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diǎn)絳唇
林? 逋
金谷年年,亂生春色誰為主?余花落處,滿地和煙雨。又是離歌,一闋長亭暮。王孫去,萋萋無數(shù),南北東西路。
【賞析】
這首《點(diǎn)絳唇》以草為題,以荒園暮春為背景抒寫了詞人綿綿的離情,在當(dāng)時就被稱為“詠春草之美者”,引起梅堯臣、歐陽修的好勝心,他們各自填了一首相同題材的《蘇幕遮》和《少年游》。這三首詠草詞被后人稱為“詠春草絕調(diào)”(王國維《人間詞話》)。由此也可見林逋這首詞在當(dāng)時的影響。
“金谷年年,亂生春色誰為主?”金谷,即金谷園,指西晉石崇在洛陽建造的一座奢華的別墅。石崇曾在金谷澗為征西將軍王詡餞行。后來南朝江淹的《別賦》中就有“送客金谷”之說,成了典故。金谷園里,人已去,園無主,草木無情,依舊年復(fù)一年逢春而生,曾經(jīng)是錦繡繁華的麗園,如今已是雜樹橫空,蔓草遍地了?!罢l為主”除點(diǎn)明園的荒涼無主外,還蘊(yùn)含著詞人對人世滄桑、繁華富貴如過眼煙云的慨嘆。
“余花落處,滿地和煙雨?!泵擅杉?xì)雨中,荒園春色凋零,絢爛的花朵已紛紛墜落,連稀疏的余花,也隨雨絲而去,眼看春天又匆匆歸去,詞人心生無可奈何的惆悵情懷?!皾M地和煙雨”雖從雨中落花著筆,卻包含著草盛人稀之意,境界闊大而不哀傷。
“又是離歌,一闋長亭暮?!痹陂L亭送別的黯然時刻,別意綿綿,難舍難分,直到太陽西下,還“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
“王孫去,萋萋無數(shù),南北東西路?!薄巴鯇O”本是對貴族公子的尊稱,后來在詩詞中,往往指代出門遠(yuǎn)游之人。詞人凝望著親人漸行漸遠(yuǎn),慢慢消失了身影,唯見茂盛的春草通往四方之路,茫茫無涯。這真是“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yuǎn)還生”。
這首詞上片寫荒園、暮春、殘花、細(xì)雨,無一字寫草,卻令人自然聯(lián)想到草:園既無主,草必與花爭春;花隨雨去,草豈不更盛?在聯(lián)想之中,怎能不生起惆悵傷春之懷?自然為下片送別渲染了氣氛。下片以“萋萋”明寫草,但這草卻出現(xiàn)在黃昏暮靄之下、凄切離歌聲中,草雖萋萋,卻蒙上了一層晦暗之色,草接天涯,蔓連阡陌,更象征著離愁綿綿不盡。這樣,詠物抒情渾然一體,顯得含蓄、委婉、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