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希芬
初一學生喜歡動手、動口、動腦,根據(jù)初一地理教材的指導思想,堅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地理”,加強實踐和探究活動,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踐與經(jīng)驗,讓學生親自實踐制作,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體驗地理知識,發(fā)現(xiàn)地理問題,從而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生長能力。
第1至2周軍訓期間,根據(jù)課本P5要求,回家自制地球儀模型:上課時,學生帶來買的地球儀和制作的地球儀,找了代表到前面給大家演示,學生的表現(xiàn)讓老師很滿意,所以要相信學生,給他們展示的機會,你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驚喜。
第5至6周針對課文活動——“制做等高線模型”:讓學生學習后自制等高線地形圖,從而提高了對等高線知識的理解和深化,達到理解鞏固知識目的,激發(fā)了學習興趣。
第7周學習了大洲和大洋后,讓學生自制七大洲輪廓圖片:通過活動的開展,學生們識別了七大洲的分布,通過動手制作、親自體驗,從而達到了鞏固知識、體驗知識的目的。
13-14周學習了天氣與氣候后,制作氣候類型圖片:為了讓學生有一個直觀的印象,為了突破難點,讓學生動手做做、畫畫、描描,通過制作,提高了對氣候類型的識別和分布的認識,提升了理解鞏固知識的目的。
通過學生動手實踐親自體驗,我獲得了如下一些認識。
針對《地球和地球儀》教材的設計思路,為了回應主題內(nèi)容“做中學、學中用”的思想,讓學生制作簡易地球儀,地球儀上最好繪上特殊的緯線和一些經(jīng)線,學生在制作過程中認知了極點、地軸、傾角等,更重要的是知道了地球運動的特點,地軸永遠是傾斜的,為后續(xù)學習地球運動知識打下了必要的基礎。
對于學生作品,每個班選出一些作品,好的作品有這樣的特點: “地球”在軸上轉動好,傾斜,繪制的經(jīng)緯線布局有規(guī)律,還有幾名學生在地球儀上繪制了大洲,做的很形象,學生代表展示講解,學生拿著自己的作品,講解了制作的思路,講解了制作的心得體會,通過大膽展示,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高,老師的表揚肯定,學生制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提升。通過地球儀的制作,通過繪制特殊的緯線和一些經(jīng)線,從而有抽象變?yōu)榫唧w、形象直觀,從而提升了對經(jīng)緯線知識理解能力,學生具體形象間接了解了經(jīng)緯線的特點,從而為后面的學習經(jīng)緯線的知識和大洲大洋的知識打下基礎。
針對《地形圖的判讀》教材的設計思路,我讓學生課下用塑料或硬夾紙或橡皮泥等去制作等高線模型圖,學生們的作品色彩斑斕,五顏六色,有的很大,有的很小,有的用橡皮泥,有的用塑料泡沫,有的用硬夾紙,有些學生想象力豐富,還制作了盆地和火山口,總之很形象,特點顯著。學生們通過動手制作,親自參與,深刻認識到等高線的特點:每一條等高線上的海拔相等;等高線之間的等高距相等;等高線密集的坡陡,稀疏的坡緩;從而進一步體會等高線圖的判讀方法,然后把做的模型或拍攝的山體不同部位的照片等帶到課上展示,從而能夠在地形圖上對地形部位進行正確的判讀,理解了山谷、山脊等不同的山體部位,加深了對等高線知識的理解,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能力,在動手實踐具體操作過程中,學生會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自主解決問題,因此會不斷積累直接經(jīng)驗,提高實踐能力,這樣不僅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同時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開闊他們的思維。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知識,既是世界地理的重要基礎知識,也是學生學習世界地理必需的準備知識,特別是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及分布特點,這是學生建立全球海陸空間分布架構的基礎,因此這是本章的重點,為了突破重點,教材強調(diào)讀圖、繪圖、填圖的訓練,為此除了進行讀圖、填圖和繪圖的練習外,我為了讓學生更好的認知七大洲的形狀和輪廓面積大小特點,建立全球海陸空間分布架構,我讓學生制作了七大洲輪廓模型,學生用塑料或硬夾紙或橡皮泥等制作了大小不一的七大洲的形狀和輪廓模型,然后用制作的模型進行小組內(nèi)七大洲的辨認和大小的識別,同時有了七大洲輪廓的布局,從而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就迎刃而解。
主要在學習世界的氣候和天氣中,其中世界的氣候是初中地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依據(jù)課程標準要求:一是打好基礎,該講的內(nèi)容要講透;另一方面要突出方法引領,課上適時適度安排運用各種圖表、數(shù)據(jù)分析氣候事物和現(xiàn)象的練習,提高學生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為了達到目標,我繼續(xù)讓學生在學習中生活中動手做做、畫畫、描描,其中學習了11種主要氣候類型,為了讓學生有一個直觀的印象,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我和學生在課堂上分析完了后,周末讓學生感興趣的話,讓學生繪制氣候類型直方圖或者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比較主要11種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和一些不同特點,課下學生們認真仔細繪制了不同的氣候類型直方圖或者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的卡片和手抄報,認真繪制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并且標注上氣溫和降水的分割比例,標注出氣候類型名稱和特征,通過制作學生從中認識發(fā)現(xiàn)世界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地區(qū)差異大;從而認識到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等對氣候的影響;通過繪制從而學會閱讀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從而會分析氣候特征的方法,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通過學生們的動手制作、展示、合作和交流,學生們動手制作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小組交流合作的能力都得到鍛煉和培養(yǎng)。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踐與經(jīng)驗,讓學生動手實踐親自體驗,才能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地理問題,獲得地理知識,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最終提升了學生生活、生長能力,使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