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燦松
作文教學一直以來都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老師難教,學生難學。小學語文大綱明確指出:“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用恰當?shù)恼Z言文字表達出來。”小學生年齡小,初學作文難免有畏難情緒。如何使學生走出寫作難的困境,是廣大語文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本人根據(jù)多年的教學經驗,從激發(fā)寫作興趣、培養(yǎng)觀察能力、仿寫練習、開展有益活動、大量閱讀課外書籍、感受生活等方面,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指導課堂習作是關鍵
上好作文指導課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決非輕而易舉之事。首先要結合例文,指導學生找出題目中的關鍵詞和修飾語,并確定體裁、取材范圍、寫作對象和表達重點。其次確立文章的中心,引導學生選取與本題有關的原始素材,并進行篩選對比,精選出文章最需要的內容,對所篩選的材料進行分析整理,根據(jù)文章的章法結構,對材料進行調整安排,加以整合,使其符合文法和邏輯順序。另外,指導學生遣詞造句,連句成段,達到詞通意順、符合邏輯的目的,并要從正面、反面設例分析說明。例如,有同學寫了這樣一句話:“這個孩子十分可愛,十分聰明,遇事能隨機應變,見風使舵?!边@句話中的“見風使舵”含有貶義,用在這里很不恰當,明確指出,認真分析其錯誤根源,使學生印象深刻,牢記于心。對于書寫和標點符號的使用也要嚴格要求,毫不含糊。在學生寫作文時,教師要不停地巡回指導,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給予糾正,并加以正確引導。
二、引導學生深入生活,體驗生活,捕捉生活的“美”
俗話說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就強調了讀的重要性。要想寫好作文必須吸取別人文化的營養(yǎng),我學生每人買三本以上的課外讀物或雜志搬到教室,供學生課外閱讀,在班里掀起了讀書熱。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文學熏陶和有益的啟迪,收我的影響,很多學生購買了作文、詩集、散文集等作品在班上爭相傳閱,并摘抄其中美句,進行感悟聯(lián)想練習等方式,加強寫作訓練,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寫作水平。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我們身邊每天都發(fā)生著不計其數(shù)的新鮮事,對此我們要善于做生活筆記。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樣能發(fā)現(xiàn)鄉(xiāng)村區(qū)別于城市的獨具魅力的閃光點。因此,鄉(xiāng)村中學生多留心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觀察自己身邊的具特色的人、事、物,隨時隨地積累寫作素材,做到不熟悉的內容堅決不寫。
三、引導學生用心感受,領悟生活“美”
有了生活素材,但如果不勤于思考,對生活現(xiàn)象缺乏感受,即使寫出了作文,也會顯得干巴巴的,缺乏具體生動的形象和真情實感。要從普通的生活素材中提煉寫作素材,還需要有獨特敏銳的感受能力,讓客觀生活在主觀意識中醞釀、改造,使之成為一種“內在生活”。因此,要鼓勵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汲取生活中的朵朵浪花,有感情地進行思考,“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情溢于?!薄R龑W生對所寫的人、物、事進行思考和領悟,催動寫作激情。
四、大量積累寫作素材
積累素材,一是要注重從書本上獲取有價值的寫作材料。包括從課本上學習、積累、整理和從課外讀物中閱讀積累寫作所需的材料,日積月累,集腋成裘,長此以往就會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素材。二是面向社會,面向生活,發(fā)現(xiàn)和積累最鮮活、最生動的寫作素材。我經常要求學生在校外活動、家庭生活和集體場合中,仔細觀察場面、景物、地形、山川河流的靜態(tài)和動態(tài)、人物活動及表情等等,并把精彩之處記下來。加以分析、整理,作為寫作的備選材料,久而久之,學生積累的寫作素材也就日益豐富,作文時就能得心應手。
五、引導學生用心感受,領悟生活“美”
有了生活素材,但如果不勤于思考,對生活現(xiàn)象缺乏感受,即使寫出了作文,也會顯得干巴巴的,缺乏具體生動的形象和真情實感。要從普通的生活素材中提煉寫作素材,還需要有獨特敏銳的感受能力,讓客觀生活在主觀意識中醞釀、改造,使之成為一種“內在生活”。因此,要鼓勵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汲取生活中的朵朵浪花,有感情地進行思考,引導學生對所寫的人、物、事進行思考和領悟,催動寫作激情。激發(fā)他們的寫作興趣和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