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彭遙
春節(jié)前夕,婆婆前往醫(yī)院看病,所幸眼睛里長的東西被發(fā)現及時,小手術順利解決。春節(jié)后,婆婆又被查出患有糖尿病,開始謹吃慎喝。這讓我聯(lián)想起這兩年她的健康遭遇:前年手臂被摔骨折兩次,去年因膽結石和身上長皰疹住院數周。我突然意識到一個事實:婆婆老了!
婆婆個子高,身體健碩,嗓門洪亮,性格強勢,走路像陣風,做事速度快,一手能拎起我們晚輩都提不起的東西,換句俗話形容就是“能打得老虎死”。
我最初十分不喜婆婆強勢的性格和態(tài)度,在心里暗暗給她取了個外號——“慈禧太后”。在婆媳相處的這條路上,我們也曾度過一段“水火不容”的尷尬時光。待后來,我們相處的時間久了,在時光的驗證下逐漸了解彼此后,我又開始佩服她的能干,慢慢琢磨出她的性格和她的人生經歷有關,苦難的過往和現實的悲情鑄就了她的強勢,或者說強勢是她順利迎接生活的一種手段。
婆婆是湘潭人,上面有兩個姐姐,自小失去母親,后又失去父親。她年幼時繼母待她不好,她是跟著成家的姐姐東奔西跑長大的。和在煤礦工作的公公成家后,她的生活才逐漸穩(wěn)定下來。公公和婆婆“同病相憐”,公公自小失去了父親,母親改嫁后,他是跟著叔伯長大的,十幾歲就被招到礦山挖煤。兩個苦命的人沒有被貧窮和困難壓倒,婆婆力所能及地協(xié)助公公把小家庭一點一點打理起來。眼看兩個孩子逐漸長大了,命運的無情卻再次向婆婆襲來,公公在為朋友的小煤窯做事時發(fā)生安全事故,不幸遇難。
婆婆也曾在心里抱怨命運的不公平,但還是收起悲傷,堅強地站了起來。自此,婆婆一個人含辛茹苦,培養(yǎng)兩個孩子長大成家。她堅持做服裝生意,每天挑著一擔沉甸甸的衣服,這其間的辛酸苦累唯有她自己知道。婆婆曾數次向我傾訴她當年走投無路找人借錢救急,別人怕她一個女人還不起不肯借,有的人甚至看她家庭無依無靠還不忘踩她一腳。當然,婆婆也會分享她的“光榮史”,說她如何有魄力解決生活中的難題,當年還曾當過村里的婦女主任,后來做生意去進貨時遇到騙子是如何機智識破,如何有眼光和頭腦促使她的衣服熱銷等等。
也不知道是從何年何月何時起,我和婆婆這兩個互看不爽的人居然開始無話不談,我每天給她分享我工作和生活的各種點滴,她也習慣性地每天和我嘮叨她的生活瑣事。我們一起去趕集,我負責選東西,她負責砍價,配合得天衣無縫,總能一起笑瞇瞇扛著物美價廉的東西回家。也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那個總是護著兒子的婆婆開始了和我“統(tǒng)一戰(zhàn)線”,在我數落老公時,婆婆會插進來對他的兒子“補刀”……
生活不會一帆風順,對我和老公也是如此。這些年來,婆婆陪我們風風雨雨一路走來,驀然回首,才發(fā)現婆婆原來是站在我們身后支持我們工作和生活的堅強后盾,是解決我的后顧之憂、讓我安心踏實工作的依靠。工作這十幾年,婆婆默默地幫我照看、接送孩子,特別是去年我生二胎后,她更忙碌了,每天起早貪黑照顧兩個孩子。婆婆每周末還堅持去地里種菜,還總是說,自己種的菜無污染,對孩子身體好。
也許是從她生病開始,也許是從她去年六十二歲生日開始,也許是從她逐漸生出白發(fā)開始,又或者是從發(fā)現她記憶力越來越差開始,我發(fā)現,婆婆真的開始老了,她已經不能再“獨當一面”了,她“女強人”的形象開始在我心里瓦解。我發(fā)現,原來她也是脆弱的,也需要我們照顧了。當然,我們會關心她的身體狀況,留意她的生活情況,讓她安享晚年。
謹以此文獻給我的婆婆,感謝她的無私奉獻,祝愿她身體健康、福壽兩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