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紅燕 王伽藝
摘 要:卡勒德·胡賽尼的《群山回唱》感人至深,扣人心弦,它的敘事藝術(shù)也特色鮮明。本文借助熱奈特的敘事話語理論中的聚焦理論探究小說中不定式內(nèi)聚焦和多重聚焦如何拉近讀者和人物的距離,如何還原一個完整、復(fù)雜、模糊的現(xiàn)實世界,避免讀者輕易拿是非對錯來評判人物,評價世界。
關(guān)鍵詞:卡勒德·胡賽尼 《群山回唱》 熱奈特 內(nèi)聚焦
阿富汗裔美籍作家卡勒德·胡賽尼在《追風(fēng)箏的人》(2006)、《燦爛千陽》(2007)收獲億萬讀者之后,2013年他再次將自己的人物置身于故土阿富汗,美麗又苦澀的《群山回唱》呈現(xiàn)在了讀者面前。這部作品除了扣人心弦的故事,作者的敘事藝術(shù),尤其是聚焦的轉(zhuǎn)變也是研究《群山回唱》的一個有價值的切入口。
《群山回唱》講述了1952年秋,生活在阿富汗村莊沙德巴格的10歲男孩阿卜杜拉和3歲的妹妹帕麗,迫于家庭貧困,被迫分離,由此開始了一場終身的追尋。兄妹倆的母親死于難產(chǎn),父親薩布爾續(xù)弦。繼母帕爾瓦娜的哥哥納比在首都喀布爾一個富裕的家庭做廚師兼司機,女主人妮拉無法生育,一直為此深感遺憾和痛苦。納比為了討好女主人,從中牽線,將可愛的帕麗賣給了妮拉。緊接著,阿富汗處于連年戰(zhàn)亂,兄妹各自流散異國他鄉(xiāng),但是彼此的尋找從未中斷過。
本文采用熱奈特的敘事話語理論,尤其是聚焦理論,分析《群山回唱》中采用的聚焦方式以及產(chǎn)生的效果。熱奈特認(rèn)為視角,視野和視點是過于專業(yè)的視覺術(shù)語,所以他采用了聚焦這個比較抽象的詞。熱奈特把聚焦分為三種,零聚焦、內(nèi)聚焦和外聚焦。零聚焦就相當(dāng)于無所不知的敘述者的敘事;內(nèi)聚焦采用書中人物的視角,敘述者只說某個人物知道的情況;內(nèi)聚焦又分為三種,固定式內(nèi)聚焦,不定式內(nèi)聚焦和多重式內(nèi)聚焦;外聚焦則是敘述者說的比人物知道的還少。
卡勒德·胡賽尼的《群山回唱》則大量采用了內(nèi)聚焦,特色鮮明。小說一共有九章,九個故事。第一章、第四章、第八章和第九章采用了第一人稱敘事,其余的第二章、第三章、第六章和第七章采用了第三人稱敘事??傮w來看,作者主要采用的是不定式內(nèi)聚焦和多重式內(nèi)聚焦。不定式內(nèi)聚焦指焦點人物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故事的發(fā)展,讀者會跟隨不同聚焦人物的視角,深入故事;多重式內(nèi)聚焦主要指根據(jù)不同焦點人物的視角來看待同一個問題。對書中人物的聚焦就是對敘述者視野的限制,讀者便可以更好地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參與到故事中。
一、不定式內(nèi)聚焦的應(yīng)用,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性,加劇了沖突效果,拉近了讀者與人物的距離
書中部分章節(jié)是第三人稱敘述,事件卻都是透過書中人物的眼光去看,通過他們的大腦思考和聚焦。納比是薩布爾第二任妻子帕爾瓦娜的哥哥,一方面他離開家鄉(xiāng)去喀布爾是要找事做養(yǎng)活自己的兩個妹妹,殘疾的馬蘇瑪和與馬蘇瑪相依為命的帕爾瓦娜;另一方面按他自己的話講,那也是他的逃亡,對責(zé)任的逃避。在瓦赫達提先生家供職的時候,他對女主人妮拉產(chǎn)生了愛慕。為了討好女主人,他從中牽線,將薩布爾前妻的女兒帕麗賣給了妮拉。面對這樣一位逃避責(zé)任的哥哥,討好女主人牽線賣掉自己外甥女的舅舅,讀者很容易產(chǎn)生厭惡之情。當(dāng)?shù)诙戮劢谷宋餅榘⒉范爬瓡r,讀者和納比的關(guān)系很遠,讀者仿佛得到了很客觀的評價。
