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演說家》節(jié)目的舞臺上,迎來了一位DNA鑒定師,鄧亞軍。她曾做過六年法醫(yī),十五年的親子鑒定。鄧亞軍在演講中提到了在她職業(yè)生涯中最匪夷所思的案列,一個父親,帶著一對雙胞胎女兒來到鄧亞軍所在的鑒定機構(gòu),他覺得兩個孩子都跟他長得越來越不像,想做個鑒定。
結(jié)果讓所有人大吃一驚。因為這兩個女兒中,其中一個是他親生的,而另外一個不是,也就是說一對雙胞胎竟會有兩個親生父親。
根據(jù)鄧亞軍的推測,有可能很湊巧,孩子的媽媽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跟自己的丈夫,以及其他男人發(fā)生了關(guān)系。更湊巧的是,媽媽在本月排出了兩個卵子,又讓這兩個卵子分別受孕,所以才產(chǎn)生這樣的結(jié)果。
鄧亞軍看到這個父親一臉恍惚的樣子,不禁想,他回去之后,會如何面對妻子和雙胞胎女兒。這個幸福的家庭,將何去何從?臺上的觀眾順著她的演講拋出了一個非常考驗人性的問題:“如果你深愛你的孩子,但你又同時非常懷疑他可能不是你親生的,你會去做DNA鑒定嗎?”
“這是我的孩子么?”10多年間,鄧亞軍始終都在解答這道“是非題”。一個問題,兩個選項,卻承載著約37000個家庭的悲歡離合。
2005年2月,國家將包括DNA親子鑒定在內(nèi)的司法業(yè)務,向社會第三方鑒定機構(gòu)放開。是不是能做?該不該做?準不準確?當司法鑒定成為一門“生意”,種種非議接踵而來。鄧亞軍至今記得2006年前后,輿論都在批評說親子鑒定會引發(fā)社會問題。有電視臺曾經(jīng)邀請鄧亞軍作為嘉賓討論“父親是不是應該偷偷帶孩子去做親子鑒定”。節(jié)目現(xiàn)場火藥味十足。她的觀點是:為什么不能?而反方卻說親子鑒定本身就意味著道德的淪喪缺失。
有時,會有委托人要求鑒定機構(gòu)出具造假的鑒定書?!耙粋€假的鑒定結(jié)果,我要這么做了,是挽救了她的家庭;我要是不這么做,等于是我毀了這個家?”猶豫、掙扎之后,鄧亞軍沒有答應這名女子的請求。
“你又破壞了多少個家庭?”朋友見面的時候,難免用這個話題打趣?!拔也贿^是揭開謎底的那個人。我唯一不能承受的底線是違背公正地出具錯誤的鑒定結(jié)果。”她說。
在各種各樣的案例中,盡管結(jié)果難免殘酷,但有時并不妨礙一個幸福的結(jié)局。曾經(jīng)有位父親說孩子16歲了,但總是懷疑這不是自己的孩子。結(jié)果不出所料。這位父親最終決定不把鑒定書帶回家,希望能存放在鑒定中心,他在有生之年都不說出這個秘密?!暗任宜懒?,如果兒子愿意,可以來查?!?/p>
鄧亞軍說,人們各自選擇以什么方式對待婚姻是不能預料的,但是作為一個健全、獨立的人,知道真相要比一輩子都被蒙在鼓里好。
(《解放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