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演唱分析,結合個人舞臺表演經(jīng)驗,主要闡述如何更好地塑造歌劇人物“凱魯比諾”的形象。
【關鍵詞】歌??;女中音;凱魯比諾;人物角色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莫扎特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創(chuàng)作于18世紀后期,取材于法國劇作家博馬舍的同名喜劇,是莫扎特創(chuàng)作的歌劇代表作品之一。里面的人物各有特點,其中的男仆凱魯比諾的角色尤為特別。17、18世紀,由于當時的社會是禁止婦女在教堂或者舞臺演出,為了保留女性聲部的音色和音域特點,歐洲樂壇開始盛行“閹人歌手”。他們的音色優(yōu)美純凈,音域寬廣,但凡歌劇中女性的角色,幾乎都由閹人歌手擔當。到了18世紀末,歐洲封建制度面臨瓦解,女性歌唱者慢慢走向歌劇舞臺,“閹人歌手”最終從舞臺消失。隨著歌劇舞臺日漸完善的發(fā)展,女中音聲部以其圓潤渾厚,飽滿豐富的音色以及特有的魅力,愈發(fā)受到觀眾的喜愛。在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中》,凱魯比諾是一個十六、七歲情竇初開的男孩,他雖然是一個仆人,但是強烈地渴望愛情。伯爵家里的每一個女性,幾乎都是他愛慕的對象。他與園丁的女兒芭芭拉在花園拉私會,在伯爵的房間向女仆蘇珊娜表白,甚至為伯爵夫人寫了一封情詩。他為每一個女人而傾倒,情感稚嫩而熱烈。就是這樣一個天真可愛,情感豐富卻也真誠的年輕男孩的角色,如果由一個年齡男相仿的男孩去演繹,也許他的舞臺表演和演唱技巧未必能夠達到要求,但如果是一個成熟男性去演繹的話,無論音色和形象也難以符合角色的特點。而女中音無論在音色,舞臺形象都更為適合去表現(xiàn)這個人物的特性。所以這個角色也就是成了女中音聲部一個別具特點的人物形象。
在整部歌劇中,凱魯比諾一共有兩首詠嘆調,第一首就是《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出現(xiàn)在第一幕伯爵的房間里。凱魯比諾告訴蘇珊娜,他為伯爵夫人寫了一封情書,蘇珊娜讓他去唱給伯爵夫人聽,于是凱魯比諾把自己對愛情的幻想毫無保留的唱了出來。凱魯比諾雖然不是劇中的主角,但從第一幕的這首詠嘆調開始,他的人物形象已經(jīng)深深地印在觀眾腦海中。
一、演唱方面
詠嘆調《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是降E大調的復三部曲式。譜面速度是Allegro Vivace(快板,快速有生氣地)。歌詞講述的是這個可愛的男孩對愛情的強烈向往與追求。一個連愛情是什么都不清楚的小男孩,心中只有一團熊熊火焰在燃燒,那是一種對愛情的渴望和幻想,快板的速度就是人物內心的寫照。所以演唱者在演唱時首先要遵循樂譜的速度要求,初學時為了把歌詞說清楚,可以放慢速度來學,但在真正演唱時還是應該保持原有的速度。第一句歌詞從樂譜的第一小節(jié)最后一拍進入,這往往是演唱者的第一個難點。伴奏是八分音符的分解和弦,速度快,而且不是正拍進入,所以要求伴奏和演唱者相互配合,兩者同時吸氣做準備,這樣才能避免演唱者“進不去”的情況發(fā)生。第一部分歌詞就是反復在強調“不知道我自己干了什么,每位姑娘都使我臉紅,使我心動。”字很多,但要念清楚。而且意大利語的發(fā)音強調輔音要清晰,否則就可能改變字的意思。例如“pal-pi-ta”中的“l(fā)”一定要用舌尖帶出來,否則就成了“pa-pi-ta”。而且在這一段的句與句之間有一拍的空拍,這要求演唱者迅速換氣,以保證下一句的速度不變。許多演唱者由于換氣不夠及時,導致唱了幾句以后,歌曲的速度就開始逐漸放慢了。最后導致歌曲風格改變了,所以這個問題需要重視。