可是恰恰因為小說第四章采用了人物內(nèi)聚焦,聚焦人物是年老的納比,就產(chǎn)生了不同的效果。年邁的納比給馬科斯先生寫了一封信,并委托馬科斯把這封信轉(zhuǎn)交給帕麗。信件是以年邁的納比為第一人稱敘述,讀者透過年邁納比的視角去看他這一生,以及與他生命有交集的人。他說:“可我也有些不太光彩的,自私自利的動機。最主要的就是:我想給妮拉一件東西,一件其他男人,不管是她丈夫,還是粉色大宅的主人都給不了的東西?!彼姓J(rèn)對女主人公的愛慕,意識到自己當(dāng)年的行為不光彩;對于因他而分離的兩個孩子,他也說道 “可是這么多年過去了,每當(dāng)記憶重現(xiàn),我依然覺得格外揪心。怎么能忘掉呢?那兩個無助的孩子是我?guī)サ?,愛在他們身上表現(xiàn)的最單純、最無暇,可我硬生生地把他們分開了。我永遠也忘不了那突如其來的感情重創(chuàng)?!弊x者只跟著年邁納比的視角來觀察年輕納比,而且不由自主地會站在納比一邊。我們看到了年輕時代的他身不由己,卻又不斷地負(fù)重前行。他也跟所有的年輕人一樣,對生活對愛情充滿了幻想,只是造化弄人,他終究勇敢地承擔(dān)起了一份無可奈何的愛。透過納比的視角,讀者和年輕納比的關(guān)系逐漸地被拉近,了解得越多,越理解他的苦衷,而且他的愧疚更是減少了讀者對他的譴責(zé)。
又比如在小說的第三章,這章是第三人稱敘事,可是是誰在“看”呢?是帕爾瓦娜。讀者借助帕爾瓦娜的視角,理清了帕爾瓦納和姐姐馬蘇瑪?shù)年P(guān)系。帕爾瓦娜現(xiàn)在照顧著雙腿殘疾的姐姐馬蘇瑪,同時讀者通過帕爾瓦納記憶的閃回,了解到了事情的原委。原來當(dāng)年姐妹兩人都曾愛慕那個會講故事的薩布爾,姐姐相貌出眾,更受青睞。妹妹相貌平平,可是內(nèi)心畢竟不甘。所以在兩姐妹蕩秋千的時候,正逢馬蘇瑪告訴帕爾瓦娜薩布爾要來提親了,心碎的帕爾瓦娜 “看到自己的手在移動。這兩只手所做的,倒也算不上真的推了一把,可是在馬蘇瑪?shù)谋澈团翣柾吣戎付说娜庵g,確實發(fā)生了接觸,瞬間產(chǎn)生了難以覺察的推力”。也就是說,她把姐姐推下了秋千,導(dǎo)致了姐姐終身殘疾,與幸福的婚姻也失之交臂,帕爾瓦娜也從此扛上了照顧姐姐生活起居的重任。故事在這里沒有結(jié)束,馬蘇瑪后來請求妹妹帶自己去喀布爾,事實上她早已為自己安排好了后事。夜晚二人在去喀布爾的曠野中休息,姐姐毅然讓妹妹留下自己,獨自回家,嫁給喀布爾。她不想再拖累妹妹。帕爾瓦娜走了,留下了殘疾的姐姐,可能她在曠野中會被凍死,會被胡狼或是狐貍吃掉,總之她走向了自己的新生活。
設(shè)想這章采用零聚焦,一切都由無所不能的全知敘述者去看,去講,讀者會和帕爾瓦娜保持相當(dāng)?shù)木嚯x,內(nèi)心的震撼不會如此強烈??墒沁@一切慘劇都是透過帕爾瓦娜自己的視角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人性的殘酷以一種更精妙更直接的方式血淋淋地呈現(xiàn)出來,加劇了人物沖突的效果,產(chǎn)生了撼人心靈的震顫,即使掩卷良久,這種殘酷冰冷也久久揮之不去。
二、多重式內(nèi)聚焦的應(yīng)用,還原了一個完整、客觀的世界,避免了讀者輕易拿是非對錯來評判人物
