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航
在某些片刻,我偶爾會想到一些關(guān)于“死亡”的問題。
不用別人說我也知道,如果把這些問題搬到現(xiàn)實中來問,收獲的不是“中二病”的評價,就是“人都會死,珍惜當下才最重要”的心靈雞湯。誠然,“死”這個過程人人都要經(jīng)歷,當大家活著的時候,卻沒人愿意坐下來好好談一談它。過去我以為,這是因為人們太忙了。
大人們好忙?。好χ诜績r回升前把首付趕緊敲定,忙著把客戶第N遍打回來的設計再修改第N+1遍,忙著選擇紀念日的晚餐應該穿哪件衣服、配哪雙鞋……即使回到古代也是如此:有些皇帝每天除了上早朝、見王公、召大臣,還要批閱奏折六七個時辰!然而,就算像這樣忙到“飛起”,也阻擋不了他們長生不老的堅定決心,恨不得個個都向蒼天再借五百年。
既然大人靠不住,那涉世未深的孩子呢?“琪琪,你說人老得不能再老了會怎樣啊?”“哎呀姐姐,”琪琪趕忙捂住我的嘴緊張道,“我媽不讓說這個,不吉利的!”好吧,問個更小一點的:“妞妞啊,你知不知道……”哥哥家2歲的小侄女在我懷里眨巴著大眼睛,表情專注地等待問題的后續(xù)。不行,對著這張純真的小臉真的問不出口。而且她已經(jīng)用啃了半截的棒棒糖讓我閉嘴了。
唉,歌詞誠不我欺啊——“成年人沒空思考,小孩又想不出答案?!?/p>
后來,我改變了主意,覺得源頭是“害怕”,因為我自己就變成了這樣。有時候睡前望著沉沉夜幕中的孤星,想到在幾十年后的某一天我也會停止呼吸,和這個世界再無聯(lián)系,就會感覺生命是如此短暫——對,簡直像片刻一樣。
在一條名為“時間”的無限長的坐標上,一條條生命的線段,相接相交也好、相去甚遠也好,長也罷、短也罷,隨著終點那條小豎線的落筆,都會戛然而止。個人的生命,相對于整個時間長河來說,都只是片刻。曇花開放時再鮮艷,也不過一夜絢爛;人生在世活得再精彩,一旦離開,這個世界的任何變化也都和自己再無關(guān)聯(lián)。電影The Art of Getting by中的男主角也困惑過“We live alone,we die alone. Everything else is just an illusion,so whats the point to live so hard?”朋友的母親是大大咧咧的豪爽性格,還笑話過那些去世前哭哭啼啼的人不夠“敞亮”,可輪到自己身上,終究還是不甘心地承認:“人哪,還真是沒有‘活夠了這一說喲!”
這么看來,“死”真的很值得害怕。然而我有時又會不自量力地認為,這種害怕也并非全無價值。聽起來可能有點幼稚,但動漫《海賊王》真的就“疼痛的意義”這個道理給過我當頭棒喝:小時候我也像動漫里的反派一樣,認為“疼痛”這個東西多余得讓人討厭,長大后雖不至于還這么極端,但終歸覺得如果感覺不到它會更好吧。直到船醫(yī)喬巴怒氣沖沖地反駁反派時,我才被點醒:“人類之所以會感到疼痛,就是因為身體在保護自己?。∫坏┦軅?,就會產(chǎn)生這種不愉快的感受,于是人們才懂得讓自己免受傷害?!?/p>
世間萬物通過自己獨有的方式來教會人們一些什么:“成功”是通過對他人或自身成就實現(xiàn)的向往來激勵,“愧疚”是通過覺得對不起對方而自責,進而減少犯錯……而諸如“疼痛”和“死亡”這類人們避之不及的東西,或許人們恰恰就是通過這份“避之不及”,在害怕、躲避、防御中,努力趨向它們的反義詞。正因為不想忍受疼痛,所以盡力保持健康;正因為不想無謂地死,所以要有意義地生。
“死亡”究竟意味著什么?會帶走什么?又會教給我們什么?
也許我還需要更多的片刻。