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從小就不是個好脾性的孩子,經(jīng)常一言不合就擺臭臉,稍有不悅就又吵又鬧。表面看起來溫和,其實只是不輕易對外人發(fā)作罷了,對于自己的家人,噢,對不起,她是行走的炸藥包,隨時隨地會引燃爆炸。
她小時候每次放學到家,但凡媽媽沒把晚飯做好,她就會大發(fā)雷霆,氣呼呼地說些難聽的話。好脾氣的媽媽總是慌不迭地安慰她,再拿出點小零嘴給她消氣,但零嘴也堵不住她的嘴,還非要說些難聽的話把全家氣氛down到谷底,才算結束。類似這樣的事情實在太多,以至于后來,每次說起那些片段,她都心碎成傷,覺得她不該在那個年紀那樣粗暴地對待自己的媽媽——明明很愛媽媽,可是做出來的事情總是讓她傷心。
很多年后,她也成了一名媽媽,有了一個可愛的兒子。某個料峭的春日,她約了朋友,帶著媽媽和兒子一起去戶外野餐。媽媽怕外孫冷,給外孫在外套外面又搭了一個小披肩,她覺得并無必要,把小披肩脫下來后一遍一遍批評自己的媽媽:跟你說了多少次了,別給孩子穿那么多衣服,你不知道有一種冷叫“姥姥冷”嗎?還當著朋友的面一直絮叨,說自己媽媽這里做得不對那里做得不好,話語不算難聽,卻句句戳心。媽媽不知道給外孫多穿一件衣服到底有多大的錯誤,怎么就生出了這么多事,從不輕易掉眼淚的媽媽,那天背著人群偷偷抹著眼淚。
還有一次,先生買回來一盒手指顏料送給孩子,孩子開心壞了,拿著顏料到處“潑墨”:紙上、桌子上、地板上,就連他稚氣的小臉蛋都未能幸免,顏料抹在臉上,真像一個小丑!朋友回家看到這亂七八糟的場景,立刻發(fā)飆:我上了一天班,回來還要面對家里一堆爛攤子,這日子還能不能過?怒火中燒的她,先是責罵先生,后來還兇不懂事的孩子,嚇得孩子哇哇直哭。
做完這些還不解恨,干脆拂袖轉(zhuǎn)身去了附近的書店,好讓自己清靜清靜。就是那天,一本書里的幾句話打動了她:人生要有不較勁的智慧,不和自己、別人及老天較勁。不要使自己的人生變成爭分奪秒的戰(zhàn)場,要從容地生活,要隨遇而安……那一刻,她差點哭出來。原來,她就是這樣一個卯足了勁跟自己瞎較勁的人呀!稍有不如意、不順心,就跟自己過不去,還要把周圍的人攪得雞犬不寧。
她整理好情緒回到家時,家里已是一片祥和,兒子進入了夢鄉(xiāng),先生正蹲在地上收拾地板。她突然就感動了,擼起袖子和先生一起把墻壁、地板、桌子上的顏料擦得干干凈凈,她也知道了那些顏料是可擦洗的,所以孩子才敢肆意“揮灑”。她去臥室吻了吻熟睡的孩子,孩子的睫毛動了一下,那一刻,她覺得自己似乎和全世界都和解了,這么多年隱藏在身體里的壞脾氣正在煙消云散。躺在床上,她想了很多,就是這一天,她突然知道該怎么和家人和平相處了。
這以后,她的脾氣越好越好,家庭關系越來越和諧,工作上也頻出佳績,生活、事業(yè)順風順水。
生活中很多的問題,都是源于我們不能和自己和解,如果你和我的朋友一樣,學會接納自己,接納生活中的一切,也許就不會被暴躁、焦慮這樣的壞情緒所裹挾。雖然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這些,但是我們要努力,要通過各種方式,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容易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