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星頤 周婷 張月 陳思穎
摘 要:欺凌是現(xiàn)今小學校園存在的普遍問題,近些年來呈現(xiàn)程度加深、手段多樣化的現(xiàn)象,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本研究通過校園訪談及問卷調查,了解到樣本小學中存在欺凌的形式、部分主體基本狀況以及家長教師的初步認識。本研究采用定性觀察及實驗研究分析方法,對樣本學校學生的行為及認知初步分析,總結了導致校園欺凌發(fā)生的個人特點、家庭、教師及學校的原因,并對數(shù)據(jù)分析,基本得出在個人、家庭及學校方面的防治對策。
關鍵詞:小學中年級;校園欺凌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17-018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7.122
校園欺凌也稱校園暴力、校園霸凌、學校欺凌、校園欺負[1]等,狹義上主要指在學生之間直接或間接地對肉體、精神方面的攻擊或傷害,而廣義上的校園欺凌還包括對教師等教職人員實施的欺凌和對學校設備、設施等蓄意破壞等。
小學中年級學生個體差異性較大,情緒不穩(wěn)定,易自負或自卑,自我調節(jié)能力差,面對欺凌,難以釋放心理壓力。同時,其道德判斷出現(xiàn)可逆性,開始獨立思考與他人的關系。在同伴接納方面出現(xiàn)受歡迎、被忽視、被拒絕等不同地位,對待他人具有明顯的主觀色彩。
一、小學中年級校園欺凌主體的特點
(一)欺凌者
據(jù)調查,樣本學校中欺凌者具有一定的共性。他們的認知多為自私自利、漠視他人利益;在情感方面,多缺乏愛心與同情心,不懂得尊重別人;在意志方面,行為的自覺水平基本較低,優(yōu)柔寡斷,難以自持;在情緒方面,波動大,易焦慮沖動;在人際關系方面,大部分能力較強,但極易沖動,經常與他人發(fā)生沖突。
(二)被欺凌者
調查中可以發(fā)現(xiàn),被欺凌者也存在一定的共性。他們多膽小怕事、懦弱退縮;大部分不善于表達主觀情緒,心理壓力較大;在意志方面,大部分人因自卑感較強,易挫??;在情緒方面,具有濃烈的消極色彩,易焦慮;且不善于與他人交往,獨來獨往或同伴較少。
二、小學中年級學生校園欺凌的主要表現(xiàn)
(一)個別欺凌與群體欺凌
本研究調查發(fā)現(xiàn),從參與者數(shù)目看可表現(xiàn)為個別欺凌和群體欺凌。個別欺凌多通過力量的不均衡、身高體型的懸殊對個別弱小者進行言語攻擊或肢體壓制。群體欺凌一般是優(yōu)勢群體欺負弱小者或弱勢群體。
本研究實踐發(fā)現(xiàn),樣本學校中,出現(xiàn)學生因職務之便勒令或斥責后進生的現(xiàn)象。也存在由個別欺凌延伸至群體欺凌的實例。被欺凌者曾求助于班主任,但班主任不以為意,導致被欺凌者受到更長期、程度加深、方式更多樣的攻擊。
(二)直接欺凌與間接欺凌
在校園里的欺凌現(xiàn)象主要分為兩種,直接欺凌與間接欺凌,直接欺凌現(xiàn)象較為常見也較易發(fā)現(xiàn),主要的欺凌方式有肢體攻擊,語言謾罵,勒索錢財及破壞被欺凌者的所屬物品[2],在被欺凌者身后貼帶有侮辱性便箋紙等,間接欺凌比較少見也難以發(fā)現(xiàn),主要形式是孤立同學。
(三)語言攻擊與肢體壓制
通過問卷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12.8%的學生認為隨便給別人起綽號屬于校園欺凌行為,14.2%的學生認為威脅恐嚇其他同學也屬于校園欺凌現(xiàn)象的范疇。而“信不信我打你”“再說一遍試試”,這些類似于恐嚇的語詞頻繁出現(xiàn)。此外嘲笑同班同學的體貌,例如譏諷某女生是大胖子或某男生是小矮子等行為,都是校園里言語欺凌的主要表現(xiàn)。
除語言攻擊,肢體壓制也是校園欺凌常見的表現(xiàn)形式。調查中發(fā)現(xiàn)體育課有中年級同學通過體型身高優(yōu)勢來壓制弱小者的現(xiàn)象。
(四)報復性欺凌與欺壓性欺凌
根據(jù)調查問卷發(fā)現(xiàn),在回答“如果遭到了同學欺凌,怎么辦”一問時,6.25%的學生選擇了“集結小伙伴報仇”這一選項。由此可知,部分被欺凌者會采取報復性形式對付欺凌者,成為新的欺凌者。
但大多數(shù)欺凌者,最初傷害同學靠身型優(yōu)勢欺負打壓弱小者,例如在放學路上攔住同學,往同學身上砸小石子,推搡打罵弱小者等欺壓性的行為。
三、小學中年級校園欺凌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小學中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
1.模仿能力強
小學中年級學生的思維處于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但仍以形象思維為主,模仿性強,隨著社會文化生活日趨豐富,大眾傳媒中黃暴的書刊、游戲和影視作品會對學生產生消極影響。
2.判斷力與自制力弱
小學中年級學生是非觀念淡薄、缺乏獨立評價和判斷的能力。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由于認識能力和控制能力發(fā)展的不協(xié)調,自我意識薄弱,易產生危機感。
