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鸞
中華合香始見范曄《和香方》一書,此書成書于南北朝時期,此階段,人們對各種香料的作用與特點有了較深的研究,出現(xiàn)了廣泛利用多種香料的配伍調合制造出特有香氣的“香方”概念。
后人將一系列具有一定法度的香材甄別、配伍、炮制、多種香料依香方調和而成的過程稱為“合香”。合香的配伍過程借鑒的是中醫(yī)的君臣佐使,調香者通過自己對香材的理解和愛好,把各種香材按比例配伍、調和起來。
《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對“香料”的解釋是:“在常溫下能發(fā)出芳香的有機物質,分為天然香料和人造香料兩大類?!逼渲?,天然香料又分為植物類(草本植物類與木本植物類)和動物類兩種。
動物類香料種類不多,只有麝香、靈貓香、海貍香和龍涎香四種。它們通常氣味濃烈且留香持久,能使人產生溫暖的感覺。動物類香料的香氣分子屬于不太活躍的類型,在合香中起穩(wěn)定圓融香味、確定香味基調的作用。
植物香料在人們的生活中無所不在,其氣味芳香、性質獨特、應用廣泛,作用無可替代。據(jù)統(tǒng)計,自然界中可以作為香料的植物有3600種,目前得到有效利用的約有500種,其中最常見的有沉香、乳香、檀香、藿香、薄荷、薰衣草、茉莉和玫瑰等。
芳香植物按其取材部位,大致可分為樹脂類、芳香花草類、香材類、果類、葉類和根莖類等;按其產地,可分為本土香料植物和外來香料植物;按其加工后的形態(tài)又可分為原態(tài)香材、線香、盤香、香丸、香粉、香膏和香湯等。
不同香料植物的性狀各不相同,地理分布也存在明顯的差異,香氣也各不相同。其中,樹脂類的特點是留香持久、香料氣味豐富濃郁、有天然樹脂特有的給人以溫暖、甜美的花香、蜜香以及果香的氛圍,也有糅合各種香味的作用;香花類的特點是具有豐富的花香調,香氣綿延悠長、甜美溫馨;果葉類香料的特點是給人清新、清爽愉悅之感。
世界上所有香材中,無論從數(shù)量還是質量上看,沉香從古至今皆為眾香之首。古典文獻中常說的“沉檀龍麝”四大香料中的“沉”,就是指沉香。
沉香,又名“沉水香”“水沉香”,或寫作“沈香”。沉香不是木材,而是瑞香科沉香屬樹木在自身受損、真菌侵入,且真菌引發(fā)樹木內部產生一系列變化的特定情況下逐漸匯集沉淀“結”出來的,是混合了樹膠、樹脂和木質成分的固態(tài)凝聚物。其木材本身并無特殊香味。據(jù)研究,瑞香科沉香屬的幾種樹木,如馬來沉香樹、莞香樹以及印度沉香樹等都可以形成沉香。
一般來說,沉香密度越大,凝聚的樹脂越多,其質量越好。古人常以能否沉水將沉香分為不同的級別:入水則沉者,名為“沉水香”,品質最佳;半浮半沉者,名為“棧香”“箋香”“弄水香”等,品質次之;稍稍入水而漂于水面的,名為“黃熟香”,品質再次之。
自然狀態(tài)下,結香時間越長久的香材熟化程度越高,質量相對更好,比重較大,入水即沉。在常溫下,沉香的香味較淡,當溫度達到38℃左右時開始散發(fā)香味,單獨一品沉香在加溫下,就能發(fā)出花香、蜜韻、梅香、奶香、清涼、苦、酸、咸、藥味以及焦味等復合氣味。
沉香的香氣分子非常穩(wěn)定,不易揮發(fā),這也是沉香能夠長期保有香味的原因。沉香的香氣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穿透力很強,能夠在很遠的地方聞到。
沉香的產區(qū)大致在東南亞和我國以及印度等國家和地區(qū),根據(jù)其產地、氣味等特征,可以粗略地分成三個系列:惠安系、莞香系和星洲系?;莅埠托侵奘窃缙谳^大的兩個沉香集散地,莞香則是國產沉香,主要產在海南、廣東、廣西、云南、貴州、臺灣等地。
惠安系沉香氣味清新渾厚,香韻特點是味道涼、甜的雙重性,有果香或花香,穿透力強,產地包括越南、柬埔寨、老撾、緬甸、泰國、菲律賓等;星洲系沉香味道濃郁醇烈,或甜或涼,該產區(qū)的香材密度大,多沉水,產地包括印尼、文萊、馬來西亞等;莞香系沉香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海南產的崖香,氣味清新典雅,花香蜜韻齊備,韻味飽滿而持久。
檀香素有“香料之王”“綠色黃金”之稱,包括白檀、黃檀和紫檀三種,其中黃檀是指“真正”的檀香。它取自檀香科喬木檀香樹的木質心材或其樹脂,愈近樹芯與根部的材質愈好。檀香屬植物大約有10種,但因其生長條件苛刻,全球僅分布于印度東部、馬來西亞和澳大利亞等濕熱地區(qū),以印度所產的“老山檀”為上乘之品,通常色質偏黃、油質豐富,材表光滑致密、香氣醇正,也是目前檀香的主流用香。
