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學語文課堂自主創(chuàng)新學習為例"/>
□文/重慶市涪陵城區(qū)實驗小學校 查建華
在創(chuàng)新趨動日益強盛的時代,創(chuàng)新能力是立足于21世紀的通行證,是我國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那么,作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主渠道”之一的語文課程,更要加強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為此,首先要立足于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為了使學生適應信息時代的要求,我認為語文教學應進行下述的教學改革探索,這樣不但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
長期以來,學生總被老師預先設計好的“圈套”牽著鼻子走。要培養(yǎng)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教師必須大膽地“放”。“放”就是給學生以自主權,讓學生由靜聽轉為放開手腳,擺脫束縛,積極參與,大膽實踐,不僅給予學生以足夠的自學時間和充分自學機會,而且要設計多種生動形式激發(fā)學生自學的興趣。正如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所說的“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
(一)課堂表演。在課堂教學中引入表演開始,使學生在表演中產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感覺,發(fā)揮如沐其情的移情作用,縮短所學知識的心理距離,加速知識和智力內化,達到自主學習目的。如在教學小學語文第八冊《麻雀》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用圖示法理清課文脈絡后,采用課文表演法,要求學生根據(jù)課文內容來表演,注意抓住各角色的動作、神態(tài)、以及想象各角色的語言。所以,在表演以前,一定要認真讀書,仔細琢磨。然后請一組同學表演,其余同學當評委。在大家評價過程中,老師可以了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知道哪些地方已經讀懂了,哪些地方還不了解。最精彩的是學生想象各角色的語言,學生已把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對情感的體會,對語感的領會融入表演中。如《狼和小羊》《西門豹》等課文都可采用“課文表演”的方法,激勵學生主動探索,發(fā)揮自己的能動性感悟、讀懂課文。
(二)競賽式。如一些常識性課文通俗易讀,教師不必濃墨重彩地分析??梢栽O計出些判斷題、選擇題、填空題,讓學生自學課文后進行知識搶答。其實,學生準備競賽的過程實際就是自主學習課文的過程。因此,引入競賽形式也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種生動形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
(三)講解式。長期以來,課堂上都是老師講,學生聽。為了強化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讓學生參與知識的講解過程。比如在《詹天佑》一課教學中,在學習“居庸關,八達嶺隧道的開鑿方法及青龍橋附近的八字形線路設計”的這一部分課文時,首先出示學習要求,讓學生弄清學習的要求后,各小組討論學習,最后小組推薦同學扮演詹天佑結合課文中所畫的居庸關、八達嶺隧道的開鑿示意圖,自覺運用課文中語言詞匯或言語形式進行講解,把外部語言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又如《黃山奇石》《海底世界》等參觀記的課文,都可以讓學生閱讀課文后,當導游作介紹,在學生自己的講解中增強自主學習、自主創(chuàng)新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都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只有教師的思想才能點燃它?!币虼?,教師要善于捕捉時機,抓住這智慧的火花,點燃學生創(chuàng)新的火炬。
(一)引導想象。大腦生理學家說:“想象是人腦右半腦特有的功能,是創(chuàng)新的源泉,發(fā)展兒童想象力,即是開發(fā)大腦無限潛力之所在?!蔽膶W作品是以文字為載體,必須聯(lián)系已有的生活經驗,借助想象才能領會到其中的意義。這樣,小學語文教材就為學生提供了無數(shù)開展想象的語言。如欣賞《尋隱者不遇》這首詩的意境時,教師先讓學生自己朗讀“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然后,引導學生想象“詩中哪個字用得很好,你從中想象到一幅怎樣的畫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展開想象的翅膀,個個躍躍欲試搶著把浮現(xiàn)在腦海里的一幅幅云霧縈繞千丈青山的圖景描述出來,讓學生置身于詩中描繪的美景之中。通過想象,學生體會了古詩意境深邃寓理含蓄。在教學中,教師可利用景物描寫引導想象,可利用關鍵詞語、標點引導想象,也可利用“空白”藝術激發(fā)想象。
(二)引導比較。比較的方法,是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善于分析的重要教學方法。在教學小學語文第八冊的《麻雀》一文中,小男孩曾兩次說過“一定會飛回來的”。教師出示這兩個句子,引導學生比較:“這兩個句子有什么不同之處?”學生發(fā)現(xiàn):“第一句用的句號,第二句用感嘆號。”教師提問:“這兩句話標點不同,它們表達的意思是不是一樣的呢?”學生仔細閱讀課文后紛紛發(fā)言:“第一句說明麻雀還活著。第二句是對列寧的質疑而作出肯定的回答?!蓖ㄟ^比較分析,讓學生同中辨異,領會各個句子的不同含義。這樣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分析,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面思考問題,培養(yǎng)學生“異”中察“同”,“同”中察“異”的能力,也是增強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有效途徑。
(三)引導質疑。質疑的方法,是引導學生產生疑問、解答疑問的重要方法。有人把質疑比作知識海洋中的航船,可以幫助學生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游到彼岸。在教學中,教師應學會牽引這艘“航船”。比如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教師出示課題,引導學生質疑:有的問小壁虎為什么要借尾巴;有的問小壁虎向誰借尾巴;有的問小壁虎借到尾巴沒有;有的問如果小壁虎沒有借到尾巴,它怎么辦呢……教師把學生的疑問一一板書到黑板上,以解疑來學習課文,這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個個認真讀書找句子。教師對學生的回答給予充分的肯定,滿足學生們的成就感,讓他們多動腦筋,對質疑和解疑產生興趣,有利于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
增強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內在要求。教師必須轉變觀念,從應試教育的桎梏中解脫出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為學生提供主動學習、主動創(chuàng)新的機會,激發(fā)和引導學生憑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積極、獨立地思考問題,自主探索知識,創(chuàng)新地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