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勁翔
摘 要:本文依據國家相關法律規(guī)定,從主要概念、合同要件、簽字權限等角度出發(fā),簡要分析合同簽字的法律規(guī)定與特殊情況下非法定代表人簽字的效力情況,并根據實例進行具體分析。
合同簽訂是企業(yè)經營的重要活動之一,國家法規(guī)、企業(yè)規(guī)定對合同管理都作了具體規(guī)定?,F(xiàn)實經營過程中存在法定代表人主觀或客觀未在合同文本中簽字的情況,法律條款未作明確規(guī)定,本文根據法律理論、相關條款、現(xiàn)實情況作具體分析。
一、概念區(qū)分
“法人”、“法人代表”、“法定代表人”經常容易混淆,而實質上三者有明確區(qū)分。首先通常口頭所稱的“法人”并非指具體的個人,而是相對于“自然人”而言的具體組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五十七條的規(guī)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通俗而言,一般所稱的公司、事務所等都是法人?!胺ǘù砣恕笔峭ǔR饬x上所說的個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以下簡稱“公司法”)第十三條規(guī)定,“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規(guī)定,由董事長、執(zhí)行董事或者經理擔任,并依法登記?!币蚬尽⑹聞账仁且婪ǔ闪⒌慕M織單位,不可能具有獨立的意志,一般由確定的法定代表人對外簽署文件、簽訂合同,代表法人組織的正式意思表示?!胺ㄈ舜怼辈⒎欠缮系膶S迷~匯,一般是指具有相應授權資格的個人,具有兩種含義,第一種是法律意義上規(guī)定的“法定代表人”,另一種是具有真實有效的被授權人。通過法律意義上的明確和民事行為上的授權,“法人代表”可以代表公司行使一定的職權。
簡而言之,一般情況下,在企業(yè)與企業(yè)之間的經營往來中,“法人”是擬與其簽訂合同的公司,“法定代表人”是對方公司營業(yè)執(zhí)照上明確標識的個人,代表公司行使公司權利。
二、合同成立的規(guī)定
根據《公司法》第三十二條規(guī)定,“當事人采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時合同成立”。依據該條款,在合同文本沒有具體規(guī)定時,滿足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其中一項時合同成立。因此在雙方意思表示真實時,可以僅有當事人簽字,也可以僅有蓋章。前提是當事人是法定代表人或是法定代表人授權的有效代理人。
以上情形是在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的情況下作出的,但是在部分特殊情形下,如法定代表人與股東意見不一致,未在合同文本簽字僅蓋章時,本合同是否成立則需要具體討論。法定代表人未實際簽字的情形包括以下幾種:
(一)加蓋法定代表人名章
在日常經營活動中,加蓋名章的情形較常見,如企業(yè)間的大批量合同、通信行業(yè)制式合同。一般情形下同時加蓋名章與合同專用章認定合同成立,首先根據《公司法》規(guī)定簽字或蓋章符合一項均認定效力,該情形至少具備合同專用章一項要件;其次名章與專用章同時具備,即使存在意思表示瑕疵,考慮到名章與合同專用章的保存難度一般不認定無效。需注意的是,在一般合同條款中,雙方為了保證書面形式的確定性,一般會規(guī)定“合同自雙方簽字蓋章起生效”。此時考慮到筆跡的可鑒定性,部分企業(yè)不認可名章,必須由法定代表人或授權人簽字。因此建議滿足手寫簽字的情況下,盡量優(yōu)先選擇手寫簽字。實踐過程中,一般未見僅有名章未加蓋合同專用章的情形。
(二)合同文本有明確規(guī)定,法定代表人未簽字或蓋章
根據常見合同文本,一般明確規(guī)定“合同自雙方簽字蓋章起生效”。此時無論主客觀原因,只要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權人未在合同文本簽字即不認定合同成立。
(三)合同文本無明確規(guī)定,法定代表人未簽字或蓋章
合同文本沒有“合同自雙方簽字蓋章起生效”的相關條款,存在兩種情況:首先是法定代表人因出差、生病等客觀原因不能簽字,此時僅加蓋合同專用章,該合同成立。其次是因存在意見分歧,法定代表人主觀不同意合同文本,未予簽字,在另一方當事人提前知曉該情況時,該合同不認可成立。根據《合同法》第四十八條,“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fā)生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贝藭r即使文本沒有規(guī)定簽字蓋章必備,因法定代表人不同意或不知曉,極易引起糾紛。以具體案件為例,某公司由股東甲與股東乙共同入股成立,各占50%股份,股東甲是法定代表人,股東乙保存公司行政章與合同專用章。該公司擬與另一公司簽訂技術服務合同,兩股東對合同文本產生意見分歧,法定代表人股東甲不予簽字,股東乙擬僅加蓋合同專用章且在合同文本約定“合同自雙方蓋章之日起生效”。另一方當事人知道該情形仍簽訂合同,后股東甲以無權代理為由提起訴訟,該項目陷入法律糾紛。
在歐美等國家,因筆跡的較難模仿和可鑒定性,僅簽字即可認定合同的成立,一般要求合同各頁均簽字。考慮到我國的“蓋章文化”,簽字加蓋章較為保險,可以有效避免因各種主觀原因導致合同陷入“無權代理”的糾紛。在一般情形下,為避免糾紛和保證書面形式的確定性,合同文本明確規(guī)定“合同自雙方簽字蓋章起生效”為益。
三、避免法定代表人不予簽字的僵局
在企業(yè)實際經營過程中,存在法定代表人與大部分股東和經營管理人員意見不一致,或企業(yè)內部存在糾紛的情形。當股東與法定代表人對諸多經營管理意見分歧,法定代表人始終對各類文件合同不予簽字時,企業(yè)管理易陷入僵局。此時建議通過《公司法》相關規(guī)定變更法定代表人,打破管理僵局。業(yè)界對于變更法定代表人通過比例存在兩種看法,一種是必須是占股權三分之二以上多數,一種是二分一以上通過即可。筆者同意三分之二以上多數的意見,因根據變更實踐,法定代表人的變更需要經過章程的修訂,根據《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一條規(guī)定“修改公司章程,有限責任公司須經持有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的股東通過”。具體操作過程中,因《公司法》規(guī)定法定代表人由董事長、執(zhí)行董事或者經理擔任,一般先修改公司章程中董事長任職的規(guī)定,后修改法定代表人規(guī)定條款。章程修訂后,根據國家法規(guī)規(guī)定,應赴工商部門及時辦理變更登記。變更法定代表人后,公司各項對外業(yè)務能準確如實地反映大多數股東的意志,各項合同可以有效簽訂,有利于企業(yè)的經營運行和管理。
綜上所述,企業(yè)管理人員應重視合同的簽訂,尤其需重視合同成立各要件的規(guī)范有效,在此前提下避免合同簽訂瑕疵,確保合同規(guī)范有效運行。
參考文獻:
[1] 吳江水《完美的合同-合同的基本原理及審查與修改》 北京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