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海洋
僅僅是兩年前,國際原油價格還曾瞬間跌破30美元/桶,如今,布倫特原油已經(jīng)觸及到80美元/桶,又快恢復到2013年大跌前的價位了。是什么樣強勁的需求使得市場如此逆轉(zhuǎn)?另一個角度:對興沖沖地購置了汽車的中國1億新車主,這意味著什么?
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的數(shù)據(jù),4月,中國原油進口大幅增長,進口3946萬噸,同比增長14.7%,增速比上月加快14.1個百分點?;厮葜袊鴮κ偷摹拔缚凇保斢蛢r高于100美元/桶的時候,中國進口石油本是處于平臺期的,可油價暴跌激起了我們的購買欲,2014年后幾乎每個月均呈兩位數(shù)的高增長。起初,油價一下子“腰斬”,我們建立原油儲備的成本一下子便宜了一半以上,來自中東的油輪排滿了中國儲備油庫的海域。據(jù)估測,自2014年下半年至2016年底的兩年半時間內(nèi),全球新增的石油庫存一半來自中國,高達5億桶。摩根大通銀行曾測算,中國戰(zhàn)略原油儲備總額的每日增量在2016年5月達到日均120萬桶,約占中國每日原油進口總量的15%左右。不過,到了2016年底,多家機構就相信,中國的儲備設施已經(jīng)填滿,沒有“胃口”再大口吃進了。
但崛起于東南沿海的地方煉油廠卻胃口大開。煉油廠商一邊大量進口原油,一邊向全球市場出口柴油和汽油等成品油,如2017年中國成品油出口數(shù)量為5216萬噸,同比增長8%。不過,全年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氣和其他產(chǎn)品在內(nèi)的石油凈進口量達到4.188億噸,比2016年上升10.7%。中國雖成為亞洲地區(qū)重要的煉油國,但總體上仍是旺盛的內(nèi)需拉高了進口,這一年中國正式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且石油對外依存度為67.4%,上升3%。
縱觀各國的歷史,石油消費量與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速度息息相關,一般而言,兩者的比例在1∶1.5到1∶2之間??蓪τ谥袊?,石油類能源卻以遠高于經(jīng)濟增速的速度增長著。不過,這并不意味著我們的全員能效在變低,而是在產(chǎn)業(yè)升級、環(huán)保要求趨向嚴格的大環(huán)境中對清潔能源的需求高漲。2011年在世界一次性能源消費中,中國人均為2.6噸標準煤,而到了2017年,人均消費標準煤3.3噸,這一期間一次性能源消耗增長了25%,可GDP擴張了60%。
根據(jù)工信部數(shù)據(jù),一輛燃油車平均每年成品油消耗約為1.6噸。2011年,中國汽車保有量剛剛突破了1億輛,到了2017年汽車保有量則飆漲至2.17億輛。近年來中國每年銷售了近3000萬輛汽車,淘汰數(shù)量卻有限,汽車存量6年就翻了倍。按照成品油率60%計算,僅此一項中國每年就需多進口2.7億噸原油。而工信部預測到2020年,中國汽車保有量將達到2.5億量,消耗成品油約4億噸,意味著不出3年,我們還面臨著新增1億多噸的原油需求。
車輪滾滾,也意味著油輪滾滾。為了拉動消費,我們曾減免了排量1.6升及以下的燃油車購置稅,可相對應的日本鼓勵的是排量小于0.7升的燃油車消費。我們鼓勵電動汽車的發(fā)展,2017年銷售了70萬輛新能源汽車,可當年銷售的燃油車超過2700萬輛,新能源只占零頭。當全球最大的中產(chǎn)群體對汽車的需求集中爆發(fā)的時候,美國頁巖油的生產(chǎn)商似乎很難提供如此多的供應。并且,排在中國中產(chǎn)階層之后的還有印度等新興經(jīng)濟體的收入快速增長人群。以發(fā)達經(jīng)濟體普遍高于5噸標準煤的年能源消耗預測,中國和東南亞等新興市場的原油需求遠沒有上升到平臺期,需求的增長也只有靠價格來平抑了。
當然,有關石油價格的函數(shù)并非只有供給和需求兩個變量。近來新增的變量是電池技術的進展,新能源汽車的加快普及或成為油價下一輪的“殺價”因素。但在此之前,新增的1億車主恐要經(jīng)歷相當長時間的“薅羊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