(二)學校教育與教師認知的偏差
1.學校教育重智輕德
多數(shù)學校過于重視學生的成績而忽視對學生的道德教育,對于學生的心理問題更是漠不關心。在本研究的六所鄉(xiāng)鎮(zhèn)小學中,均未配備心理教師以及專門的心理咨詢室。
學生面臨著太多壓力,學習、作業(yè)、考試、同伴競爭、教師的壓力等,都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負面影響。
2.教師對欺凌現(xiàn)象的認知與處理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多數(shù)教師對于校園欺淩缺乏足夠的認識,沒有明確的概念界定。且教師不敏感,導致校園欺凌事件發(fā)現(xiàn)不及時,即使發(fā)現(xiàn)了,也不能正確處理。
(三)家庭教育的不適
1.不當?shù)募彝ソ逃绞?/p>
問卷顯示,3.78%的家庭過分寵溺孩子,導致孩子以自我為中心,過分夸耀自己,且自主能力不強。調查中存在極少部分的暴力家庭,家長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小孩子一犯錯誤就施加暴力,給子女造成心理陰影。
2.不良的家庭氛圍
一方面,本研究范圍是宿遷市部分鄉(xiāng)鎮(zhèn)小學,留守兒童占較大比例。這些孩子大多活潑好動但內心敏感。課間時,易與他人產生矛盾作出一些言語、肢體上的攻擊行為。另一方面,調查中有近五分之二的孩子處于事業(yè)型家庭中,父母對孩子缺少關愛,導致他們做事極端來博取關注。
四、改善中年級校園欺凌的對策
(一)從小學中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fā)
1.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
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內心敏感且處于權威階段,不敢表達自我。所以我們應當多去關注他們的內心想法,鼓勵他們表達。
2.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力和自制力
小學中年級階段的學生大多數(shù)需要依從別人,要結合這一特點,家長教師做好正確的榜樣,逐漸培養(yǎng)學生判斷力。而自制力對于中年級學生來說是欠缺的,他們做事全憑喜好,不懂自制,家長要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培養(yǎng)他們的意志力,從而提升自制力,而教師也要制定適當?shù)囊?guī)范去約束學生。
(二)學校教育關心學生的身心發(fā)展
1.學校加強對于小學生的道德教育
在學校設立心理咨詢室,配備專業(yè)的心理教師都是必要的,這樣在學生有心理問題和壓力時,可以及時解決。
校園欺凌是法律的空白地帶,校方不會對此多加關注,實踐重心一般會在學校的教育學習管理上。[3]但學校是學習的主要場所,很多的習慣養(yǎng)成都是在學校,學校更應當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一方面要減輕學生的壓力,另一方面更應該讓學生懂得何為校園欺凌,如何預防校園欺凌。
2.加強教師對于校園欺凌的認知
根據(jù)調查,多數(shù)教師不關注校園欺凌,雖然了解校園欺凌,但不多加關注。因此教師應當予以重視,從自身出發(fā),以德服人,不應當以懲罰手段去讓學生信服自己。同時要給予學生多方面的關注,在出現(xiàn)欺凌現(xiàn)象時,及時了解情況,對欺凌者進行思想教育讓他知錯能改,給予被欺凌者及時的安慰和引導,避免其產生心理陰影。
(三)家長主動營造寬松民主的家庭氛圍
1.家長要改善教育方式
首先家長要重視子女心理教育,與子女多溝通交流,讓其把“心理情結”表達出來。其次家長要重視子女優(yōu)良品質和健全個性的培育和引導,塑造其良好的個性。
2.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父母的愛是子女成長必不可少的,要經常陪伴子女,給予子女關愛,如若學生在學校受到欺負,不敢說出實情,父母要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言談舉止觀察,以確定其是否接觸校園欺凌事件,盡早采取措施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 向廣宇,聞志強.日本校園欺凌現(xiàn)狀、防治經驗與啟示——以《校園欺凌防止對策推進法》為主視角[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2017(1).
[2] 張瓊.小學校園欺凌行為及其對策研究——基于湖南省永州市X小學的個案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4(11).
[3] 楊雪錦.校園欺凌現(xiàn)象調查及對策分析——以S中學為例[D].沈陽師范大學,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