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崗湖流域涉及安徽省阜陽、淮南兩市,總流域面積479km2,其中阜陽市境內 375.3k m2,淮南市境內103.7km2。流域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南、東部有潁河左堤和淮北大堤環(huán)繞。焦崗湖湖面近似于橢圓形,東西長約8km,南北寬約5km,湖區(qū)地勢成西北向東南傾斜狀,北部崗地地面高程25~24m,東南部湖區(qū)地面平均在20 m左右,湖底高程15.5~16.5m(黃海高程系),湖面面積在蓄水位17.5m時約40km2。便民溝是焦崗湖入淮河的主要通道,為人工河道,全長2.7km,溝口有焦崗閘與淮河相通。焦崗湖水位與面積關系見圖1。
焦崗湖流域涉及2個縣(區(qū))10個鄉(xiāng)鎮(zhèn),187個行政村,流域內人口39.3萬,耕地46.7萬畝。區(qū)域內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光熱資源豐富,盛產小麥、水稻、大豆、花生等。焦崗湖以南的楊湖圩、喬口圩以種植旱作物為主,湖以北種植大面積水稻和小麥、大豆及其他旱作物。
湖區(qū)周邊水利設施主要有涵閘、泵站、排澇大溝以及防洪圩堤等。環(huán)湖圩堤主要有楊湖圩、喬口圩及棗林圩堤組成,現狀堤頂高程23.50m,頂寬4m,邊坡 1∶2,地面高程 18.00~19.00m,設計防洪標準20年一遇,設計洪水位22.00m。焦崗湖入淮河的控制閘為焦崗閘,其他主要涵閘有朱小橋閘、大黃閘等。流域內的排澇大溝主要有老墩溝、古沙河、丁家溝、關洼溝等,除澇標準達到8年一遇。排澇泵站主要有禹王站、喬口站、木崗孜站等。
安徽省沿淮淮北地區(qū)是我國人口密度最高、耕地率最高的區(qū)域之一,是國家糧食主要產區(qū)和重要能源基地,同時也是水資源緊缺和干旱影響嚴重的地區(qū)。焦崗湖水位控制規(guī)定:2012年以前焦崗閘上正常蓄水位按17.5m控制,2012年經安徽省防指批復,閘上水位調整至按17.80~18.00m控制。但在實際運用過程中,自2012年至2013年2月底的393天中,焦崗閘上蓄水位超過18.00m就有383天,也就是說在焦崗湖實際水位控制過程中,有極大部分時段蓄水位是高于現行調度辦法運行的。
焦崗湖流域約有36萬畝水稻,其中大約10萬畝直接從焦崗湖內引水灌溉,每年水稻灌溉用水高峰時,湖區(qū)約有3萬畝水面水深不足1m,導致湖區(qū)農業(yè)灌溉和水產養(yǎng)殖、發(fā)展風景區(qū)旅游業(yè)的矛盾日益尖銳,其影響也越來越嚴重。為防止河湖退化和功能衰減,維護河湖的健康生命,實現人水和諧,促進科學發(fā)展,在確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適當抬高焦崗湖蓄水位尤為必要。
2011~2012年隨著焦崗湖流域洼地治理項目實施,對焦崗湖沿湖堤防進行全面加固,沿湖堤防防洪標準由5年一遇提高至20年一遇;疏浚流域內的老墩溝、新建河等主要排澇大溝,加固或重建了一批排澇涵閘,流域除澇標準達到了8年一遇,尤其是木崗孜排灌站的擴建及喬口排灌站的新建,使洪水能更快地下泄,焦崗湖流域防洪能力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圖1 焦崗湖水位與面積關系圖
按照焦崗湖現行規(guī)定的正常蓄水位分別抬高20cm、30cm、40cm三種情況分析所帶來的影響。
焦崗湖正常蓄水位17.8~18.0m,最枯水位16.5m,5年一遇、10年一遇和20年一遇防洪湖水位分別為18.5m、20.6m和22.0m。5年一遇除澇水位18.5m,10年一遇水位20.6m。
(1)正常蓄水位抬高至18.0~18.2m
在正常年份5月底6月初,從焦崗湖引用約1200萬m3水,用于10萬畝水稻種植灌溉。這部分用水略大于湖水抬高20cm后的湖水增蓄量,因此不會對防洪安全產生影響。
(2)正常蓄水位抬高至18.1~18.3m
焦崗湖蓄水位抬高至18.1~18.3m時,其相應的防洪庫容將減少約1737萬m3。在正常年份,水稻灌溉用水之后仍有約540萬m3湖水存于湖內。若發(fā)生強降雨,在焦崗閘不具備自排條件時,利用四座泵站抽排40小時可將湖水降到18.00m,對防洪影響較小。