第二部分歌曲轉調至降B大調。這部分的旋律開始出現(xiàn)大量的變化音,歌詞內容大意:我的內心充滿著對愛情的渴望,這是什么感覺,我也不清楚。說明愛情已經(jīng)讓這個天真的男孩開始迷茫,忐忑不安,所以出現(xiàn)了幾個長音,演唱時必須保證時值。有的演唱者不注意,在“un”這個三拍子的詞上沒有拖夠時長,只唱了了一拍或者兩拍,把句子的連貫性打斷了,而且如果沒做出強弱對比,是無法體現(xiàn)主人公的彷徨不安的。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現(xiàn),首尾呼應。并且在一段過門之后,旋律開始進入了發(fā)展變化部分。這一部分運用了許多附點音符和延長音,使旋律開始變得浪漫,充滿幻想,色彩更加豐富有趣,人物的個性得到充分展示。主人公唱到:“我清醒時說愛情,睡夢中也在說愛情”,“對花兒,對草兒,甚至對空氣,我都在傾訴愛情”。此時的凱魯比諾對愛情不能自已,已經(jīng)無法控制對愛情的想象。他的天真浪漫,他那多情又稚嫩心智在作曲家的安排下得到了充分的宣泄,使得他的情感達到了全曲的高潮。這樣一個夸張、鮮明的人物形象赤裸裸的展示在觀眾面前。所以歌詞中的“花兒”“草兒”“水中的倒影”等等這些主人公傾訴愛情的對象,演唱時都應該用夸張的咬字來體現(xiàn)。緊接著幾個變化音的出現(xiàn):“但是如果沒人聽”,說明天真的男孩也有清醒的時刻,當他心中的火焰燃盡之后,他也明白幻想不會變成現(xiàn)實,這是多么令人沮喪的事情。所以演唱這一句的時候,無論音色,情緒都應該暗淡下來,這樣才能把他灰心喪氣的情緒演繹到位。為什么說凱魯比諾是全劇中一個亮點,就在于他的人物性格鮮明,有趣。青春年少的他又怎會真的失望和低落呢,在兩個刻意減慢的反問詞之后,重新大吸一口氣,快速地唱出一句自我安慰的話語:“我就說給自己聽”。全曲結束,那種屬于年輕人的信心和勇氣又回到了這個可愛的男孩身上,讓人為他的天真無邪哭笑不得,忍俊不禁。
二、舞臺表演方面
記得我第一次飾演這個角色的時候還是本科三年級,那時演出經(jīng)驗并不豐富,當我得到這個角色的時候,除了興奮,更多的是緊張不安。因為這畢竟是一個年輕男孩的角色,如何把他的熱情,花心,還有那團愛情的火焰充分表達出來,對于還年輕的我是一個挑戰(zhàn)。首先,要充分了解角色。在劇中凱魯比諾是一個十六、七歲活潑可愛的男孩,他有些大大咧咧,不修邊幅。無論在他走路,或者是坐著的時候,內心都是躁動不安的。這一點在他的肢體動作里應該有所體現(xiàn)。作為女生飾演這個角色,要把自身的拘謹和內斂放開,多想像一下一個青春期的懵懂少年的動作是怎樣的?夸張,大膽,直接,還帶一點羞澀。一舉手一投足都具有少年的帥氣。常見的做法是對照各種名家各種版本的凱魯比諾的演繹,模仿其動作。模仿是舞臺表演的基礎,但舞臺表演終究是一個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所以表演者如果在模仿的基礎上加入個人對角色的理解,結合自己的表演風格和藝術特長去進行再創(chuàng)造,那這個人物的形象一定更加鮮明生動。其次,我們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透過眼神,基本能反映出一個人的內心。愛情的種子剛剛在凱魯比諾的心中萌芽,一切都是未知的新鮮感。在他看來,愛情是如此美好而令人向往,于是他日思夜想,無時無刻不在幻想和渴望著。這時除了動作,更多的就是要靠眼神的配合。這就要求演唱者必須對所唱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的意思都清楚無誤,才能相應的做出正確的反應。例如第二部分中反復出現(xiàn)的“un desio”,意思是“這是什么”。說明了凱魯比諾對愛情的出現(xiàn)緊張不安,在表演時,演唱者的眼里應該透露出這種迷茫,不知所措的神情。包括結尾部分從“對草木、泉水、空氣、微風都傾訴我的心情”,充滿著對愛情的渴望,到“如果沒人聽”,回到現(xiàn)實的低落情緒,再到“我就說給自己聽”,信心回歸,這樣一個心理變化過程,除了動作,語氣的變化,眼神的改變才是畫龍點睛的作用。
還有的時候觀眾會有一種感覺:演唱者的表演空洞無內容。這說明演員和觀眾之間無交流?!恫恢雷约焊闪耸裁础冯m然是凱魯比諾在房間里與蘇珊娜的傾訴,但在表演時要避免動作、眼神的交流對象的局限性,應該更加注重與觀眾的交流,引起共鳴。所以了解人物特點,運用一切表演手段,結合演唱,豐滿人物形象,鮮活人物性格,才能更好的將這個熱情奔放,懵懂多情的少年形象生動地展示在觀眾面前。
參考文獻
[1]趙碧波.淺析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中的凱魯比諾的人物形象塑造及演唱技巧[J].北方音樂,2013(05).
作者簡介:吳倩晴(1980—),女,廣東韶關人,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聲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