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括
蘇州至昆山縣凡六十里,皆淺水,無陸途,民頗病涉①。久欲為長堤,但蘇州皆澤國,無處求土。嘉祐中,人有獻(xiàn)計,就水中以籧篨②芻藳③為墻,栽兩行,相去三尺。去墻六丈又為一墻,亦如此。漉④水中淤泥實籧篨中,候干,則以水車汱⑤去兩墻之間舊水,墻間六丈皆土。留其半以為堤腳,掘其半為渠,取土以為堤。每三四里則為一橋,以通南北之水。不日堤成,至今為利。
長堤剖面示意圖
(選自《夢溪筆談》,沈括著,中華書局2016年版)
[注釋]
①病涉:苦于往來涉水。②籧篨(qúchú):古代指用竹或葦編的粗席。③芻藳(gǎo):草把。④漉:撈取。⑤汱(quǎn):本意是河水降落,這里引申為排水。
《河中石獸》敘述了三種尋找河中石獸的看法和方法:基于主觀推測的寺僧之法,不可??;設(shè)館教書的講學(xué)家的見解,看似有理,實則有謬;出于實踐的老河兵的“笑談”,倒是“正道”。與之相仿,到處都是水鄉(xiāng),沒有地方取土的蘇州,想要筑成六十里的長堤,何其之難!然而來自“草根”的經(jīng)驗發(fā)揮了巨大的能量,蘇昆長堤不僅修成了,而且澤被至今,造福當(dāng)世。這啟示我們:做事要因地制宜,不要死板,要根據(jù)事情本身的特點解決問題。
1.翻譯句子:“留其半以為堤腳,掘其半為渠,取土以為堤?!?/p>
2.依據(jù)文章,請你說說古人造堤方法的巧妙之處。
(關(guān)注公眾號,回復(fù)“拓展閱讀20182018年55月”查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