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摘 要]道德與法治教育與情感教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融合情感教育,有利于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因此教師需要有目的、有技巧、有步驟地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結合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探討情感教育的融合滲透方式,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奠定良好基礎。
[關 鍵 詞]情感教育;道德與法治;教學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5-8854(2018)03-0078-01
很多初中生對道德與法治學習缺乏興趣,認為道德與法治課枯燥無味,不少學習任務都靠死記硬背完成,學習效果不夠理想。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情感教育的缺失,教師側重于對知識理論的傳授,但是對于學生的心理與情感變化關注不足,這就會使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機械沉悶,缺乏課堂活力,進而造成學生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效果不夠理想。
一、深挖教材,從教學素材中發(fā)掘情感因素
(一)從教材中發(fā)掘道德與法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契機
在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中,蘊含著深刻的情感教育因素,這一先天優(yōu)勢為情感教育的開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關心集體、關愛他人、社會人文教育、生命教育、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教育、孝文化教育、自立自強教育、團結合作、創(chuàng)新求是教育等,這些內容都是開展情感教育的有效素材,能夠使教師獲得更多開展情感教育的契機。
(二)情感教育要符合學生特點,在潛移默化中感染熏陶
教師挖掘了教學素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后,就要重點關注學生的年齡特點、行為特點以及接受能力特點,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優(yōu)化教學方法,在情感教育中做到有理有據(jù)、合情合理。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情感教育并不是以文字或者語言等直觀形式展示的,而是以潛移默化的方式使學生受到感染和熏陶,這就需要教師掌握一定的“融情”與“移情”技巧,結合教材內容融入更多的情感色彩,進而帶領學生去體會、去揣摩,在情感的滲透中鼓勵學生去感受和表達,從而實現(xiàn)情感教育在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外顯作用。
二、創(chuàng)設情感教育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氛圍
(一)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情感帶動作用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帶給學生積極正面的情緒,要親切和藹、面帶笑容,使學生感受到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學生會在教師情緒的感染下轉變心境和學習態(tài)度,以積極飽滿的學習熱情投入課堂學習中。
(二)關注學生心理特點,豐富情感教育形式
教師需要對學生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情況、學習成效有客觀了解。首先,傳統(tǒng)道德與法治教學側重于理論的講解和灌輸,學生對抽象枯燥的理論觀點接受能力較差。再加上當前社會思潮復雜多樣,學生會受到拜金主義、功利主義等錯誤思想的影響,這些都會影響學生對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接受度。因此,教師需要通過情感教育的強化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為學生營造更濃厚的情感教學引導環(huán)境,使學生在特定的情感氛圍中獲得共鳴。在教育形式上要靈活多樣化,通過網(wǎng)絡多媒體豐富情感教育形式,同時通過朗誦、短劇表演、課外實踐、社會調查等形式將道德與法治課堂從課內延伸至課外,以此培養(yǎng)學生關注時事、關注社會的行為習慣,強化學生的公德心和社會責任感,從而使初中道德與法治情感教育具象化、實踐化。
(三)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生動的情感教學情境
情境教學是道德與法治教學創(chuàng)新的一項重要元素,情感教育情境的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更生動的“沉浸感”,進而產(chǎn)生強烈共鳴。
三、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加強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樹立公民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公德
在全新的社會環(huán)境下,公民意識的培養(yǎng)成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公民視角,能夠以國家視角看到社會上、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和問題。教師不但要講解公民教育理論,更需要將這些知識內容與情感教育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更多地體會公民生活,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公民意識,主動遵守各項社會公德。
(二)開設感恩專題教育,引導學生學會感恩
“學會感恩”有利于形成道德引領作用,學生在感恩的過程中學會感受關懷、關心他人,能夠對外界情感給予及時反饋,并從中獲得安全感和責任感。在感恩驅動下,學生會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有所回饋、有所付出,進而形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良好氛圍,有利于學生獲得更和諧、更友好的成長環(huán)境。
寓情于教,以情樹德。情感教育是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情感感知能力的基礎要素。通過情感教育有利于塑造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民族使命感,使學生在情感教育中有更多收獲,進而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高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情感教育研究[J]. 考試周刊,2017(86).
[2]張松.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情感教育法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7(82).
[3]馬玉.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方式分析與闡述[J].天天愛科學,2016(18).
[4]陳彩紅.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策略的分析:以心理教育的滲透為例[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7(8).
[5]蔡世陽.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情感教育[J]. 新校園(中旬),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