(3)正常蓄水位抬高至18.2~18.4m
焦崗湖蓄水位抬高至18.2~18.4m時,相應的防洪庫容將減少約2337萬m3。正常年份水稻種植灌溉用水后,仍有約1140萬m3存于湖內,湖水位約18.0~18.20m。若發(fā)生強降雨,在焦崗閘不具備自排條件時,利用四座泵站抽排24小時后水位降至18.22m,超現有最高正常蓄水位0.22m。依照目前氣象水文預報精度,提前24小時預泄湖水,仍將有1300萬m3防洪庫容被占用,對防洪將產生一定的影響。
目前流域內總抽排流量達到130 m3/s。因焦崗湖周圍被圩堤、崗地環(huán)繞,其來水僅為天然降水,按照多年平均最大1日、3日、7日雨量分別為90mm、136mm、164mm考慮,可以利用20.6~22.0m之間的部分防洪庫容作為臨時除澇庫容使用,從而進一步削弱甚至消除湖水位抬高后對流域除澇的影響。當焦崗湖常水位抬高至18.3m后,其有效防洪庫容將減小1737萬m3,可根據降雨及洪水預報情況,相繼打開大黃閘、朱小橋閘和丁家溝涵,使湖水入溝,利用四座泵站排除湖水及洼地澇水,騰出湖內庫容,抵御可能到來的洪澇災害,避免形成關門淹。
(1)灌溉影響分析
流域內約有10萬畝水稻直接引用焦崗湖水進行灌溉,農業(yè)灌溉用水總量約為1200萬m3,嚴重影響其他產業(yè)的用水需求。抬高蓄水位后,新增蓄水量除可以滿足水稻種植初期的灌溉用水外,也為后期農業(yè)灌溉用水存有余量,大大緩解了湖區(qū)多業(yè)態(tài)發(fā)展模式的用水矛盾。
(2)漬害分析
經現場調查和查閱地形資料,焦崗湖蓄水位抬高至18.30m,將增加沿湖周邊漬害面積約0.8萬畝,其中水田0.53萬畝,旱地0.17萬畝,主要分布在環(huán)湖周邊及排澇溝附近。由于焦崗湖流域水田在6~10月以水稻為主,根據水稻的生產特點,將不存在漬害問題。水田(水稻收割后種植小麥)和旱地漬害僅影響冬季小麥的生長,可能導致小麥產量有所減產,但隨著焦崗湖洼地治理的推進,圩堤內的排澇溝渠大多進行了疏浚,漬水可通過排澇渠排入排澇溝,漬害造成的影響將會逐年減少。
目前湖區(qū)漁業(yè)生產以池塘精養(yǎng)和湖泊自然增殖為主,由于焦崗湖湖底逐漸淤積抬高,使得湖水逐漸變淺,每年用水高峰期,約有3萬畝水面水深小于1m,常因缺水造成魚類大量死亡,嚴重影響漁業(yè)生產。當焦崗湖正常蓄水位抬高至18.3m時,在滿足農業(yè)灌溉用水的同時,湖內有效庫容增加,湖內水深最低處也能達到1.2m以上,水產養(yǎng)殖條件將得到明顯改善。
2010年焦崗湖被評為國家4A級水利旅游景區(qū)。目前已發(fā)展建設成為弘揚淮河文化、漢風明韻為重點的生態(tài)旅游、影視城等基地。景區(qū)環(huán)境優(yōu)美、氣候宜人,有蘆葦蕩、荷花淀、仙女湖、漁業(yè)觀光園、水上人家等水上景觀及水上娛樂項目。焦崗湖水位抬高后,將更有利于周邊地下水的補給,改善動植物生存條件,大大改善周邊生態(tài)環(huán)境,同時也為湖區(qū)發(fā)展水上旅游、增加水上娛樂項目提供了便利條件。
根據上述分析,焦崗湖水位在6月份之前抬高至18.0~18.30m是較為可行和合適的。主汛期時,可適當降低湖水位,按18.0m左右控制,確保防洪安全;湖水位抬高能有效緩解流域內干旱年份旱情,滿足正常年份的水稻灌溉用水需求,有利于農業(yè)生產;水位抬高后對土地產生漬害,可通過疏浚渠道、清溝瀝水等方式減輕影響;湖水位抬高后,湖內水深最低處也能達到1.2m以上,水產養(yǎng)殖條件將得到明顯改善,進一步促進旅游業(yè)發(fā)展,流域生態(tài)環(huán)境得到有效保護。
(1)每年水稻泡田、水稻生長用水的關鍵時期,應統(tǒng)籌考慮防洪排澇灌溉等,加強水量調度。灌溉用水結束后,適當降低湖水位,為汛期防洪排澇留下足夠的庫容。
(2)進一步加強排澇大溝、渠道等清淤疏浚,盡量減小因湖水位抬高帶來的漬害影響。
(3)針對湖水位抬高后,農業(yè)灌溉、漁業(yè)養(yǎng)殖、旅游發(fā)展等產業(yè)間利弊關系發(fā)生變化,應探索制定相關協(xié)調機制。
(4)由于流域內禹王站、木崗孜站、魯口孜站等屬于跨市排澇站,應盡快建立聯(lián)合調度機制,最大限度發(fā)揮骨干排澇站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