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龍 李劍武 王程旺 金效華
摘 要:中國西藏東南地區(qū)位于東喜馬拉雅和印緬的交接處,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的熱點地區(qū),尤其是位于該地區(qū)的墨脫,由于巨大的海拔高差,使該地區(qū)的植被類型呈顯著的垂直地帶性,且植物種類繁多、植被結(jié)構(gòu)復(fù)雜。該文報道了西藏野生蘭科植物新記錄屬3個,即線柱蘭屬(Zeuxine)、爬蘭屬(Herpysma)和槽舌蘭屬(Holcoglossum);新記錄種27個,即白肋線柱蘭(Zeuxine goodyeroides)、爬蘭(Herpysma longicaulis)、小花槽舌蘭(Holcoglossum himalaicum)、西南齒唇蘭(Anoectochilus elwesii)、窄唇蜘蛛蘭(Arachnis labrosa)、短足石豆蘭(Bulbophyllum stenobulbon)、尖角卷瓣蘭(B. forrestii)、南方蝦脊蘭(Calanthe lyroglossa)、泰國牛角蘭(Ceratostylis siamensis)、金唇蘭(Chrysoglossum ornatum)、格力貝母蘭(Coelogyne griffithii)、云南貝母蘭(C. assamica)、斑舌蘭(Cymbidium tigrinum)、梳唇石斛(Dendrobium strongylanthum)、狹葉金石斛((D. angustifolium)、厚唇蘭(D. mariae)、粗莖蘋蘭(Pinalia amica)、垂葉斑葉蘭(Goodyera pendula)、綠花斑葉蘭(G. viridiflora)、狹葉羊耳蒜(Liparis perpusilla)、小花羊耳蒜(L. platyrachis)、三裂羊耳蒜(L. mannii)、鐮葉鳶尾蘭(Oberonia falcata)、闊瓣鳶尾蘭(O. latipetala)、凹唇石仙桃(Pholidota convallariae)、大苞蘭(Sunipia scariosa)、滇南矮柱蘭(Thelasis khasiana)。這些植物新資料的發(fā)現(xiàn),對于豐富西藏植物種類以及對該地區(qū)物種多樣性的保護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關(guān)鍵詞:線柱蘭屬, 爬蘭屬, 槽舌蘭屬, 蘭科植物, 新記錄, 西藏
中圖分類號:Q949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0-3142(2018)11-1440-06
Abstract:Southeastern Tibet is located at the junction of two global biodiversity hotspots, the Eastern Himalaya and Indo-Burma region, especially Medog, which has significant plant vertical zonality, a wide variety of plants and complicated vegetation types, resulted by its huge elevation difference. This paper reported new information of Orchidaceae in Tibet, China, including three genra,? Zeuxine, Herpysma, Holcoglossum, and twenty-seven new species including Zeuxine goodyeroides, Herpysma longicaulis, Holcoglossum himalaicum, Anoectochilus elwesii, Arachnis labrosa, Bulbophyllum stenobulbon, B. forrestii, Calanthe lyroglossa, Ceratostylis siamensis, Chrysoglossum ornatum, Coelogyne griffithii, C. assamica, Cymbidium tigrinum, Dendrobium angustifolium, D. mariae, D. strongylanthum, Pinalia amica, Goodyera pendula, G. viridiflora, Liparis perpusilla, L. platyrachis, L. mannii, Oberonia falcata, O. latipetala, Pholidota convallariae, Sunipia scariosa, Thelasis khasiana. The finding of the new material species enriches the plant species in the Southeast of Tibet and has a great significant meaning to study the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Key words:Zeuxine, Herpysma, Holcoglossum, Orchidaceae, new record, Tibet
我國藏東南地區(qū)是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qū)(Mittermeier et al,2005),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和復(fù)雜的氣候類型使得該地區(qū)蘭科植物多樣性非常豐富,在《西藏植物志》中就記錄了西藏蘭科植物有64屬191種及2變種(郎楷永和吉占和,1987)。近年來,隨著交通的改善,該地區(qū)的植物研究也越來越受到關(guān)注,更多的野外科考也隨之展開。
2017年11月,中國科學(xué)院植物研究所、西藏自治區(qū)高原生物研究所和中國科學(xué)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科技人員對西藏自治區(qū)墨脫縣聯(lián)合開展了兩周的野生蘭科植物科學(xué)考察,發(fā)現(xiàn)西藏野生蘭科植物新記錄屬3個和新記錄種27個,現(xiàn)予以報道。憑證標(biāo)本分別保存于中國科學(xué)院植物研究所(PE)、西藏自治區(qū)高原生物研究所(XZ)和中國科學(xué)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HITBC)標(biāo)本館中。
1. 白肋線柱蘭 圖版I:A
Zeuxine goodyeroides Lindl., Gen. Sp. Orchid. Pl. 486. 1840.