《群山回唱》的扉頁上引用了13世紀(jì)東羅馬帝國詩人魯米的詩“走出對與錯的觀念/有一片田野/我將與你在那相會?!焙惸嵩诮邮堋稏|方早報》采訪時曾說過:“魯米的詩歌代表了這個世界上道德有多么的模棱兩可。如果你拿是非對錯來看這個世界,你并沒有在欣賞它全部的復(fù)雜性與模糊性。所以《群山回響》是我所寫的最道德模糊的一本小說,人物的行為充滿爭議,他們并不能簡單地被劃分為好人或是壞人。你看人性和人類行為,它們要微妙得多,并不那么容易分類?!?所以,全書并沒有一個代表正義化身的人物來敘述全文,而是每一個人物都有機會登上舞臺當(dāng)一回主角,讓自己的聲音在整部合唱曲中突顯?!?/p>
《群山回唱》的每一個故事里,聚焦人物都不同,讀者是通過不同的人物視角來了解人物間錯綜復(fù)雜的關(guān)系,同時避免了簡單的道德判斷。在第二章,薩布爾和阿卜杜拉送帕麗去瓦赫達提家。這章焦點人物是阿卜杜拉,我們通過他的視角觀察父親薩布爾和妹妹帕麗。 “父親就不一樣。他是鐵石心腸。他目光所及的世界和媽媽的一樣,可他看到的只有冷漠。無盡的辛勞。父親的世界毫無仁慈可言。絕沒有免費的東西存在。甚至愛。你得為一切付錢。如果你是個窮人,就只能拿痛苦當(dāng)錢花?!保?4)兒子眼中的薩布爾不是慈父,他冷漠、鐵石心腸,賣了自己的親生女兒。
可一個人的視角、簡單的道德評判難免有失偏頗。第三章,透過帕爾瓦娜的視角,讀者發(fā)現(xiàn)了一個神采奕奕,會講故事的少年薩布爾。這個夢想著長大了寫小說的薩布爾深受帕爾瓦娜和姐姐馬蘇瑪?shù)膼勰???稍旎耍_布爾娶了別人,生了孩子。不幸的是,他的妻子死于難產(chǎn)。一個男人帶著兩個孩子焦頭爛額,最終又娶了帕爾瓦娜。此外,讀者從第一章,薩布爾帶女兒去喀布爾的前夜給孩子們講了一個故事,故事中薩布爾通過故事人物巴巴·阿尤布講出了自己的苦衷,不送走女兒帕麗,可能其他的孩子就要餓死了。在愛的杠桿中,實在難以選擇。第四章,讀者又一次借助納比的視角,看到了薩布爾的痛苦和無奈?!翱墒撬_布爾像我的許多同胞一樣,總是受到自尊心的折磨?!肋h都不會要我的錢?!?“可我到現(xiàn)在也沒完全理解,他為什么寧愿步行,送女兒到喀布爾來,又為什么允許阿卜杜拉同行。也許他想和女兒多待哪怕一點時間,也許他想通過旅途中的艱辛來贖罪,也許這只是出于薩布爾的自尊,不想和買走他女兒的人同車?!彼_布爾不愿接受嗟來之食,他是一個有自尊的男子漢,他渴望靠自己的勞動換取幸福的家庭生活,可是在靠天吃飯的年代,他還是輸給了干旱、貧窮和命運。走投無路,不賣掉帕麗,可能就有其他的孩子餓死,或者更慘??墒琴u掉女兒等于賣掉了自己的靈魂,一具行尸走肉茍延殘喘,直至死亡。通過多重式內(nèi)聚焦,薩布爾的形象完整而豐滿。讀者對這位貧窮的父親所做的選擇有了更深切的體會,也不會進行簡單粗暴的道德判斷了。
《群山回唱》中內(nèi)聚焦的應(yīng)用,尤其是不定式內(nèi)聚焦和多重內(nèi)聚焦的大量應(yīng)用,使得書中人物都有了登上舞臺獨立發(fā)聲的機會,還原了一個完整、復(fù)雜的現(xiàn)實世界,也讓讀者避免輕易拿是非對錯來評判這些合唱人物,避免將人性簡單化、扁平化。
參考文獻
[1] 熱拉爾·熱奈特,著.王文融,譯.敘事話語·新敘事話語[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90.
[2] 卡勒德·胡賽尼,著.康慨,譯.群山回唱[M].上海:世紀(jì)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3] 金蓓蕾,石劍峰.“胡賽尼:這是我所寫的最道德模糊的一本小說”[N].東方早報,2013,5.http://www.dajianet.com/news/2013/0528/199772_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