檀香木一般呈黃褐色或深褐色,存放時間愈長則顏色愈深。檀香氣味醇厚,香味穿透力極強,可逆風傳香,其香氣分子也屬于不太活躍型,因此留香時間非常持久,是香水中常見的定香成分。檀香與其他香材搭配,能提升香氣,因此多種香材配制的“合香”都會用到檀香。
龍腦香又稱“龍腦冰片”“瑞龍腦”“冰片”“梅花冰片”等,是龍腦香科植物龍腦香樹的樹脂凝結形成的一種近于白色、淡黃色的結晶體,古稱“龍腦”以示其珍貴;液態(tài)的龍腦樹脂古稱“膏香”“婆律膏”。
龍腦香樹多生長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qū),外形類似杉樹,樹體粗大高聳,一般高達四五十米以上,是熱帶雨林中的重要植物,除非洲外,以加里曼丹、馬來半島和菲律賓最多。龍腦香樹不僅出產龍腦香,而且其葉、花及果實皆有香味。
天然龍腦結晶多形成于樹干的縫隙中,體積大者多為薄片狀,以片大整齊、香氣濃郁、無雜質者為佳。天然龍腦香質地純凈,熏燃時香氣濃郁且煙氣甚小。在東西方都被視為珍品,古代還常被作為“國禮”相贈。
龍腦香氣味清涼尖銳,它的香氣分子屬于揮發(fā)很快的一種,在合香中有先聲奪人之勢,少用可提神醒腦,多用則掩蓋其他香味,故而在合香中,龍腦的量多用“少許”“半字”來斟酌使用。
乳香又稱熏陸香、馬尾香、乳頭香,為橄欖科植物乳香屬卡氏乳香樹或其同屬的樹木的樹脂,其主要產地是紅海沿岸的索馬里、埃塞俄比亞、也門及阿曼等地。
乳香堪稱西方歷史上使用最悠久、最重要、也最為名貴的香藥,早在古代就被奉為珍品,廣泛用于宗教、養(yǎng)生、醫(yī)療以及美容等各個方面。
乳香表面多呈黃白色,半透明,久存則顏色加深,質脆,遇熱軟化,具特異香氣,味微苦,自古便是合香的一種重要香材。魏晉南北朝時,乳香便已被大量使用。除了用于制香,乳香也是常用的最重要藥材之一,能行氣活血、消腫生肌。
龍涎香是抹香鯨腸胃內的病理分泌物,主要產于熱帶和亞熱帶的海洋中,其成因是鯨魚吃了墨魚、大王烏賊等頭足綱動物,這些動物具有角質喙等堅硬、銳利的部分難以被完全消化,有時甚至還會劃傷抹香鯨的消化道。
在這些殘存物的刺激下,抹香鯨消化道內便會分泌出一些含有龍涎香物質的特殊分泌物,促使傷口愈合并將這些殘存物逐漸包裹起來,待其結成固體后再吐出或者排泄出,剛排出的龍涎香黑而軟,氣味難聞,不過,由于長期漂在大海中,歷經(jīng)陽光曝曬、空氣催化和海水長年累月的洗滌,龍涎香會逐漸變硬,其中的雜質越來越少,顏色也由最初的偏黑色變得越來越淺,漸漸變成灰褐色、灰色,最終褪成近乎白色并散發(fā)香氣,成為成熟的龍涎香。
一般來說,在海上漂浮的時間越長,龍涎香顏色越淺,品質越好,故而白色的龍涎香尤為貴重,龍涎香的留香和持久性是任何香料都無法比擬的,其香氣既有麝香的溫暖氣息,又有鮮花的清甜幽香,通常不單獨使用,而是合入其他香料,以使整體香品的香韻得以增益并使香氣更為持久。
麝香是麝科動物林麝、馬麝或原麝雄體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既是香料,也是一種藥材,又名寸香、元寸、當門子、香臍子。
麝香自古便是一種高級香料,也是最早使用的香藥之一,其香味濃郁,與其他香材香味迥異,且經(jīng)久不散。單用麝香,不論量大或量小,氣味均不怡人,若以微量麝香與其他香料搭配使用,則能使整體香氣更為穩(wěn)定、持久。
但凡合香所使用的香材,大致可分為三類:一類是構成主體香韻的香材,如沉香、檀香、降真香等,這類香材香氣層次豐富、留香持久,亦可調和諸香,自古在香方中多作“主香”;第二類是起調和、修飾作用的香材,如甘松、丁香、藿香、零陵香、白芷、茴香、豆蔻等,這類香材均各具獨特的香氣香韻,配伍主香,能充分發(fā)揮其香韻,使香氣更豐富;第三類是用作發(fā)香和聚香的一類,如艾納、甲香、龍腦、麝香、龍涎等,發(fā)香就是令各種香料成分揮發(fā)均勻,聚香就是使香氣聚集充分,留香更為持久。
《香乘》一書中所列舉的幾百種香材,調香者均需要根據(jù)調配旨趣選用不同的香材。如北宋《天香傳》作者丁謂曾將海南黎母山所出的、有“冠絕天下”之美譽的海南沉香與其他舶來香品進行過比較;北宋制香大家黃庭堅調和諸香“非海南沉不用”;蘇軾更是對海南沉香稱許有加;南宋詩人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香》亦云:“沉水香,上品出海南黎洞……大抵海南香氣皆清澈如蓮花、梅英、鵝梨、蜜脾之類,焚香一博投許,氛翳彌室,翻之四面悉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