區(qū)內(nèi)分布:墨脫縣背崩鄉(xiāng),海拔1 451 m,附生于林中樹干上;金效華、李劍武、王喜龍、王程旺 19305(PE)。區(qū)外分布:本屬共有50余種,中國產(chǎn)13種,主要分布于中國云南東南部、廣西西部,尼泊爾、錫金、不丹、印度東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標(biāo)本采自印度。本種以及所在的線柱蘭屬(Zeuxine Lindl.)在中國西藏均為首次記錄。
2. 爬蘭 圖版I:B
Herpysma longicaulis Lindl. in Gen. Sp. Orchid. Pl. 506. 1840.
區(qū)內(nèi)分布:墨脫縣背崩鄉(xiāng),海拔1 381 m,生長在密林下腐殖土中,開花;金效華、李劍武、王喜龍、王程旺 19335(PE)。區(qū)外分布:本屬下面僅有爬蘭一種,主要分布于中國(云南)、不丹、印度東北部、印度尼西亞、緬甸、尼泊爾、泰國和越南。本種以及所在的爬蘭屬(Herpysma Lind.)在中國西藏均為首次記錄。
3. 小花槽舌蘭 圖版I:C
Holcoglossum himalaicum(Deb, Sengupta & Malick) Aver. [Ascocentrum himalaicum (Deb, Sengupta & Malick) Christenson].
本種中國植物志中英文版均放在鳥舌蘭屬(Ascocentrum Schltr.)(吉占和等,1999;Chen et al,2009),但在本文中我們根據(jù)最新研究資料,將其歸在槽舌蘭屬。
區(qū)內(nèi)分布:墨脫縣格當(dāng)鄉(xiāng),海拔1 769 m,附生于林中樹干上,開花;金效華、李劍武、王喜龍、王程旺 19190(PE)。區(qū)外分布:本屬共有12種,主要分布在中國云南、四川,印度、老撾、緬甸、泰國和越南也有分布。本種以及所在的槽舌蘭屬(Holcoglossum Schltr.)在中國西藏均為首次記錄。
4. 西南齒唇蘭
Anoectochilus elwesii (Clarke ex Hook. f.) King et Pantl. in Ann. Bot. Gard. Calcutta 8:296, t. 394. 1898.
區(qū)內(nèi)分布:墨脫縣背崩鄉(xiāng),海拔1 451 m,附生于林下蔭濕腐殖土中;金效華、李劍武、王喜龍、王程旺 19306(PE)。區(qū)外分布:分布于中國廣西、四川、貴州、云南和臺灣;在錫金、不丹、印度東北部、緬甸北部、泰國、越南也有分布,模式標(biāo)本采自印度。本種在中國西藏首次記錄。
5. 窄唇蜘蛛蘭
Arachnis labrosa (Lindl. & Paxton) Rchb.
f. in Bot. Centralbl. 28:343. 1886.
區(qū)內(nèi)分布:墨脫縣德興鄉(xiāng),海拔1 077 m,附生于林中樹干上;金效華、李劍武、王喜龍、王程旺 19126(PE)。區(qū)外分布:本屬共有13余種,中國僅產(chǎn)1種,分布于中國臺灣、海南、廣西、云南南部。國外主要分布在不丹、印度東北、緬甸和越南南部。本種在中國西藏首次記錄。
6. 短足石豆蘭
Bulbophyllum stenobulbon E. C. Parish & Rchb. f. in Trans. Linn. Soc. London 30:153. 1874.
區(qū)內(nèi)分布:墨脫縣50 K-80 K路上,海拔1 087 m,附生于林中樹干上;金效華、李劍武、王喜龍、王程旺 19065(PE)。區(qū)外分布:本屬有1 900余種,主要分布在新舊的世界熱帶地區(qū);中國產(chǎn)103種,分布于廣東、貴州西南部、云南東南部。不丹、錫金、老撾、緬甸、泰國、越南均有分布。本種在中國西藏首次記錄。
7. 尖角卷瓣蘭
Bulbophyllum forrestii Seidenf. in Dansk Bot. Ark. 29(1):120. 1974.
