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軍
享受美食是件令所有人都開心的事,但吃著吃著一不小心塞牙了就有些煞風景。這時無論用舌頭頂還是牙簽摳,食物殘渣總是掏不盡,免不了幾分尷尬。其實,這可不僅是尷尬的事,如果反復塞牙就需要找醫(yī)生。
塞牙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塞牙,醫(yī)學上稱之為食物嵌塞。正常情況下,兩牙相鄰之間有完善而緊密的接觸關系,良好的咬合面邊緣嵴和牙齦形態(tài)、形態(tài)位置正常的接觸區(qū)均能防止食物通過接觸點進入牙間隙。但若是牙與牙之間的上述情況發(fā)生了改變,食物便會時常塞在牙縫中。
醫(yī)學上,食物嵌塞通常可以分為垂直嵌塞和水平嵌塞。從牙齒的咬合面向下將食物擠入牙間隙,稱為垂直嵌塞。如果在進食時,因為唇頰舌的運動將食物從牙齒的一側(cè)壓入牙間隙,稱為水平嵌塞。
引起食物塞牙的原因復雜且多樣,較多見的有以下幾種:
一是牙周病,會因兩牙之間牙槽間隔的骨吸收、牙齦退縮、牙縫增寬而引起塞牙;過于松動的牙周炎患牙,咀嚼時易致兩牙接觸點分離,出現(xiàn)食物嵌塞。
二是齲齒,如蛀牙破壞了兩牙間的接觸區(qū)和邊緣嵴。
三是沒有正常萌出的智齒。
四是牙齒擁擠錯位,牙齒之間的接觸關系不正常。
五是牙齒的不均勻磨損,比如形成不正常的牙尖形態(tài)以及與對頜牙的不正常關系(醫(yī)學上稱為充填式牙尖);相鄰兩牙高度不一致,呈“階梯狀”;食物的正常外溢道消失,都可能導致塞牙。
六是長期缺牙,造成相鄰牙齒傾斜以及對頜牙的伸長等。
反復塞牙對牙齒的損傷
很多人會說塞牙很正常,不需要找牙醫(yī)。其實長期食物嵌塞會有許多危害,一方面會引起牙齒齲壞;另一方面是引起牙周病。有些患者反復塞牙不處理,等到牙齦腫了才想到看牙醫(yī),這時癥狀往往已較重。前不久就有位患者,由于牙周病導致牙縫增大,食物嵌塞幾天后,牙周炎癥狀加重后才來就診。這位患者要進行牙齒清潔、消炎處理,待牙周炎控制后,還可能需要做牙套,人為恢復牙齒的生理外形。
另外,有些人因為塞牙,會習慣性地用相對不塞牙的一側(cè)咀嚼,形成偏側(cè)咀嚼的不良習慣,不僅易引發(fā)牙病,還可能造成顏面部不對稱以及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等一系列問題。
由于塞牙原因復雜多樣,頻繁塞牙的人,建議找牙科醫(yī)生檢查尋找病因,然后針對病因進行治療,部分塞牙問題可得到控制或緩解。若是牙周病引起的塞牙則需要先處理牙周炎癥,可以通過牙齒清洗消炎等方法來控制炎癥;若是因為蛀牙,則需要補牙,一些缺損很大的患者還可能需要做牙套,以恢復牙齒的生理外形;若是牙齒不均勻磨損,則需要有選擇性地將部分牙面和牙尖磨掉一些;若屬于牙齒擁擠,則需要正畸,重新排成合理外形,保持牙齒平整;若屬缺牙則應及時鑲牙;若屬智齒長歪,則應及早拔掉。
其實食物嵌塞后并不建議用牙簽剔牙。因為牙簽又硬又尖,大多數(shù)人并不能精確控制使用牙簽的力度和角度,很容易損傷到牙齦。若實在難受忍不了,建議選取鈍的軟木材質(zhì)牙簽。牙簽尖端朝上,即朝著牙齒咬合的一面,通過輕微的摩擦讓食物從牙縫中磨出。也可以用牙線(適用于牙縫較小的人群)或牙縫刷(適用于牙縫大的人群)將食物殘渣清理出。沖牙器等也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