凌。
其次,我們要充分重視欺凌問題。
事實證明,欺凌會造成被欺凌者嚴重的身體傷害及心靈摧殘。作為老師和家長,我們要深刻感知被欺凌者的心理感受、情緒體驗及不良后遺癥,尤其是被欺凌者內(nèi)心的痛苦、憤怒和委屈,以及被欺凌后產(chǎn)生的心理創(chuàng)傷。
老師和家長要設(shè)身處地地考慮被欺凌者的痛苦,并盡可能將被欺凌者的痛苦全面化、具體化、客觀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心底認識到欺凌的嚴重危害,才能真正在日常工作中重視欺凌問題。
此外,老師和家長要及時打破思維慣性,明白越早期、越持久、越容易忽視的欺凌越會造成更嚴重的心靈傷害。
芭芭拉·科盧梭說,有些受害者,求救的呼聲被忽視,他們所遭受的痛苦被淡化,他們的苦惱因為無處釋放而累積。直到有一天,他們那些不被旁人理解的恐懼和悲傷變成了一把反擊的利劍,肆無忌憚地報復(fù)這個社會。另外一些受害者,對生活徹底失去了信心,他們將所承受的暴力轉(zhuǎn)化為自我攻擊,以自殺而終。
在欺凌事件中,被欺凌者是主要受害者,但欺凌者也存在性格偏激、心理陰暗、社交障礙、法律意識淡薄等諸多問題。欺凌者的父母要重視孩子在欺凌事件中暴露出的問題。
再次,我們要明確欺凌問題反饋程序。
欺凌事件發(fā)現(xiàn)得越早,被欺凌者遭受的傷害就可能越小,欺凌者的問題就可能越早被關(guān)注。那么,如何才能盡早發(fā)現(xiàn)欺凌問題呢?
作為老師,我們要明察秋毫。多數(shù)被欺凌者都會出現(xiàn)情緒低落、行為反常、逃避學校、成績劇降等問題,老師只要愿意關(guān)注,基本就能夠發(fā)現(xiàn)被欺凌者的異常。
作為父母,我們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要盡可能給孩子百分百的保護。如果孩子主動對我們說了,我們要理解、重視,如果孩子沒有對我們說,那么我們要注意孩子的情緒、心理、行為等方面的變化,以便及早發(fā)現(xiàn)。
作為學生,我們要善于保護自己。很多時候,被欺凌學生要是能及早主動向家長、老師報告受欺凌的問題,就能免受更多欺凌。對此,一方面我們要給學生做好思想工作,力爭取得學生對學校和家長的信任;另一方面我們要明確呈現(xiàn)學生報告受欺凌問題的程序及方法,讓學生掌握處理此類問題的簡便且有用的方法。
最后,我們要制訂處理欺凌事件的程序。
對于輕微欺凌事件,我們可以這樣處理——
第一步,正式開展包括學生、老師、家長在內(nèi)的會談。
發(fā)現(xiàn)欺凌事件,立刻分別約談學生,要求他們寫好說明材料,并獲取有關(guān)欺凌事件的依據(jù)。然后,立刻通知雙方家長,安撫好被欺凌學生家長的情緒,并確保欺凌學生家長認識到自家孩子的問題,盡早安排正式會談。
第二步,要求欺凌學生作深刻檢討及誠懇道歉。
在雙方或多方學生及家長在場的情況下,由老師組織欺凌學生做深刻檢討并正式向被欺凌學生誠懇道歉。
第三步,要做好預(yù)防工作。
在正式會談上,老師要代表學校公開宣布對欺凌學生的處理意見。告訴被欺凌學生,如果再次受到欺凌,可以怎么做。同時,還要告訴欺凌學生,如果再次欺凌別人,會受到什么樣的處罰。
以上三步,主要是讓被欺凌者在心理上釋放不良情緒及消除陰影,同時讓雙方學生及家長都感受到欺凌事件的嚴重性及處理欺凌問題的嚴肅性,以預(yù)防后續(xù)欺凌事件的發(fā)生。
對于中度欺凌事件,我們可以這樣處理——
在形式上,可以保持處理輕微欺凌事件的形式。但在參會人員上,我建議學校方面要有校長或副校長參與,最好還能有轄區(qū)警察參與,以彰顯學校對此類事件的處理力度,以此強化欺凌學生及其家長對問題的深刻認識。
對于嚴重欺凌事件,我們可以這樣處理——
對于給被欺凌學生帶來傷害的欺凌事件,可以將欺凌學生強制帶到派出所進行審訊,完全按照警察審案的程序來處理,明文告知欺凌學生家長,欺凌學生要受到怎樣的處罰以及如何賠付被欺凌學生,必要時可以拘留欺凌學生或者將欺凌學生送到專門學校。
當然,不管是對中度欺凌事件的處理,還是對嚴重欺凌事件的處理,都已經(jīng)超出了學校管理的范圍,需要安排好學校與派出所的對接工作,同時制定相關(guān)法律,明確開展此類工作的合法性及權(quán)威性,保證此類工作的正常開展。
欺凌事件有可能對被欺凌學生的心理造成傷害,所以學校、家長有必要讓被欺凌學生接受專業(yè)人員的心理輔導,讓受欺凌者從欺凌事件中走出來。
另一方面,欺凌學生雖然是施害方,但是在本質(zhì)上依然是面臨諸多成長問題的學生。對此,我們需要把握好這個“度”,不要忽視了欺凌者的學生身份。
欺凌事件如慢性毒藥,會讓多數(shù)被欺凌者深陷陰影不能自拔,會讓多數(shù)欺凌者獲得扭曲的快感。所有學校、老師和家長都有責任預(yù)防,讓孩子享受安全的成長環(huán)境。
責任編輯 何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