區(qū)內(nèi)分布:墨脫縣50 K-80 K路上,海拔1087 m,附生于林中樹干上;金效華、李劍武、王喜龍、王程旺 19070(PE)。區(qū)外分布:主要分布于中國云南南部至西北部(勐海、騰沖、瀘水、怒江流域)。國外主要分布在緬甸和泰國。模式標(biāo)本采自中國云南西北部。與角萼卷瓣蘭[Bulbophyllum helenae (Kuntze) J. J. Smith]相似,主要區(qū)別在于本種的花杏黃色,中萼片全緣。在中國西藏首次記錄。
8. 南方蝦脊蘭
Calanthe lyroglossa Rchb. f. in Otia Bot. Hamburg. 1:53. 1878.
區(qū)內(nèi)分布:墨脫縣背崩鄉(xiāng),海拔1 596 m,附生于林中樹干上;金效華、李劍武、王喜龍、王程旺 19252(PE)。區(qū)外分布:國內(nèi)主要分布于中國海南、臺灣;國外主要在柬埔寨、印度東北部、日本、老撾、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泰國、越南等地分布。本種在中國西藏首次記錄。
9. 泰國牛角蘭
Ceratostylis siamensis Rolfe ex Downie. in Bull. Misc. Inform. Kew 1925, 379.
區(qū)內(nèi)分布:墨脫縣格當(dāng)鄉(xiāng),海拔1 680 m,附生于林中樹干上;金效華、李劍武、王喜龍、王程旺 19223(PE)。區(qū)外分布:本屬有100余種,主要分布于熱帶亞洲至新幾內(nèi)亞島和太平洋群島;中國產(chǎn)4種,分布于云南和西藏。國外主要分布在泰國。本種僅在中國云南發(fā)現(xiàn)(李劍武等,2015),在HITB標(biāo)本館存有標(biāo)本,本種在中國西藏為首次記錄。
10. 金唇蘭
Chrysoglossum ornatum Bl. in Bijdr. 338. 1825.
區(qū)內(nèi)分布:墨脫縣德興鄉(xiāng),海拔1 077 m,生長于森林下蔭濕環(huán)境中;金效華、李劍武、王喜龍、王程旺 19133(PE)。區(qū)外分布:主要分布于中國廣西、海南、臺灣、云南南部和西南部;國外主要分布在不丹、印度、尼泊爾和東南亞地區(qū)。本種在中國西藏為首次記錄。
11. 格力貝母蘭
Coelogyne griffithii Hook. f. in Fl. Brit. India. 5:838. 1890.
區(qū)內(nèi)分布:墨脫縣背崩鄉(xiāng),海拔712 m,附生于林中樹干上;金效華、李劍武、王喜龍、王程旺 19280(PE)。區(qū)外分布:主要分布于中國云南東南部;國外主要分布于印度東北部和緬甸地區(qū)。本種在中國西藏為首次記錄。
12. 云南貝母蘭
Coelogyne assamica Linden & Rchb.f. in Berliner Allg. Gartenzeitung 25:403. 1857.
區(qū)內(nèi)分布:墨脫縣背崩鄉(xiāng),海拔728 m,附生于林中樹干上;金效華、李劍武、王喜龍、王程旺 19293(PE)。區(qū)外分布:分布于中國云南西北部;國外主要分布于不丹、印度東北部、緬甸、泰國、越南等地。本種在中國西藏首次記錄。
13. 斑舌蘭
Cymbidium tigrinum E. C. Parish ex Hook. in Bot. Mag. 90:ad t. 5457. 1864.
區(qū)內(nèi)分布:墨脫縣格當(dāng)鄉(xiāng),海拔1 769 m,附生于林中樹干上;金效華、李劍武、王喜龍、王程旺 19185(PE)。區(qū)外分布:主要分布在中國云南;國外主要分布于印度和緬甸。本種在中國西藏為首次記錄。
14. 狹葉金石斛
Dendrobium angustifolium (Bl.) Lindl. in Gen. Sp. Orchid. Pl. 76. 1830.[Flickingeria angustifolia (Bl.) Hawkes. Bl.].
