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叢
湖北省恩施州富恩縣椒園鎮(zhèn)黃坪村的一戶小院內(nèi),陽光和暖,寧靜幽雅,一個身材敦實,長相淳樸的老人正忙著擦拭收藏柜上的一件件“寶貝”,并隨時準備為上門游客提供服務。
這個老人名叫吳云夢,今年76歲。別看這戶小院里的平房普普通通,可著是他個人的收藏館,也是遠近聞名的“耕俗博物館”。
走進吳云夢的收藏館,不覺讓人眼花繚亂、遐想聯(lián)翩,仿佛又回到了那些古樸原始的農(nóng)耕生活時代。他的收藏品涉及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數(shù)民族的耕俗,涵蓋了他們生產(chǎn)、生活、文化等各方面,有粑粑印盒、農(nóng)稅票券、馬燈、竹篩、草墩、風車,也有龍骨水車、人工“除草機”、榨油工具。雖然種類繁多,但是分類清晰,分柜陳列,一一標注,管理一點也不比公立博物館遜色。
吳云夢原是一家中學的教師,對家鄉(xiāng)民俗文化一直情有獨鐘。年輕時,他一看到有價值的農(nóng)耕老物件,就歡喜地將其“淘”回家。
退休后時間寬裕,他對老物件的收藏更是興趣大增,甚至不惜花掉工資。剛開始,看著他不斷地把雜七雜八的“破舊”往家?guī)?,花錢如流水,老伴和孩子們挺有意見。但是他對自己的志趣毫不動搖。
后來,家人聽著吳云夢深情而豐富的講述,看看那一個個古樸生動而瀕臨消失的老物具,家里人漸漸明白了他追求的獨特意義,也開始理解他,支持他。一有空閑,大兒子還特意陪著他,跑了縣內(nèi)上千戶人家,四處幫他尋訪老物件。
一次,吳云夢與兒子下鄉(xiāng)“淘寶”時,在一戶偏僻人家里偶然發(fā)現(xiàn)了一套保存完好的手工榨油機。他如獲至寶,當即與對方協(xié)商購買,并成功將其全套買下。然而,由于這套榨油設備體積龐大、粗拙笨重,父子兩人無力搬運。后來,吳云夢出錢雇來七八個村民,硬生生地將油榨機“背”上了馬路,再用農(nóng)用車小心翼翼地運回家中。得來不易,吳云夢將它視為“鎮(zhèn)館之寶”,精心收藏。
10多年以來,吳云夢收藏了近800多種、3萬多件農(nóng)耕老物件。為了讓收藏更好地發(fā)揮傳承的意義。2012年,吳云夢在家中掛牌建成“耕俗博物館”,并免費向游客開放??粗j繹不絕慕名前來參觀的游客,吳云夢總是滿臉自豪和興奮。
有游客好奇地對老物件尋根問底時,吳云夢會停下手中的活,興致勃勃地給對方講起老物件的歷史、文化,甚至親自操作示范。游客們很感激,想給他一些“導游費”,可他一口拒絕,并說:“收藏就是為了傳承。這些東西記錄了我們的民俗文化,都是寶貝,只要大家記住它們就行了?!?/p>
因為吳云夢的感人事跡和對傳承民俗文化的貢獻,湖北省檔案局特授予他“家庭建檔省級示范戶”稱號,各級媒體也對他的“耕俗博物館”作了報道。
老有所“愛”,一樣芬芳。在收藏路上忙碌著、快樂著,吳云夢感到,自己的晚年生活依然活力無限,趣味盎然,意義無窮……
(題圖為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