笪國棟 拾文化
5個月,走遍故宮9000多間房屋——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說:“唯有了解故宮的全部,才能真正尊重它,保護它?!?/p>
再過兩年,故宮就滿600歲了。這個世界上最大規(guī)模的宮殿建筑群每年都要接待來自國內外的1600萬名觀眾。而近幾年的故宮屢屢爆出亮點,成為媒體和網民關注的焦點:網上購票;紫禁城大殿首次被點亮;返聘已退休的能工巧匠來修繕文物,甚至很多從中央美院、清華美院畢業(yè)的年輕人也加入到這個隊伍;2020年故宮整體開放面積將擴大到80%。
而這一切,不得不歸功于單霽翔——故宮博物院的“看門人”。從建筑師到規(guī)劃委員會主任,從國家文物局局長到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一生未離開過古建筑與文物保護工作。
“我有一種呵護每一個角落的沖動。”
2012年1月,單霽翔就任故宮博物院院長。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一間間房屋走訪、察看故宮。600年只有兩個人走遍所有的房子:一個是單霽翔;一個是他的秘書周高亮。
走完故宮9000多間房屋后,單霽翔內心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做游客時,看到其他游客抽煙,并不覺得有什么異樣;做了院長后,再看到游客抽煙,不可忍受。
這一細節(jié),讓他驚覺:自己已把故宮放上心頭,已經把這里當成了自己的家。2013年,單霽翔提出“開放區(qū)不允許有一片垃圾”。起初,他看到垃圾,親自彎腰去撿;磚石縫里有煙頭,他就親手去摳。一年,他撿的煙頭就有1000多個!
“我把這兒當成家,有一種呵護每一個角落的沖動。”彎腰俯身,是下屬對單霽翔最鮮明的印象。他要求一片垃圾落地后,兩分鐘內必須有人清掃掉,所有犄角旮旯,干干凈凈。
2014年,單霽翔提出“屋頂不能有草”。屋頂長草,生長過程中會拱瓦,瓦松動了,就會漏雨,導致木頭糟朽,木結構的古建筑就得大修。
“我們做到了。從高處往下看,紫禁城的屋頂沒有一根草”,單霽翔自信地說。撿垃圾也好、拔野草也好,這在單霽翔看來,都是必須做而且要馬上做的事。只要是對維護文物生態(tài)有好處,就得“有令即行、有禁即止”。
隨后,單霽翔又開始了“收復失地”工作:第一步,拆除破壞景觀和諧的臨時建筑;第二步,把占用古建筑辦公的單位請走;第三步,不允許車輛穿行故宮。
但故宮太大了,繞一圈好幾公里。工作人員怎么工作?單霽翔規(guī)定可以使用自行車和電瓶車。國賓和外國首腦來了也不能走后門。
2013年4月,法國總統(tǒng)奧朗德參觀故宮,所有車輛按照故宮要求停在了午門外,貴賓們步行參觀。自此以后,所有國賓再無例外。
不打無準備之仗
接下來,單霽翔開始解決游客的“槽點”:人太多、買票難、無位置可坐。2012年,他上任那一年,故宮年參觀人次突破1500萬。單霽翔看著一張單日游客18萬的照片,憂心忡忡。
他決定限流!這在當時是一個大膽的想法。
2008年,故宮曾實行過限流,但沒有成功。后來,一直沒有再限流。2015年6月13日,故宮正式實行每天8萬人限流參觀。但單霽翔不打無準備之仗,他做了兩件事:
第一,用大屏幕滾動更新余票數量,即使余票售完,仍提供全天預約服務。
第二,把售票口搬到了端門廣場,開設了32個售票口,這是全世界售票窗口最多的博物館。他的目標是:讓每個游客5分鐘內買上票。此前,售票口在午門,動輒幾千人排幾百米長隊買票,一兩個小時才買到票。
更大的舉措還在之后。2017年10月,故宮全面實行網絡購票,取消實體門票和現場售票窗口。
接著,單霽翔開始著手解決游客沒地方休息的難題。
過去,故宮里專供游客休息的座椅不足,只能坐在石頭上、屋檐下、御花園的欄桿上。他一看又急了:能不能讓游客有尊嚴地休息了。
他決定增設休息座椅:要結實,要坐著舒服,要跟周圍環(huán)境協(xié)調,椅面要便于清洗,椅子底下要便于清掃……
以匠心“在故宮修文物”
2002年,故宮啟動“百年大修”規(guī)劃。這個項目計劃用18年時間,對古建筑進行整體的保護修繕。但由于體制機制上的問題,傳統(tǒng)技藝的缺失,古建筑無法科學修復,單霽翔果斷中止了所有修繕?!叭绻眠@種方法修,修一棟會壞一棟。我們沒法負這個歷史責任?!?/p>
故宮修繕工程的轉機在2015年。單霽翔用8分鐘爭取來了“故宮的事要特事特辦”的批示。自此,故宮的修復不再視為工程,而是研究性的保護項目。
以養(yǎng)心殿為例。養(yǎng)心殿雖然體量不大,但是個充滿歷史故事的地方。自雍正皇帝后,8位皇帝在這里居住,殿內有1980件皇帝身邊的文物,都是故宮頂級的,從未離開過養(yǎng)心殿,亟待修繕。
故宮邀請學者先花兩年時間研究。學者們共上報了36個科研課題,最后經過學術委員會審定,確定了其中的33個。在此基礎上,進行詳細勘察,找到每一個文物的病害,再開始修繕。這批學者也成為故宮修復中必不可少的專家顧問。
真正讓故宮學者專家們廣為人知的是一部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它的爆紅,單霽翔始料未及。
“沒想到豆瓣9.4評分,超過《瑯琊榜》和《舌尖上的中國》,成為全國紀錄片第一;沒想到生冷的、默默無聞、年復一年修文物的人,居然變成男神;沒想到那么多的90后、95后的年輕人強勢關注,有15000人報名希望來故宮修文物?!?/p>
早上不到8點,作為故宮博物院“看門人”,單霽翔就會出現在紫禁城里。從神武門向西沿故宮巡查一圈,貫穿著單霽翔自2012年初上任至今的每個工作日。
單霽翔說,當朝霞滿天的時候,當日落西山的時候,當月亮升起的時候,望著故宮,他心底就漫出一種靜靜守護故宮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