本種Flora of China均放在金石斛屬(Flickingeria A.D.Hawkes),但在本文中我們根據(jù)最新研究資料,將其歸在石斛屬(Xiang et al,2012;Fan et al,2014)。
區(qū)內(nèi)分布:墨脫縣背崩鄉(xiāng),海拔1 451 m,附生于林中樹干上;金效華、李劍武、王喜龍、王程旺 19315(PE)。區(qū)外分布:海南(五指山等地)、廣西西南部(靖西、德保)及云南(西雙版納、普洱等地)。
15. 厚唇蘭
Dendrobium mariae Schuit. & Peter B.Adams in Meulleria 29(1):66. 2011. (Epigeneium clemensiae Gagnep.).
本種Flora of China均放在厚唇蘭屬(Epigeneium Gagnep.),但在本文中我們根據(jù)最新研究資料,將其歸在石斛屬(Schuiteman & Adams,2011)。
區(qū)內(nèi)分布:墨脫縣格當(dāng)鄉(xiāng),海拔1 769 m,附生于林中樹干上;金效華、李劍武、王喜龍、王程旺 19197(PE)。區(qū)外分布:主要分布在貴州、海南和云南。本種在西藏為首次記錄。
16. 梳唇石斛
Dendrobium strongylanthum Rchb. f. in Gard. Chron., n. s., 9:462. 1878.
區(qū)內(nèi)分布:墨脫縣墨脫鎮(zhèn),海拔1 440 m,附生于林中樹干上;金效華、李劍武、王喜龍、王程旺 19107(PE)。區(qū)外分布:主要分布在中國海南和云南;國外主要分布于緬甸、泰國、越南等地。本種在中國西藏為首次記錄。
17. 粗莖蘋蘭
Pinalia amica (Rchb.f.) Kuntze in Revis. Gen. Pl. 2:679. 1891.
區(qū)內(nèi)分布:墨脫縣格當(dāng)鄉(xiāng),海拔1 689 m,附生于林中樹干上;金效華、李劍武、王喜龍、王程旺 19163(PE)。區(qū)外分布:本種主要分布在中國臺灣,云南;不丹、柬埔寨、印度、老撾、緬甸、尼泊爾、泰國、越南也有分布。本種在中國西藏為首次記錄。
18. 垂葉斑葉蘭
Goodyera pendula Maxim. in Bull. Acad. Imp. Sci. Saint-Pétersbourg 32:623. 1888.
區(qū)內(nèi)分布:波密縣排龍到通麥路上,海拔2 243 m,生長在林緣;金效華、李劍武、王喜龍、王程旺 19007(PE)。區(qū)外分布:本種主要分布在我國臺灣地區(qū);日本也有分布。本種在中國西藏為首次記錄。
19. 綠花斑葉蘭
Goodyera viridiflora (Bl.) Lindl. ex D. Dietrich in Syn. Pl. 5:165. 1852.
區(qū)內(nèi)分布:墨脫縣格當(dāng)鄉(xiāng),海拔1 336 m,生長在林緣,開花;金效華、李劍武、王喜龍、王程旺 19156(PE)。區(qū)外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國的福建、廣東、海南、江西、云南、臺灣;不丹、印度、日本、尼泊爾、菲律賓、泰國、越南也有分布。本種在中國西藏為首次記錄。
20. 狹葉羊耳蒜
Liparis perpusilla Hook. f. in Hookers Icon. Pl. 19:ad t. 1856b. 1889.
區(qū)內(nèi)分布:墨脫縣墨脫鎮(zhèn),海拔2 003 m,附生于林中樹干上;金效華、李劍武、王喜龍、王程旺 19092(PE)。區(qū)外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國云南西南部;不丹、印度、尼泊爾、錫金也有分布。本種在中國西藏為首次記錄。
21. 小花羊耳蒜
Liparis platyrachis Hook. f. in Hookers Icon. Pl. 19:ad t. 1890. 1889.
區(qū)內(nèi)分布:墨脫縣墨脫鎮(zhèn),海拔1 440 m,附生于林中樹干上;金效華、李劍武、王喜龍、王程旺 19105(PE)。區(qū)外分布:本種主要分布在我國云南西部;尼泊爾、錫金也有分布。本種在中國西藏為首次記錄。
22. 三裂羊耳蒜
Liparis mannii Rchb. f. in Flora 55:275. 1872.
區(qū)內(nèi)分布:墨脫縣德興鄉(xiāng),海拔1 077 m,附生于林中樹干上;金效華、李劍武、王喜龍、王程旺 19119(PE)。區(qū)外分布:本種主要分布在我國云南南部;印度東北、越南也有分布。本種在中國西藏為首次記錄。
23. 鐮葉鳶尾蘭
Oberaonia falcata King & Pantl. in Journ. As. Soc. Beng. II. 64:329, 1895.
