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揚(yáng)名
《水形物語》和《三塊廣告牌》雖然表面上非常不一樣,但其實都在提醒我們:不要再成為刻板印象的奴隸了。在《水形物語》中,最顯而易見的就是對于怪獸的刻板印象,因為它太強(qiáng)壯了,所以人們選擇污名化怪獸,假裝自己不會受到傷害?!度龎K廣告牌》中,一位喪女的母親為了幫女兒討一個公道,結(jié)果被解讀為一位憤怒、不講理的女性。
看電影的時候,觀眾都是局外人,但都很輕易可以看到,電影中的角色深受刻板印象的影響。但是在生活中,你是否也能夠做到客觀呢?舉例來說,如果有人跟你說你的好朋友到處做壞事,而且證據(jù)確鑿,你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多數(shù)人恐怕第一時間不會選擇相信這個人的說法,甚至還會幫自己的好朋友辯護(hù)。電影《三塊廣告牌》中被控訴的警長,就是這樣一個尷尬的角色,對多數(shù)人來說,他是一個超級大好人,而且已經(jīng)癌癥末期了,想不到還有人在說他的壞話,鎮(zhèn)上的多數(shù)居民怎么能夠接受這樣的事情呢?
在心理學(xué)里面有個“月暈效應(yīng)”(halo effect),談的就是這樣的事:我們對于心目中認(rèn)定好的人、事、物,就會覺得其很好、很棒;相反,對于自己認(rèn)定不好的人、事、物,就會覺得其很差勁。之所以會取名“月暈效應(yīng)”,其實就是因為我們在判斷月亮大小的時候,都是在說月暈的大小,而不是月亮本身的大小。
丹尼爾·卡尼曼在其大作《思考,快與慢》中也分享了諸多類似的例子,刻板印象雖然只是系統(tǒng)的一小部分,但影響的層面可能是比較廣的一個。因為刻板印象反映的不僅是個人層面的,有些甚至是整個文化層面的影響。就像《水形物語》中對俄羅斯人的刻板印象,這可不是一個人就能做到的,而是需要社會文化不斷“洗腦”才能做到。美國人對于俄羅斯人的負(fù)面刻板印象,從“冷戰(zhàn)”時代一直到現(xiàn)在都還存在,甚至有陰謀認(rèn)為俄羅斯勢力的介入是導(dǎo)致特朗普當(dāng)選總統(tǒng)的原因。即使有證據(jù)真的顯示有俄羅斯的勢力介入,但我們該問的是,他們到底做了什么而讓特朗普當(dāng)選了?但是,大家的焦點都放在俄羅斯勢力的介入上,“因為俄羅斯的介入是不好的影響,所以特朗普當(dāng)選也是不好的”,這就是媒體想要民眾感受到的刻板印象。
當(dāng)然,我不是要說特朗普有多好,但是我們在很多時候都被操縱,一方面被刻板印象操縱,另一方面是被片面的資訊操縱。
很遺憾,你我都是刻板印象的奴隸,而且是那種難以贖身的奴隸。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我們選擇讓刻板印象帶領(lǐng)我們向前,因為這樣是最有效率的,而且這樣的世界是沖突最少的,會讓我們的心緒最順暢。就有如《三塊廣告牌》中的母親,遲遲不愿意相信警長不是壞人,因為一旦她認(rèn)定警長不是壞人,那么她的世界就會崩潰,那些她所相信、堅持的一切,就都成了笑柄。這樣難堪的經(jīng)驗,可不是只有電影場景中才會出現(xiàn),就像很多伴侶即使聽了很多流言蜚語,都還是愿意相信另一半沒有出軌,即使親眼看到了,還要選擇相信另一半還是愛著自己的,那些拈花惹草都只是一時的失足。
該怎么讓自己不要成為刻板印象的奴隸呢?
換位思考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要放棄一切成見的換位思考。要從自身的經(jīng)驗著手,難度可能很高,所以我會建議大家先找一些別人的事例,最好是從那種沒有絕對答案的議題著手。思考一下,如果你是某個論點的支持者,你為什么會覺得自己的想法是對的,而對方的論點是錯的。唯有在通盤考慮的情況下,你才有機(jī)會讓自己擺脫刻板印象的影響。
但是,這真的非常不容易,因此或許我們只能提醒自己對與自己相左的意見多一些包容,不要過度堅持自己的論點。所以,接受自己是刻板印象奴隸的事實,或許才是讓我們跳出奴隸生活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