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仙
1952年1月1日,鄉(xiāng)土作家劉紹棠在報紙上發(fā)表小說《紅花》,在全國引起反響,當時他還是潞河中學的高中生,共青團中央準備對他進行重點培養(yǎng)。
劉紹棠是河北省通縣儒林村人,共青團中央書記胡耀邦親自來到儒林村,找到劉紹棠和他交談了4個多小時,希望他多寫農村青年題材,并讓他深入東北農村采訪,他欣然前往,直到放暑假的時候才回來。當時的儒林村搞互助組,引起他的極大興趣。劉紹棠向村民了解具體情況后,產生了創(chuàng)作小說的沖動,只是不知該從哪里入手。
夏天的晚上,劉紹棠在村外的空地上納涼。劉紹棠閉著眼睛,浮想聯(lián)翩,認真思考怎么寫小說。在他輾轉反側的時候,河邊茂密的樹林里,突然傳來布谷鳥的叫聲:“光棍好苦,光棍好苦。”布谷鳥的清脆叫聲,在儒林村的夜空飄蕩,觸動了劉紹棠的心弦,給他帶來創(chuàng)作的靈感,他準備在小說中留下明顯的時代烙印。劉紹棠采用移花接木的方法,把在東北得到的創(chuàng)作素材,挪到自己的村莊里,換上他熟悉的人物原型,開始構思小說。有小說的大概輪廓后,劉紹棠趕緊從地上爬起來,匆匆忙忙地回到屋里,坐在桌子前鋪開稿紙,開始寫作,《青枝綠葉》中寫的就是新舊交替的年代,新思想、新觀念與舊思想、舊觀念的沖撞特別明顯。小說寫成后,很快在報紙上發(fā)表出來,深受讀者歡迎。劉紹棠趁熱打鐵,出版短篇小說集《青枝綠葉》,讓他聞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