區(qū)內(nèi)分布:墨脫縣格當(dāng)鄉(xiāng),海拔1 689 m,附生于林中樹干上;金效華、李劍武、王喜龍、王程旺 19160(PE)。區(qū)外分布:本種主要分布在我國云南,西藏為首次記錄。
24. 闊瓣鳶尾蘭
Oberonia latipetala L. O. Williams in Bot. Mus. Leafl. 5:165. 1938.
區(qū)內(nèi)分布:墨脫縣格當(dāng)鄉(xiāng),海拔1 769 m,附生于林中樹干上;金效華、李劍武、王喜龍、王程旺 19186(PE)。區(qū)外分布:2013年在我國云南發(fā)現(xiàn)并報道(田懷珍等,2013),西藏為首次記錄。
25. 凹唇石仙桃
Pholidota convallariae (E. C. Parish & Rchb. f.) Hook. f. in Hookers Icon. Pl. 19:ad t. 1880. 1889.
區(qū)內(nèi)分布:墨脫縣格當(dāng)鄉(xiāng),海拔1 769 m,附生于林中樹干上;金效華、李劍武、王喜龍、王程旺 19184(PE)。區(qū)外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國云南西南;印度東北、緬甸、泰國和越南也有分布。中國西藏為首次記錄。
26. 大苞蘭
Sunipia scariosa Lindl. in Gen. Sp. Orchid. Pl. 179. 1833.
區(qū)內(nèi)分布:墨脫縣背崩鄉(xiāng),海拔1 381 m,附生于林中樹干上;金效華、李劍武、王喜龍、王程旺 19343(PE)。區(qū)外分布:本種主要分布在我國云南;印度東北、緬甸、尼泊爾、泰國也有分布。中國西藏為首次記錄。
27. 滇南矮柱蘭
Thelasis khasiana Hook. f. in Fl. Brit. India. 6:87. 1890.
區(qū)內(nèi)分布:墨脫縣德興鄉(xiāng),海拔1 077 m,附生于林中樹干上;金效華、李劍武、王喜龍、王程旺 19120(PE)。區(qū)外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國云南西南;印度、泰國和越南也有分布。中國西藏為首次記錄。
通過為期兩周的科學(xué)考察,發(fā)現(xiàn)新記錄屬3個、新記錄種27個,說明墨脫的蘭科植物多樣且非常豐富。雅魯藏布江作為天然的水汽通道使得印度洋暖濕氣流在墨脫地區(qū)形成了較大的降雨帶,為墨脫地區(qū)的植物生長提供了充足的水熱條件。墨脫的藏文之意為“花朵”,說明這里植物資源非常豐富。墨脫地勢北高南低,海拔高差大,最高處為南迦巴瓦峰海拔為7 756 m,而南部海拔為200~500 m,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貫穿境內(nèi),年降水在2 000 mm以上(韓維棟等,1992)。由于跨越多個不同的氣候和植被帶,使得該地區(qū)的氣候類型復(fù)雜且垂直變化大,使得墨脫植物資源有完整的植被垂直帶譜,有“植被類型天然博物館”之稱。這種特殊的地理條件和氣候類型使得墨脫地區(qū)擁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蘭科植物區(qū)系(郎楷永,1980)。
墨脫雖然屬于喜馬拉雅生物多樣性保護熱點地區(qū)范圍之內(nèi),但也是生態(tài)脆弱區(qū)之一。2000年4月,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zhǔn)將墨脫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擴界和更名為雅魯藏布大峽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擴大了保護的范圍。我們建議墨脫在充分發(fā)掘利用好這些寶貴的蘭科植物資源的同時,還需要加強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的科學(xué)管理,嚴(yán)格限制人類進出核心區(qū)和緩沖區(qū),加強林業(yè)行政執(zhí)法力度,禁止蘭科植物的非法采挖和交易。同時,作為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qū),還需要聯(lián)合保護區(qū)管理局以及相關(guān)研究單位對保護區(qū)所有的蘭科植物資源進行深入考察,摸清家底,尤其是要對一些特有蘭科植物“建檔立卡”,以其為保護區(qū)的科學(xué)管理和蘭科植物多樣性保護提供科學(xué)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