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前駐華大使芮捷銳14日在《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撰文,指責澳外長畢曉普兩年多沒有訪華,并且造成澳對華政策在行動上的迷失。他批評畢曉普用“尖刻的南海言論”激怒北京,并且發(fā)表中國不適合擔任地區(qū)領導角色的“詭異言論”。芮捷銳呼吁澳總理特恩布爾解雇畢曉普。
畢曉普在15日的一份聲明中稱芮捷銳對中澳關系做了“極度無知的分析”,她宣稱澳中深度外交接觸仍在繼續(xù),兩國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的根本利益沒有改變。特恩布爾總理表示他站在畢曉普一邊,稱芮捷銳的文章令人失望,且“完全錯誤”。
澳中關系出問題了嗎?顯然是的。澳與其最大貿易伙伴中國之間彌漫著高度的不信任,澳官員多次指責中國在澳“搞滲透”“干預澳內政”。而在很多中國人看來,澳倒向了美國,成為美推行強硬對華政策的活躍支點,也成了西方輿論抹黑中國的新中心。
一段時間以來,澳大利亞主張對華友好的人士受到攻擊,污蔑中國在澳輿論中大行其道,中國留學生受威脅和滋擾的事情亦時有發(fā)生,中澳關系的氣氛可謂降到了歷史低點。
芮捷銳今年4月底曾經發(fā)文指出,澳政府高層對中國的不信任和澳情報機構“侵略性”的舉動是澳中關系降至低谷的原因,他認為澳中關系已經被澳安全機構從外交部手中接管。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近來與亞洲有糾紛的國家都在改善關系,這使得澳大利亞官方的對華不友好進一步凸顯出來。而與那些國家相比,澳大利亞同中國最沒有實質沖突,因此堪培拉同中國的關系緊張尤其顯得莫名其妙。
連鄰國都很難聽到抱怨中國“干涉”和“滲透”的聲音,遙遠的澳大利亞居然認為受到了中國的這類威脅,而那些所謂證據(jù)全都來自對中澳交流的極端解讀。中國作為澳第一大貿易伙伴沒有被看成澳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貢獻者,反而被當成了澳國家安全的破壞者。
不過,歪曲中澳關系的結果更多造成了澳大利亞的麻煩,中國人只是因此不太高興,并無因此而付出實際代價之憂。中國面對那么多澳大利亞規(guī)模的國家,中澳關系好一點或是差一點,對中國外交無大礙。中國媒體批評澳大利亞,基本屬于“生閑氣”,對改善中澳關系,我們也沒有緊迫感。
澳大利亞就不一樣了,中國對它來說是美國之外的另一攸關其國運的大國,它搞亂自己同中國的關系,糾結和不踏實必然產生。所以我們注意到,堪培拉不斷就中澳關系發(fā)出前后不一致的聲音,反復找補。
芮捷銳發(fā)一篇文章,從畢曉普到特恩布爾立刻出來表態(tài),反映了兩位當權者在對華政策上的心虛。他們知道搞砸了中澳關系,這有違澳大利亞的根本利益,所以他們才會如此敏感。
澳大利亞現(xiàn)在是西方世界同中國關系最糟糕的國家之一。兩國的經濟文化交流猶在,但熱度幾乎流失殆盡。這對澳大利亞的損失肯定大于對中國的損失。冷颼颼的中澳關系決不可能為澳現(xiàn)政府的執(zhí)政業(yè)績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