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和偉
讀那本書那年我15歲,中考失敗,感覺特丟人。我媽媽倒覺得:好啊,那你就跟我一塊兒去賣烤地瓜吧。
那個悠長的夏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人生的困惑和迷茫,不知道接下來干什么。只是知道,我死也不愿意去賣地瓜。
這也怨我自己。我初中時是學生會組織部長,學習也算可以,除了學習之外喜歡在課間操時看領操臺上的那個女孩。她面容姣好,一套廣播體操就成為了一段舞蹈,在我看來她是優(yōu)秀的,所以我也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但后來,我聽說她喜歡上了校外的一個二溜子。那小子總叼個小煙卷在學校附近溜達。我就想不明白她為什么會喜歡他,我卻引不起她的關注。好好讀書,有用嗎?于是,我也開始嘗試抽煙卷、開始學著斜眼看人……
落榜后,我待在家里,整天無所事事。剛好,那年三姐家動遷,搬過來跟媽媽住,我在無意中打開三姐夫帶來的一個大木頭行李箱,一看,大半箱子都是武俠小說。隨手抽出來一本,就是《倚天屠龍記》。我如獲至寶,看得廢寢忘食。
回頭看,那就是命運,是巧合,是奇遇,就跟小說里一樣。第六回“浮槎北溟海茫?!?,張翠山夫婦被金毛獅王謝遜掠走,在大海上漂泊,那么絕望,突然遠處就出現(xiàn)了美麗的冰火島。后來,張無忌掉進山洞,以為必死無疑,沒想到里面別有一番天地。來了個白猿肚子上長瘡,刮開瘡一看,里面卻是記載了神功的《九陽真經(jīng)》。這多傳奇啊,但我愿意相信,深受鼓舞。
從《倚天屠龍記》開始,金庸幫我把判斷體系建立起來了。我看到,在所謂名門正派里,壞人很多;而聲名狼藉的魔教,卻有真正的赤膽忠心之人。這個世界原來是這么廣大又復雜,人怎么做才是對的?那是不能看表面的。
你記得楊逍的出場嗎?當時江湖上傳言是他強奸了紀曉芙,讓紀曉芙背叛師門。后來曉芙被殺,張無忌帶著她的女兒流落江湖,途中遇到昆侖派的高手為難他們。人家拎起張無忌就往大石頭上狠狠摔去。這時閃身出來一個白衣男子,輕輕接過張無忌放在地上。他說的是這樣的話:你們幾個大男人欺負一個孩子,難道不慚愧么?你誰呀?在下楊逍。他當時聲音并不大,但威懾力極強。
到這兒,金庸一筆都沒寫楊逍跟紀曉芙的事兒。但是我覺得已經(jīng)不用寫了,你知道這個男人絕對不會那樣做。
我小時候,打架是家常便飯,這時我就想:到底為什么打架?回頭看,那時候的困惑和迷茫是不自知的。如果當時認了命,這輩子也就賣烤地瓜了。但《倚天屠龍記》讓我有了信念:當你迷茫的時候,就會出現(xiàn)奇遇。因為想去見更大的世界,想要變成真正的男人,才會變得無比勇敢,才會去尋找自己的奇跡。
暑假兩個月,我把那一箱子15本書看完了,然后我就不想混日子了。我背起書包,敲開另一所中學教導處的門,對里面的老師說:我想來復讀。
(林冬冬摘自新世相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